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和植物的花开、花闭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一天中的动植物》教案课件(模板8篇)

2.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3.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和进一步关注动物的行为习*和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牵牛花或其它一种植物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多媒体(一天中不同时刻的牵牛花图片、各种动植物昼夜不同变化的图片或录像、林奈和花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凌晨1点到6点你在干什么?

2.谈话: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生物钟,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这个时间段我们已进入熟睡状态。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才能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每个有生命的物体都有这样一个生物钟,那么他们的生物钟是不是和人类一样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呢?

3.学生畅谈,教师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出示牵牛花早上和晚上的图片)提问:这7张都是牵牛花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汇报:第一张是白天的牵牛花,它是盛开的。而到了中午牵牛花就会收拢花瓣,像人一样休息。而到了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它又悄然张开了它的睡眼。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像牵牛花一样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

4.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谈到晚间盛开的花,要表扬,明确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钟)

5.教师出示课件。介绍其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1)学生观察向日葵、蒲公英、郁金香、昙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讨论: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你可以发现昼夜变化对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3)学生分组讨论

(4)教师小结: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比如,牵牛花需要蜜蜂传播花粉,清晨三四点钟是蜜蜂开始采蜜的时候,那时温度、湿度也适宜,牵牛花便在清晨四点左右开花了。所以,每种植物的生活习*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5)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林奈和花钟”。

三、了解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提问: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或资料。

3.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讨论交流:为什么它们会这样?

5.小结:原来动物也和植物一样,它们的活动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它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生物钟。

四、课后延展

1.知道改变光照会影响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1)讨论: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认为的将白天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生物的习惯会发生什么变化?

(2)各小组设计验证方法。(也可以收集有关资料)


动物过冬课件教案2

《动物过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分角*朗读课文。

2、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

3、主动在课外查找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从而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想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就让我们跟随小蚂蚁一起到动物王国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课文,主动质疑

根据课文内容,学生提出问题如下:

1、文中有几种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2、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为什么要冬眠?

三、分角*朗读课文中对话部分。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对话读一读。

五、创设情境,学习课文。

老师与学生共同走入童话世界,扮演相应的角*,老师扮演小蚂蚁,学生自主选择喜鹊与青蛙两个角*。

1、学习喜鹊与小蚂蚁的对话。

(1)由老师扮演小蚂蚁,介绍当时环境:树林里变了样,地上到处是落叶,好冷阿!真奇怪,今天树林里怎么这么安静啊,小伙伴都上哪去了?

(2)喜鹊出现在树林里,发出欢快的叫声。

(3)读喜鹊与小蚂蚁的对话。

(4)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那些知识?

(5)解决课前问题: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过冬?

介绍侯鸟与留鸟的知识。

2、学习青蛙与小蚂蚁的对话。

(1)出示小青蛙在池塘边碰到小蚂蚁的.课件。

(2)演一演青蛙与小蚂蚁的对话部分。

(3)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边…一边…”所表达的意思。

指名让“小青蛙”演一演“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并换角*让学生表演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并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那些知识?

(5)解决课前问题:青蛙为什么要冬眠?

3、学习最后一段,小蚂蚁怎样过冬。

六、看.课件小结文中六种动物过冬的方式。

七、说说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1、指名介绍。

2、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与小蚂蚁对话。

八、动物过冬汇报会。

1、出示.课件,宣布动物过冬汇报会开始。

2、小组交流,四人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来介绍。

3、全班交流。

九、提出问题,课外拓展。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提出新问题,如:

1、同是熊类,狗熊与北极熊的过冬方式为什么不一样?

2、科学家发现有四只蟾蜍在石头中生活了一百万年,为什么它们会“长生不死”呢?

……

请同学们课下寻找*,长大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附板书:

动物过冬


植物的共同特点教案课件教学设计3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


中班活动教案课件4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中班活动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

(评析:开始部分的练声,既是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好准备,同时,也让幼儿在歌唱喜爱的小动物时自然地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

幼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

幼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它打破了传统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谁?”等问题带来的局限*,它使幼儿能充分表达他们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使图片变活,也便于幼儿理解教师讲述的故事。)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熟悉旋律,同时也给下面的歌表演一个示范*的启发。)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幼:第1、2、3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

幼儿指图学唱4、5、6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

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儿学唱1、2、3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评析:以前都是让小朋友看着图谱学习记忆歌词,这次让小朋友听着歌词学习制作图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先采用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图谱的方法,既让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教会了幼儿在贴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1、2两格,学唱1、2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3格,连唱1、2、3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4、5格,连唱第1~~5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5、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6、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评析:纯粹的语言提示也能让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来唱两段歌词,但如此采用贴脸谱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将脸谱贴在段前也能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这符合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7、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评析:这是一首富有情节*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我首先利用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歌词的内容,接着利用舞蹈动作引起幼儿的思考,同时让幼儿初步熟悉旋律。然后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最后的歌表演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课件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

教学用幻灯片: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在公园,花卉市场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说说它们长在哪?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放映书中11种植物

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

(意图: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总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3、观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预设: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

4、看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预设: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菌类)

三、拓展活动

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教育)

四、课外延伸:

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

教学后记: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课件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

树干树冠叶子其他

粗细树皮落叶数颜*大小

月日

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蜗牛一》教案课件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滑动与滚动教案课件8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