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读后感——袁晓峰

当我们在布置学生写读后感时,我们是否想过,学生为什么要写读后感?是为了完成必交作业?还是因读后真的感触颇多,不吐不快?或者是为了学习写作?

读后感要怎么写呢

我喜欢《阿勒泰的角落》,不是因为在这本书的腰封上,包括王安忆、陈村、李敬泽、刘亮程等在内的二十多位文坛大腕的鼎力推荐和盛赞;我喜欢它的作者李娟,不是因为凤凰卫视的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介绍此书后的一句话:“李娟,是我今年最大的发现”。我是跟着*电视台的《读书》节目,知道了《阿勒泰的角落》和李娟,看到了李娟笔下那些让人动心动情的文字。那些文字因真实而感人,因自然而清新,因朴素而干净,就像她所处的阿勒泰广袤的天空和草原。没有装腔作势,没有八股范儿,也没有玩世不恭的调侃。就那么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又总在关键处蹦?出一些凝练睿智的词句。

我相信陈村所说,“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来的”。李娟从未受过任何专业文学训练,她是在新疆阿勒泰哈萨克游牧地区迁徙辗转中成长的女子,她所在阿勒泰是无比偏僻的边疆,估计那里的老师们也不知道什么特别的写作套路。

李娟的妈妈曾经做过收废纸的工作,于是,李娟得以看了许多书——旧书。妈妈和老师都没有逼她写过读后感,然而她自己却写过许多文字。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因为心灵的触动,她欲罢不能,不得不写。

记得曾今有过一个拒绝读书的小姑娘对我说,只要读了书,老师就要我们写读后感,我不想读书。

我想,我们能不能让学生为读书而读书,而不是为写读后感而读书;让学生因渴望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热爱的书而写读后感,而不是为完成必交作业而写读后感;让学生因心弦被书拨动而写出感想感悟,而不是读了老师规定而自己不喜欢的书硬挤出的应付文字。教育的核心是唤醒,而不是使人僵化的机械化、程式化教学,教师要做的更多是唤醒学生的学习渴求,是点燃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

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为了分享,为了抒发,为了思考,为了自己想写读后感而写呢?

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老师可以推荐,但不必强求学生读。如果老师的推荐足以直抵心灵,学生不仅不会反感,还会同样喜欢。

倡导写读后感,而不必强求。为读后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读书会、班级博客、墙报、校报等,不仅能互相学习,还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同时也允许不写。教育是相信的事业,我们相信学生,学生就会朝着我们相信的方向成长起来。所以,在我们做出决定前,一定要先启动好意。

作为作业布置的读后感,一学期有一两次就行。明确告诉学生,作为作业的读后感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怎么写。不必读了每本书都写,平时读后想写就写。

对读后感的要求要放宽,长短不限,哪怕就一句话,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和自己独到见解的,都要予以肯定。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现实中又总是去干涉学生的兴趣——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前读后要做些什么,一一布置好了,可学生却兴趣索然了,因为这是“被”的。在写读后感的问题上,教师的宽容和信任,一定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李娟给了*文坛一个惊喜。

读后感要怎么写2

读后感是一种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基本上属于议论范畴,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在阅读后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想。要写好一篇有体验、见解、感情、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所谓“读后感”的“感”是由“读”而引发的。“读”是“感”的基础。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阅读,可能连原作的核心内容都没有掌握,那又怎么会有所感呢?只有深入认真地阅读,才能有所感,并且感受得更加深刻。如果阅读的是一篇议论文,就要弄清它的论点、批判了哪些错误观点,思考受到了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还要了解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以及通过记叙揭示的人物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思考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感动,以及为什么会感动等等。

其次,要排好重点。只要认真阅读原作,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方面写成读后感。可以是对原文中心感受最深的部分,也可以是对其他内容的感受,甚至可以是对个别句子的感受。总之,只要是原作的内容,只要你有所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要选择合适的重点。一篇文章可以有很多感受,但在一篇读后感中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对这些感受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最强、表达顺畅的一个感受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洁。读后感中少不了叙述,因为它是由阅读产生感受。在文章中,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不过,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不同,读后感中的叙述要求简洁扼要,不需要“感人”,只需引出事理即可。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相同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相承联想、相似联想等。写读后感时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形式的运用。

如何写读后感呢?

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你可能有很多感受,但如果面面俱到,将自己所有的感受一股脑地写上去,就会导致文章平淡,不深刻。因此,在写作之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写作。

其次,要密切联系实际。写读后感的重点应该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这种联系可以是个人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但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最后,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者结合。读后感是一种具有较强议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在表现方法上,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不宜过多引用原文。在结构上,一般可以在开头概括*地提示“读”,然后引出“感”,在重点抒写感受后,结尾再回扣“读”。叙述部分不宜过多,要体现出简洁明了的特点。

读后感怎么写3

《月光下的肚肚狼》

《月光下的肚肚狼》讲述的是肚肚狼的故事,这是一个乞丐,他经常说“行行好吧,可怜可怜肚肚狼吧”,想博得人们的同情。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红儿的小女孩,肚肚狼叫她小红鞋。一次,肚肚狼在乞讨时,小红鞋向他的帽子里丢了两元钱。肚肚狼看到小红鞋后,发现她的脸*苍白。小红鞋的外婆问她:“我给你的两元钱你买早饭吃了吗?”小红鞋说:“吃了。”肚肚狼这才知道这两元钱是小红鞋买早饭的钱。后来,小红鞋得了白血病,住了院。小红鞋的外婆没钱了,肚肚狼就把自己用来变身的黑晶石都卖掉了,为小红鞋治病。

肚肚狼是一只特别的狼,一到月圆,他就会变成王子来唱歌,只有玉碎先生知道这个秘密。但是他的变身时间很短,变成王子二十四小时后,他就会永远是王子,不再是肚肚狼。他变成王子的时间是通过黑晶石控制的。他们以为买来的黑晶石越多,变身时间就会越长。为了赚更多的钱买黑晶石,肚肚狼苦练唱歌。起初他唱得很难听,但他持之以恒,后来唱得越来越好。后来,肚肚狼为了给小红鞋治病,把所有的黑晶石都卖掉了。又一次月圆时,为了让小红鞋看到听到王子和他的歌声,他去了医院。医院里的病人看到了并听到了,他的变身时间增加了1小时,而且病人们都恢复了健康,而黑晶石却变多了。他们这才知道,黑晶石不是要买的,而是要让更多的人听到歌声。

我认为肚肚狼是一个善良的狼,因为他舍得把自己的黑晶石换钱给小红鞋治病。肚肚狼很刻苦,持之以恒,很认真。最终,他唱得很好,感动了很多人,让他们流下了眼泪。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 任何 事情都要认真、刻苦、持之以恒。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是幸福的。

篇二

我无法描述这本书对他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感动、钦佩、微笑、泪水,还是一次生命中美好的邂逅。但是,我与它相遇,并 深深地 爱上了它。我相信,我阅读过的书籍虽多,但从今天起,它成为我的挚爱。

虽然我即将毕业,拮据的生活让我无法拥有它,无法珍藏它,但它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我把它称为最珍贵的宝藏,因为它对我的意义无与伦比。它的脉动与我相同,它的情感与我相通,它美丽、高贵,就像我的良师益友。

漫漫人生路,我已走过四分之一,按照世俗的说法,我已成为青年。

进入大学时,我已二十岁,没有遇到逄志尧那样的遭遇,没有患上什么绝症,也没有学会辛苦地爱一个人。我只是突然失去了斗志,当别人看到我的简介时,用奇怪的眼神打量我,或许是同情、嘲讽或探究。我把自己隐藏在人群中,我的才能也随之埋没,因为这样的环境里,争夺的不再是学习和成绩,而是家境和人脉,重视的不是善良,而是看不见的拳脚,我平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努力隐藏自己的内心,因为我害怕受到伤害。然而,不知不觉中,它还是受伤了。你在帮助别人,无私地奉献热情,别人却用有*眼镜看你,甚至觉得你理所当然。我不明白,错的是我吗?外祖父的教诲是否只适用于那个崇拜*的时代?现在的人们大概只有在*日才会想起那几句口号吧?

我开始沉默,开始学会独善其身,开始冷漠。我想,也许这才是合群吧。我拥有如风的心态,却做不到心如止水。

既然我的善良换来的是误解和心碎,那么,我保护好我的心吧。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不是吗?好吧,那么,我独善其身吧。但善良是一种天*,当我看到周围发生的事情时,我还是会像风一样冲出去,不再在乎受伤。

后来,我在网上遇到一个人,他才华横溢,素质也很好,但不幸的是,他患上了抑郁症。我的版主托我开导他,我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样一个人,因为我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事情。但版主不知道为什么认定了我可以帮助他,盛情难却,我答应了。接下来,我用我所有的善良和热情全力劝说他。由于我们都是学生,同样喜爱文字,我们的聊天不快不慢,他从最初的迟疑到后来的敞开心扉,一步步让我惊喜。我想,我拯救了一个人吧。同学说我傻,不应该相信这样的事。但我相信,文如其人,既然他的文章如此优秀,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虚伪的。

在善良的道路上,因为我善良,也因为我遇到善良的人,我常常会觉得很累。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愚公。与书中的主人公田新相比,我是渺小的。我只是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保护着与我相关的人,我没有想过带动别人。这本书的珍贵也就在此。“你要救自己”。这句话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来说,大多数人会像书中的善人一样,捐一些钱,或者流下同情和钦佩的泪水,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想到要给他们一个飞舞的舞台,而不是一根拐杖呢?“你要出书,我帮助你。”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信心和鼓励。“不要觉得自己是个病人,你就什么也干不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