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岭明珠殿

层峦叠嶂下,耸立绣岭明珠殿。

华清宫三十韵古诗

丹槛映照霞光,犹见昔日圣君光。

千年明盛世

昔日帝王登封归,中原强盛古今传。

千年际会展盛景,三万里农桑国泰安。

圣贤齐聚堂

尧舜相聚论道场,轩墀禹汤并肩行。

雷霆号令驰天下,星斗文章耀四方。

良臣硕果累累

钓筑时势需贤士,芝兰处处吐芬芳。

北扉高士隐逸心,南面良臣治国安。

玄圃思道

至道玄圃寄遐思,厌弃未央繁华宫。

岩谷奇峰裹钩陈,青苍文陛压苍穹。

盛景醉人

千秋佳节歌声扬,八月楼台尽清凉。

神仙缥缈不可及,环佩珠玉声相伴。

春光无限

温泉映窗暖如春,云霞娇娆衬粉囊。

翠叶吐露嫩新岚,渭水清澈映红妆。

泰安永续

祈福泰生寿安泰,欢悦岁岁永绵长。

月宫仙乐袅袅来,霓虹舞衣胜绝章。

金穴乾坤醉

雨露滋润金穴里,乾坤醉卧太平乡。

玩兵汉武兴汉事,回眸干将倒锋芒。

江山易主

东海上掀黥鬣声,胡牙北上揭上阳。

马嵬血染悲切夜,羽林*折断魂殇。

故老伤怀

蜀峰耸立悲惨澹,秦树微茫泪难干。

Tripod难移山不转,汉业兴衰恨难平。

过往与今昔

望贤余老感今昔,花萼池塘旧时迹。

往事无人问津处,幽襟独泪伤悲切。

萧索与残败

碧檐西斜落日余,殷叶凋残染冷霜。

瑶砌迸水倾泻泻,疏风透玉房萧凉。

劫后余生

尘埃战鼓已消散,荔枝筐碎叹流亡。

寒木鸟啄摧残尽,画梁蜗涎蚀华章。

孤烟与遥思

孤烟袅袅知客恨,遥起秦陵傍。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十首2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时节,人们追思怀远,感怀先人。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3、《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5、《喜迁莺·清明节》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6、《清明二首》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7、《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8、《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9、《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10、《鹊踏枝·清明》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唐诗鉴赏3

《过华清宫绝句》揭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过度奢侈、纵欲的生活。相传,杨贵妃偏好荔枝,唐玄宗为了迎合她的喜好,命人从四川、广州用快马送来。这首诗正是以此为题材创作而成。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唐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过华清宫①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③次第④开。 一骑⑤红尘⑥妃子⑦笑,无人知是⑧荔枝来。 【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次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5、一骑(jì古代读ji,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6、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7、妃子:指贵妃杨玉环。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以“回望”为起点,巧妙地构建了悬念,最终以“无人知”为结,揭示了事件的真相。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不择手段的荒唐,同时与前文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诗中无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却寓意深远,表达含蓄而有力的讽刺之意,堪称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首句描绘了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美景。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视角出发,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展示出骊山的广袤和深远:山间的花草丛生,宫殿楼阁嵯峨,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绣成堆”一词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形容整个骊山美不胜收,语意丰富。 接下来,场景逐渐推进,展现出山顶上的行宫壮丽宏伟。原本紧闭的宫门突然一扇接着一扇地缓缓打开。随之而来的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如电一般飞驰而至,身后卷起一团团红尘;宫内,贵妃嫣然一笑。这几个镜头似乎毫不相关,但都包含了诗人巧妙设置的悬念:“千门”为何而开?“一骑”为何而至?“妃子”为何而笑?诗人有意不急于交代,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氛围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才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荔枝”这个细节,透露出整个事件的经过。根据史书记载,《新唐书·杨贵妃传》提到:“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有了这一背景,前面的悬念自然而然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最重要的是有一层意味不尽的含蓄,尤其是不显露在言辞和故事讨论中的。”杜牧的这首诗正是在含蓄、深刻的表达中展现出艺术魅力的。诗中未直接道出玄宗的荒淫好*,贵妃的恃宠而骄,而是通过“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达到了比直白陈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寓意深远。春秋时期,周幽王为了引得妃子一笑,竟然引发了烽火四起,最终导致国破家亡。读到这里,读者不难联想到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无人知”三字则更加引人深思。实际上,“荔枝来”并非无人知晓,至少“妃子”知晓,那匆匆赶来的“一骑”也知晓,更有一位未在诗中提及的皇帝明白内情。通过这样的写法,诗人强调了事件的重要*和紧急*,外人难以得知,不仅揭示了皇帝为了讨好宠妃而不择手段的荒唐,也与前文渲染的不寻常的氛围相呼应。整首诗不使用生僻词汇,不引用典故,不雕琢繁复,简洁自然,却蕴含深刻寓意,表达了含蓄而有力的讽刺之情,实为唐代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