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疾病使身体虚弱消瘦,以至于头戴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居住在遥远的成都江畔。 虽然身份低微,却从未忘记忧国之情。然而要实现统一大业,或许只有在离世之后才能看到最终结果。 愿天地神灵保佑国家安宁,北方百姓都在日夜祈盼君主亲征,收复失地重振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中的忠义之气流传千古,夜深人静之际,仍有人点灯细细品读。

【赏析】 《病起书怀》收录于《剑南诗稿》中,这首诗贯穿了诗人对国家民生的忧虑与爱国之情,展现了中华子民对祖国的热爱与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传世名言,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真挚的情感,也是历代爱国志士心声的写照,正因如此,它才能历久弥新,感染后人。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与挫折,感叹壮志难酬,年岁渐长,心中难免有慨叹与感伤;然而他在诗中表示,一切终将在棺中定论,表明他对未来仍怀有希望。

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及赏析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点题叙事,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境遇。"纱帽宽"一语双关,既指疾病使身体消瘦,帽子显得松松垮垮,也含有被贬之意,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触感,即使怀抱报国之志,却只能远离都市,孤独地居住在江畔,无法逆转命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表达了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都表现了爱国之心。这两句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相信历史会公正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但诗人并未局限于抒发个人情感,而是将国家大事视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在表达对国家政局的忧虑的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都城,以满足京华父老之望。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愿天地神灵保佑国家,使百姓远离战火,安享太平。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爱国情怀,但对于收复失地,诗人似乎无能为力。只能独自一人夜深时点灯,仔细品读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君主能早日明白"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2

采*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译文】 采集*物回来,独自寻找茅店购买新酿的酒。夕阳映照着千峰,到处传来渔歌之声。

酒醉中驾驶小舟,不畏浩渺波涛。在江湖上,放纵自我,过着悠闲的生活。

【赏析】 陆游晚年在故乡静养,他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要“做个闲人”的愿望,但实际上,绝对的“闲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们总是会填满自己生活的时间。就像这首《点绛唇》所描述的,采*、购酒、钓鱼、划船等活动似乎并不“闲”,然而作为一名文学家,陆游通过他的笔触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这绝不是“闲事”。

诗中提到的采*活动也是陆游闲居生活的一部分,他对中草*略有了解,能够处理一些小病,这表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而“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的描述则可能含有象征意义,暗指作者在故乡已经摆脱了宦海的风浪,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陆游《朝中措》原文及赏析3

原文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

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

杏馆花*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注释:

春酲:春日病酒。酲:病酒,谓经宿饮酒,故曰酲。

赏析:

陆游在蜀期间,曾写作《朝中措》咏梅词三首,此为其中之一。词人以拟人化法,抒写梅花因不喜歌舞逢迎,而被视为“无情”。下片写近日啼红剪绿,百花竞艳,莺歌燕舞,春满人间。全词清雅含蓄,委婉多情。亦梅亦人,寄喻殊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