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提示: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生活。
2、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⑴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又什么影响?
提示: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系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⑵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提示: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4、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板书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啊,这个诗一般的题目,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透过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来体会她诗一样的童年。
二、按要求自主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学要求:
⑴作者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
⑵每个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分析童年片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小组交流讨论:
四个片段分别用什么感情去读。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并进行讨论解决,互助互学。
⑵全班交流。
⑶重点引导同学讨论、交流、体会四个片段的感情。
(细致、童趣、好奇、温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选择自身喜欢的片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⑵小组内竞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同桌交流: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5、综合与拓展:
⑴教师小结:
出示幻灯: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学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⑵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语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天骆驼咀嚼、系铃铛,课文是按季节推移的顺序记叙的。
2、冬春之交骆驼脱毛,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夏天不见骆驼影子。
4、童年时代结束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3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最初吸引我的并非其内容,而是其作者——林海音。她的作品《窃读记》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那句“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曾在我们中间引起轰动。因此,林海音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仍然铭刻在心。今天再次阅读她的作品,让我不仅感到熟悉,更激发了对她成长经历和写作风格的进一步探求。
当课文中的小女孩与《窃读记》中的插图相似时,我们感到与文章更为亲近。课后资料确认了我的猜想——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使我能够从中看到作者的影子。我还查到了《城南旧事》的相关资料,惊喜地发现《送别》这首歌曲,多年前我已经熟悉。因此,我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可以说是对作者林海音的喜爱。
因此,我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深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城南旧事》:
确定“自传体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介绍《城南旧事》中的几个故事。学生了解到主人公的经历与作者相似,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并通过补充故事中的文字段落来加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分析课文的结构安排。“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教育背景,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段。第一段让学生体会作者优美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第二段让学生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这些句子尤其适合朗读训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享受到了朗读带来的愉悦感。我的热情感染了学生,他们也以有声有*的方式读出课文。当我走出教室时,内心涌现出一种深深的快乐和满足感。一名学生赶上来说:“老师,我们全班要一起订购《城南旧事》这本书!”这句话让我惊讶不已——这是什么意思?“我想买这本书,但不知道在哪里买。我们一起买吧。”原来如此。我告诉他们可以购买这本书的地方。
无论结果如何,对他来说,《城南旧事》这本书不再陌生。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吗?如果每节课都能给学生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那积累下来将是一种无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