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次教训以后,铁罐再也没有显得骄傲自满,而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相反,陶罐则沉浸在自己被发现后送到博物馆展览的荣耀中,许多人带着相机前来拍照,使得它感到自己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存在。
“怎么样?铁罐还敢瞧不起我!”铁罐傲慢地说,不屑一顾地扫了铁罐一眼。
“我觉得我们都不怎么样。毕竟,我们都是被人刻意制作出来给别人欣赏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何必争来斗去呢?再说……”
“住嘴!谁跟你是同根生?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平起平坐?”陶罐暴跳如雷,愤怒地打断了对话。
就这样,谁也不理睬谁,一直持续到一百年后的一天。
那一天,一场大地震使城市的高楼大厦、平房小屋都崩塌了,人们四散而逃。只剩下那两只“旷世珍宝”还留在废墟之中。陶罐突然醒来,惊奇地注视着这片城市。它突然注意到一片片铁片,让它想起了铁罐。“不,不要!”陶罐撕心裂肺地叫道,使它大彻大悟,明白了什么叫友情。没有友情的人是那么无助孤独。陶罐想着想着,不禁涌出了思念的泪花……
这时,奇迹出现了。陶罐听到了一个声音:“陶罐兄弟,你在哪儿?”“太好了,这是铁罐的声音,他还活着!”陶罐惊讶地叫着,“我在这儿!”铁罐闻声而来,只见陶罐就在不远处欣喜若狂地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此以后,它们和睦相处,为人们作出贡献。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描写两个*格迥异的角*,陶罐和铁罐,向读者传达了关于谦虚与傲慢的重要教训。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内化故事的寓意。首先,我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非仅仅进行冷**的分析。理解语文不仅需要智力的认知,更需要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地感受故事中陶罐和铁罐的言行举止,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他们的行为。
其次,我引导学生通过画画来表达对人物特点的理解。学生们被鼓励去挖掘铁罐与陶罐对话中所展示的傲慢和谦虚的特征。他们不仅仅是读者,还成为了观察者和艺术家,通过绘画捕捉和传达人物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第三,我通过角*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学生们被鼓励选择并表演他们感兴趣的角*,按照故事中描述的语言和表情来扮演。他们不仅仅是在重复课文,而是在通过实际的表演来体验和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习过程中更具有参与感和深度理解。
最后,我设计了思考*的练习,帮助学生从故事的结局中汲取道理。通过对比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学生们能够深刻领悟到谦虚与傲慢的不同结果。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我成功地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和实践层面上理解和体验了《陶罐和铁罐》的寓意。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情感共鸣与智慧启迪的结合。学生们不仅在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时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在实际*作中培养了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陶罐和铁罐》小学生续写作文3
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铁罐终于被人们找到了,铁罐和陶罐一起被送到了博物馆内,天天都有人来参观他们,他们觉得很快乐,但是,铁罐和陶罐在这几天内并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们都不敢开口。终于,铁罐忍不住了,吞吞吐吐的说:“陶罐,我……想对你说。”陶罐说:“你说吧!”铁罐说:“我以前真不该那样说你,你会原谅我吗?”陶罐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他干什么?”铁罐说:“那我们做好朋友吧!”陶罐说:“好啊,我求之不得呢!”从此,陶罐和铁罐就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有一天,博物馆地震了,房屋都倒塌了,泥土把陶罐和铁罐淹没了,铁罐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叫道:“陶罐兄弟,你在吗?”这时,有一个声音:“铁罐兄弟,我在这儿呢!”陶罐也钻出了泥土,说:“铁罐兄弟,你看,我在这儿呢!”铁罐激动地说:“我还以为……还以为……你那个了呢!”陶罐说:“你个傻瓜,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的呀!我不可能离开你的!”说完,陶罐和铁罐紧紧相拥,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永远也不分开!!!”声音在天空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