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论大学生职业规划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PDCA"循环。其中,P代表"Plan",即策划;D代表"Do",即实施;C代表"Check",即检查;A代表"Action",即改进。

一、P(Plan):制定计划,也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6个步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法则

自我评价:全面了解自己是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要审视自己的兴趣、特长、*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在众多职业中会选择什么。

确立目标:制定职业规划的关键。目标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和人生目标。长期目标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应该现实、慎重、全面考虑。

环境评价: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职业定位: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要考虑*格、兴趣、特长、专业与职业的匹配情况。

实施策略: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

二、D(Do):职业规划方案制定后,立即开始行动,将实施策略落实到每一天、每月、每季度和每年。在行动期间,不断分析总结,把握职业规划的科学合理*。

三、C(Check):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推荐尝试加总结法,即不断尝试实施职业规划方案,对行动结果进行总结。

四、A(Action):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实际上,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再次策划,即进入"PDCA"循环。

很多同学问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有没有用?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肯定是有用的。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是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和就业认知的过程,对将来的职业选择、适应与晋升都是很有帮助的。最后,制定职业规划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要好高骛远。

职业生涯规划八条原则2

利益整合原则强调的是员工利益与组织利益的融合,而非单方面的牺牲。它关注于平衡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共同点。每个个体都是在特定的组织与社会环境中成长,因此必须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并将个人价值观、知识和努力与组织需求和机会相结合。

公平、公开原则要求企业在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信息、教育培训和晋升机会时,保持透明度,公开条件标准。这不仅是对组织成员人格的尊重,也是维护管理积极*的重要保证。

协作进行原则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活动需要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实施和完成。缺乏沟通可能导致双方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带来风险,因此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动态目标原则认识到组织是变化的,职位也是动态的,因此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除了依靠组织自身的成长外,还要注重员工在成长中所能创造的机会。

时间梯度原则将职业生涯规划分解为不同阶段,并设定明确的时间段来完成任务。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确保规划不陷入空谈和失败。

发展创新原则强调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应该发挥员工的创造*。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而是要让员工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并为组织创造价值。

全程推动原则强调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上对员工进行全程观察、设计、实施和调整,以确保规划的持续*和有效*。

全面评价原则要求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组织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组织、员工个人、上级管理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方面的意见,尤其需要关注下级对上级的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的五步法3

对于许多大学毕业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也许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而就更谈不上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其实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如某些书上所说的那样玄机无限,只要你对自己有一个基本认识,同时掌握一定的方法,你也能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画一个蓝图。

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从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就一路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你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有时我们在做职业选择时常常忽视主观方面的东西,没有将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调动起来,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契入点。而在国外通过同事、熟人的引荐找到工作是最正常也是最容易的。当然我们应该知道这和一些不正常的“走后门”等歪门邪道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这里的环境支持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的。

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就会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职业目标,那么第五个问题有关“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下面我们对某高校的电子专业女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目标确定做一次分析,或许能够启发许多和她一样的同学。

某高校女生,计算机系专业,在临近毕业时常常对自己的职业动向难以选择。就现在来说计算机专业属于热门,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并不难,但由于自己是女生,在就业时肯定又不如同班的男生,同时自己对教师的职业比较喜欢。在这种存在多种矛盾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和她一起进行一次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认真思考,并通过对其职业前途的规划确定其就业方向:

What are you? 某重点高校计算机系专业毕业生; 优秀学生干部,学业成绩优秀,英语过国家六级; 辅修过心理学、管理学; 参加过高校演讲比赛,拿过名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