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增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引,借助“二次创业年”这一契机,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各部门的具体规划下,积极承担管理责任,勇于创新、踏实推进,开创中职部德育管理的新局面。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围绕“企业所需员工类型”和“如何塑造学校品牌”两个核心点,构建并提升新时代德育管理模式。
二、工作目标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借助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交流会,进行针对*培训,提升班主任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管理水平。
强化常规管理工作,持之以恒。通过定期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推动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会时间开设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班会课程。
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板报宣传及各类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进取精神与审美意识。
通过每月一次家长听课活动,促进师生与家长的相互理解,架起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三、工作措施
(一)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发挥团队作用,扩大学生会与班干部的影响力。学生会及班干部是学生中的榜样,定期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激发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潜力。
(二) 常规教育抓好落实(重过程,注实效)。
行为规范教育。开学初,系部将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检查和系列教育,强化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从“要我做”到“我应当做”的转变,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
班级建设。以班级为单位,抓好班委会和学生会的培养与管理,落实班级责任制,确保班级工作高效开展,将班级管理目标纳入日常考核和周评比中。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兴趣班建设、班级或系部各类比赛、团委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举行主题班会,组织板报和手抄报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
定期开展班级评比活动,制定评比标准、措施和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以校园礼仪为切入点,开设“文明礼仪第一课”,重点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教育。通过系部与班级的礼仪标兵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日常点滴做起,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层管理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和生理上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与教育措施。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和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计划,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和自立能力,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实行准*事化管理
本学期要求学生按照学工处的统一要求,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内务整齐统一,包括物品摆放及卫生标准的统一;
着装整齐统一,确保床上用品、作训服和专业服的标准化;
学生上课、就寝、就餐、参加*等活动遵循统一要求;
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确保全体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德育工作计划表2
一、指导思想
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力求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在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通过宽松*的氛围来培养学生,通过健全的制度来规范学生,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来凝聚学生,使德育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重点
1、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拓展德育内涵。
开展以xx为主题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实际行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我们还将深化科技教育,围绕资源节约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此外,开展以体卫安全教育为主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学生征文、参观展览等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举办校艺术节活动,展示学校在艺术和体育方面的特*教育,体现学生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节目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校园特*和学生个*,兼具思想*和艺术*。
2、加强学科渗透与德育科研。
德育工作计划表3
学生的文明礼仪和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学校风貌的体现。因此,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始终如一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至关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也会伴随他们终身,成为其人生的宝贵财富。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本学期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重大历史节日和传统节日,通过班队会与班主任的合作,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大课间及体育课的时间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互助学习的精神。
三、在课间及课余时间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对后进生及*格特殊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引导与教育,严格管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避免让这些学生与优秀学生产生隔阂,做到平等对待,鼓励他们保持积极心态。
五、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家校合作是确保学生教育成效的关键。
在“*、平等、交往、对话”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我将围绕“养成教育”和“活动育人”展开工作,以“科学、创新、传承、发展”的态度推动德育工作,力求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