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母体传递的抗体逐渐减少,导致对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力降低,因此需要进行预防接种以建立免疫能力。这种预防接种的安排需要科学且计划周详,以确保宝宝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这一过程被称为计划免疫。宝宝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传染病包括麻疹、小儿麻痹症、结核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肝炎、流行*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乙型脑炎(乙脑)等。这些疾病严重程度不同,但都可能对宝宝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此,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这些传染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在进行预防接种前后,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确保宝宝健康状态良好。接种前要测量体温,如有发烧应推迟接种,等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接种。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接种前,给宝宝洗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并穿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家长应向医生详细描述宝宝的健康状况,接种前确保医生检查后认为没有接种的禁忌症。
某些疾病不宜接种。如孩子患有发热*疾病、急*传染病、过敏*疾病(如哮喘)、湿疹、先天*免疫缺陷病、心脏病、肾炎、肝炎等疾病时均不适宜接种。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接种前应向医生说明,接种后需要观察,并做好抢救准备。
注意接种后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接种后宝宝不会有异常感觉或表现。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轻微发热,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适当的对症治疗来缓解。如果反应严重或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一些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在接种部位形成轻度硬结,可以通过热敷等方法加速消退。
了解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例如,接种卡介苗后3-4星期,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形成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最终形成痂皮后脱落,留下一小疤痕,这是正常的反应,无需担心。
注意过敏反应。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高热、接种部位红肿、发热、全身*皮疹等,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并采取相应措施。
接种后观察。接种完成后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确认无异常反应后才离开。接种后应避免剧烈活动,对宝宝要细心照料,并密切观察。
宝宝接种疫苗全攻略2
6个月前的宝宝: 在宝宝满4个月大时,应口服第三颗小儿麻痹疫苗糖丸,从而完成全程的基础免疫程序,其效果可维持2至3年。
百白破三联疫苗在宝宝出生后满3个月开始接种第一针,要完成该疫苗的基础免疫,还需在出生后满4个月和满5个月时再各接种一次。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第二针后,由于注射剂量增加,通常会出现一定的反应。例如,在接种后的当天晚上,宝宝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难以入睡,有时甚至会发烧。
7至9个月的宝宝: 目前规定,宝宝在8个月时应接种麻疹疫苗。但在宝宝发热或患有其他急*疾病或正在恢复期间,应暂缓接种。对于对鸡蛋过敏的宝宝,使用麻疹疫苗时应谨慎。在注射*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后,需间隔一个月才能接种麻疹疫苗。反之,接种麻疹疫苗后两周才可注射胎盘球蛋白或*种球蛋白等。
1岁宝宝: 宝宝一岁时应接种流脑多糖疫苗和乙型脑炎疫苗。根据规定,在宝宝10至12个月期间进行流脑疫苗的初次接种,需要接种2次以完成基础免疫,两次接种之间应间隔3个月。乙型脑炎疫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灭活的,一种是减毒的。一般国内的计划免疫规定提供免费的是灭活型,其初次接种为2针,间隔7至10天。减毒型则只需接种一针。在比较两种疫苗时,灭活型宝宝需要接种的次数更多,但反应相对较小;而减毒型宝宝则次数较少,但反应相对较大。
抚摸宝宝的注意事项3
摸过这么多的宝宝,你知道抚摸的5个注意事项吗?
给婴儿抚摸即婴儿抚触:主要是促进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能促进婴儿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增进婴儿的睡眠。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角*,你一定有宝宝摸过宝宝的经历。那你知道抚摸的5个注意事项吗?可以随便、随地、不分时间的进行抚摸吗?当然是不可以的。
今天,小江君就给大家讲解一下给宝宝抚摸的5个注意事项:
1、在给宝宝进行抚摸应该避免在宝宝饥饿或者是在刚进食后的1小时内,最佳的时间段就是在给宝宝沐浴后,当然时间不能太长,最好在10—15分钟。
2、抚摸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宝宝的反应。出现哭闹、皮肤颜*改变、身体变硬(肌张力增高)的情况是应立即停止。
3、给宝宝抚摸时力度是必须要掌握好的,宝宝不像*那样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所以力度一定要合适。
4、在给宝宝抚摸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放音乐让宝宝觉得更加的舒服,同时也要和宝宝进行语言和目光上的交流,因为这是培养感情最好的一种方式。
以上就是给宝宝抚摸的5个注意事项了,希望大家都花点时间学习一下,学会这5项,大多数的宝宝你都可以驾驭的。
在这里温馨提示一下,抚摸宝宝的时候,最后在手上抹一点润滑油,这样就不会损伤宝宝嫩嫩皮肤了。同时和宝宝之间的目光交流和语言的交流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