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要写些什么,对,是写给自己的。曾经怀揣的种种美好幻想似乎一个接一个地破灭了……感觉有些沮丧,但每当我想起雍正对刘墨林说的那句话:“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心情又像是抓住了一根稻草,或许不只是稻草?或许它是一把开启拉普塔的钥匙。我一直相信拉普塔的存在。也许它并非在天上。
但现实呢?我一直渴望成为那种能左右局势的人,然而却总是被左右。或许有人会羡慕我,但谁又真正了解我内心的痛苦呢?费尽心思真的太累了!而且我无法倾诉,也没有倾诉的对象。两个女*都选择在今年十月结婚。简直就像是经过预谋一样,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该怎么办呢?难道我真的喜欢她们吗?*既肯定又是否定。我并没有完全打开心扉,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后悔。但却又有些后悔。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强大,但有时却很脆弱!我知道敞开心扉的好处,也了解撕心裂肺的痛苦。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两颗心的交融将给人以心的归宿。但一旦分开,两颗心都会受伤。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所以,我明白了想要不被人拒绝,最好先拒绝别人。想要不被伤害,最好不要陷入其中。但人非圣贤,谁又能在世俗中超然若释呢?我也只是一个凡人……
就像我写的那篇《致天下所有登山者》中所述的那种心境,但又有谁能做到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觉得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此刻的我,渺小、自私、可悲,但也是真实的。我写下这些话,并不是期待与你相见,因为我们早已天各一方,一辈子也不会相见。所以,如果你真的遇见了我,你会看到一个强大的人,一个用玻璃做成心的人,一个不会流泪的人。我伪装得很好。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向陌生人敞开心扉是很安全的。此刻,我的内心平静了许多。也许向更多陌生人敞开心扉,我的内心会更加平静。
读《百年孤独》有感2
最近我迅速阅读完《百年孤独》,尽管读书速度较快,但书中的信息量却很庞大,使我尚未完全消化。我停留在匆匆阅读好书的阶段,相信需要反复咀嚼几遍,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对人类历史的深刻讽刺。目前,我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仅限于描述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兴衰过程,聚焦于两个兄弟及其后代的故事。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拥有独特的信仰、理念、信条和行为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和*暗的一面,以自己的方式为家族奉献。他们在马贡多生活,这个孤独小镇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他们活动的范围,这里见证了他们一生的起伏。他们为了心中的正义和坚定的信念,履行着自己生命中早已承担的职责,为了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完成着他们认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每个人既是家族的一部分,又似乎不完全属于这个家族。然而,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孤独。孤独似乎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得他们生来就是孤独的一族,死后也无法逃脱孤独。
对于孤独的象征,我感到有些困惑,或许它代表精神孤独,或许是肉体的孤独。人类生来就是孤独的,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赋予人类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沉重的孤独印记,如影随形。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和外表停留在这繁华世界,与无数人交往,生活在群体中。然而,灵魂和内在则独自存在,思想可以与外界分享、交流,但灵魂必须*思考才能深化到更高的层次。
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沟通越频繁,获取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独一无二和*。外表沐浴阳光,内心安静而深沉;外界流逝岁月,内在的自我却在永恒的时间中凝结。在这个空隙中,肉体和表面可能看似完好无损,但思想和灵魂经历千锤百炼,在无数的思考和质疑中磨砺,最终达到一瞬间的成熟。
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边界模糊,没有绝对正确的定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解释得出不同的支持。道德善恶本无定论,夺人*命,是否为罪大恶极之人,取决于杀人者的动机和情况。信仰与无信仰的人生活方式差异巨大,若认为对方是正确的,就可能剥夺了一个人生命的独特意义,甚至比夺去他的生命更为残忍。
学习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最佳,不必反复询问知识深浅。分数可以衡量某个时期的付出,但无法衡量一个人品行和智慧的丰富程度。知识是无尽的,只有融会贯通、不断追求才能达到更高层次。
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人生观和原则。我个人认为,温婉而持续的细流是一种最惬意的生活方式。这种理想生活既简单又难得。独自一人,沉浸在书本中,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独处的愉悦。在这片刻间,我能听到在平凡而微小的生命中,心灵深处、身体内,灵魂在亘古不变的孤独中发出巨大的轰鸣。
我的生活态度是*的,时刻思考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费尔南达死后四个月,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从罗马赶回家,但家的破败打破了他的美梦。他原以为能继承丰厚的遗产,彻底摆脱贫困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在家里苟且度日,附近的孩子成了他孤独时的仆从。当他们发现乌尔苏拉的床底下有金黄之物时,财富被洗劫一空,何塞·阿尔卡蒂奥也在浴缸中溺亡。
观美丽人生有感3
“春幕垂花,怀念年华。”——于这已是阳春三月的时节,天气渐暖,大地仿佛刚睁开双眼般光彩照人,自然的美妙与清新交融。不知何时,春风一夜之间,镇里镇外便绽放出一片桃花,淡淡的粉*,却已足以令人心驰神往,完全沉浸其中。花苞儿在枝头绽放,因雨露滋润,而他与她的相遇,也如春雨一般美好。他是那位幽默的招待员,总是喊着“公主,你好,我是王子”,而她则是身份尊贵的小姐,二人因一场机缘巧合而相识,相爱。花苞只待绽放,冲破绿叶的束缚。本应是温馨故事的延续,然而,战争,那残酷血腥的战争,却摧毁了一切。
当丈夫与孩子被带走,家园被肆意蹂躏,她无助、彷徨、痛苦,她只是个普通的女人,面对生死抉择,该何去何从?她做出了一个不容反悔的决定。当她踏上丈夫将要启程的列车站台,内心的慌乱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淡然。她恳求站长让她上车,在他疑惑不解的目光中,她微微一笑,那笑不是妖娆多姿,不是娇柔妩媚,而是坚定的信念。她镇定而果断地说:“请让我上车!”花苞儿即将开放,却被风儿吹断了树枝。
在行驶的列车上,她真切地感受到丈夫与孩子的存在。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即便在得知孩子将要离世的消息时,她已迈出的一只脚也停滞在半空,不顾他人的推搡,透过车窗静静地凝视着。那一刻,她的世界仿佛被无情地按下了暂停键,唯有心底的泪水,从眼角滑向心田,*冷而刺骨的疼痛。她不敢,在一堆堆衣物中寻找自己亲人的衣物,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无边。风雨过后,花儿终于真正绽放了。她活了下来,见到了思念日夜的孩子,然而她的丈夫却永远地离开了。
看完这部电影,感受到了人生的悲与喜,悲于世间的艰辛和无常,喜于人间的大爱。人心冷暖,又有谁能领悟花开彼岸,残缺美的真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