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旨在通过描绘贾谊的遭遇,抒发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这首七言绝句并非仅是对贾谊个人命运的叹惋,更是对封建统治下人才被忽视的深刻指责。诗中选取了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深夜倾谈的场景,以此揭示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漠视和*上的荒诞无能。其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更是点出了晚唐皇帝荒于政事,只顾迷信求仙而对民生置之不理的无能特征。这首诗寓意深远,讽刺犀利,既对贾谊的遭遇表示同情,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在*上受挫、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品德无人可比。 深夜,文帝移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只关心鬼神,不问百姓之苦。
注释: (1)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主张改革弊政,但遭谗被贬,一生郁郁不得志。 (2)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 才调:才华和气质。 (5) 可怜:可叹,可惜。 (6) 虚:徒然,空自。 (7)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 苍生:百姓。 (9) 问鬼神: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李商隐《春雨》赏析2
李商隐《春雨》赏析
【原作】
怅卧新春白袷(jiá)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作者】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
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泊:珠帘,此处比喻雨丝。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耳珠。
云罗:像罗纹般的云片。
【诗意】
新春之时,穿着闲居时的白夹衣失意而卧,去金陵寻访心爱的女子不遇,心情异常寂寞。隔雨相望红楼,人去楼空,倍觉凄冷,夜晚冒雨独自归来。远去的路上,面对春天的暮*,她也会悲伤。夜*将尽时,自已还可以在梦中与她相见。密封的书信和玉耳环怎样送到对方的手中呢?只有靠远飞万里的鸿雁来传递了。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写因春雨而怀念意中人。春雨潇潇,情丝缭绕。春雨中望着对方居住过的红楼,对伊人思念之情宛若雨丝,飘飘袅袅。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日高》李商隐全诗赏析3
【原文】 日高 镀?故锦縻轻拖, 王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 栏*日高红。 飞香上云春诉天, 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 粉蛾帖死屏风上。
【】 《日高》是一篇仿“长吉体”的短篇七绝,表达了诗人对一位水精帘中眠梦女子的强烈渴求与无望相思之情。题目“日高”隐喻了春天的时节。
开篇两句描绘了女子所居的深锁幽闭环境:镀金的门环上挂着旧锦,轻轻拖曳;华美的锁钥悄然不动,门深深闭锁。这富丽而冷寂的景象揭示了居者是一位金屋藏娇、深院高门的贵族女子。“轻拖”与“不动”相辅相成,突出了环境的寂静和清冷。
接下来两句将目光转向水精帘中的女子。第三句探询沉眠梦中的她是何人;第四句却突然展示了盛开的芍*在阳光下绽放,呈现出一片红光飘逸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渴望与现实之间的夹缝,既有梦幻又带有一些现实的沉痛。
接下来两句转述了抒情主人公的追求与阻碍。“飞香”延续了“栏*”的意象,而“春”则指代诗人内心的春意。诗人幻想红芍*飘香上云,春意向苍天陈诉;但云梯十二,天门九重,高不可攀。
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即便想轻身灭影,无形无迹地飞到女子身旁,也无望如粉蛾般,撞死在屏风上。“屏风”与“粉蛾”在此处带有明显的象征*彩,前者象征阻隔,后者象征抒情主人公的炽热追求。整篇诗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热烈的渴望、执着的追求和无望的相思,避免了庸俗靡艳的陷阱。
李商隐运用了华美而不失深沉的描写,将艳情写得既富有情感,又不至于过于放荡。他没有采用具体铺陈情节场景的写实手法,而是通过巧妙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得整篇诗更显深邃而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