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模板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二)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

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精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师对说得中肯的*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五)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六)作业:完成阅读卡

(三)《走进神话世界》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格特点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

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二、品神话,读懂故事

品读《*开天辟地》

1。打开目录,同学们会发现《阿里山》和《世界最初的七天》这两个故事之间空了一行。看到了么?分隔的前部分是*古代的神话,后半部是外国的神话。*部分的第一个故事《*开天辟地》都读过了吗?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读了《*开天辟地》,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用他的神力,开辟了___,他的___变成了世间的万物。)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

指名交流评价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字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4。教师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品读*开天辟地的这一段,体验*开天辟地的艰难。如:轻而清、重而浊。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品读*手撑住天地,不让天地合拢的这一段。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感受*的伟大。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

想画面

写感受

品读《愚公移山》

1。利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读第二篇神话。教师巡回指导。

2。课文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呢,出示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她是怎么创造人类的?

3。交流。指名2人上讲台,根据实物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读书感受。

4。大家这么快就掌握了老师教会的方法,真是棒!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 看后教师提醒: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可是书中有很多是动画片中没有的。老师建议大家看了动画以后,再找文字读一读,感受会更深的。

(四)走进三国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4。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合作探究。 5。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多媒体出字幕:走进三国)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孟德)

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关羽:

(1)生说:刮骨疗毒

(2)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师相机点评)

(温酒斩华雄:出示原文,齐读)

(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单*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夜走麦城)

(3)面对曹*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

篇二: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中的重点词语,并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

2、绘本《小房子》的ppt。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可见,书的确是好东西!

看过课外书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学生举手交流),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呀,也很喜欢看课外书,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课外书,想和大家一起来阅读并探讨怎样

看课外书。

(二)品故事,读懂故事

1、出示绘本,简介本书

《小房子》是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作品。这本书是大师写给自己孩子的,同时它也为大师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凯迪克金奖。问世至今66年,小房子对现代文明的担忧拷问着人们,直到今天。

2、简介作者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leeburton),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加里可,一匹奇迹马》、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

3、出示课件———绘本《小房子》

a、出示绘本《小房子》,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小房子,发现小房子的特别之处以及微笑的表情,与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b、指导孩子观察绘本的蝴蝶页,引导孩子随着时代的变迁,

小房子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随即,提出问题:随着环境的改变,小房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c、引导孩子读故事,随时提出问题,读的过程中采用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d、边读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房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城市中的*彩并提出问题:小房子的周围有这么多漂亮的灯,高高的大楼,出去有公交车,出租车,这么方便。为什么小房子却不开心了呢?

e、带着这一问题,指导孩子自由读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点的词语品读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四人小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决。借助文中优美的语句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上领着大家再次通读故事,进行整体的体会朗读,让孩子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师适时板书。

g、总结讨论

小房子经过那么久,已经很破了,也没有人去住,有人提议要将小房子拆掉,有些人却不同意,那你们的意见是什么?为什么?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1、精读、速读

2、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绿野仙踪》、《水孩子》、《小

淘气尼古拉》

六、板书设计:

小房子阅读方法时代变迁 环境变化速读春宁静精读夏

抓重点词语、句子喧闹利用有字或无字词典理

执教人:雷雁

篇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知道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3、通过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设备:

设备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板书:课外阅读)你们还记得一些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吗?(课件出示)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二、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课件出示)

三.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课件出示)

3、 选读法

4、 粗读法

5、 精读法

6、 摘读法

四、怎样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象型、评价型等几种。(课件出示)

五、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2部)(课件出示)

六、读书宣传小使者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读书行列中来感受读书的快乐,你能说一句倡导同学们多读

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宣传口号吗?

师示范:我读书我快乐!

七、总结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课件出示)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运用我们所学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八、作业

1、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2、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优美的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2

深入分析《西游记》第一回,解读美猴王形象

这篇学习目标明确,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学习对偶句的基本特点,并通过对美猴王形象的分析,理解孙悟空*格中蕴含的宝贵精神。

一、 神话与现实的交织:解读《西游记》的魅力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以其奇幻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故事。小说中,既有天宫地府的神话世界,也有凡间百态的现实描写,虚实结合,引人入胜。

作者吴承恩,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将民间传说与社会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寄托作者理想抱负的优秀作品。

二、 对偶的艺术:领略语言的韵律美

再如,在描写孙悟空日常活动时,作者写道:“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两句话同样结构工整,以“夜宿”对“朝游”,以“石崖之下”对“峰洞之中”,描绘出孙悟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这些对偶句的运用,不仅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花果山的美景和孙悟空的*格特点。

三、 美猴王形象分析:解读人物的复杂*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主人公,是一个集神*、人*、猴*于一体的复杂形象。他本是吸收天地灵气而生的石猴,拥有超凡的能力和神通;他与猴子猴孙们一起生活,有着率真、顽皮的猴*;同时,他也渴望学习、追求自由,展现出人*的一面。

孙悟空的神*,体现在他天生具有非凡的能力。他会七十二变,能上天入地,一个筋斗云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他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得一身本领,降妖伏魔,无所不能。

孙悟空的人*,体现在他渴望平等、追求自由。他勇敢地反抗天庭的统治,自封“齐天大圣”,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取经路上,他虽然历经磨难,但始终忠心耿耿,最终帮助唐僧取得真经。

孙悟空的猴*,体现在他天真活泼、顽皮捣蛋的*格。他喜欢捉弄妖怪,也经常因为冲动而犯错。但他本*善良,乐于助人,最终也改掉了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孙悟空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代表着人们对自由、平等、勇敢、智慧的追求。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梦想。

四、 结语

《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思想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魅力所在,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3

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卷)

2015年12月9日

责任人:王申成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意,搞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9.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2、文言句子翻译方法:“六字法”即“对”、“换”、“留”、“调”、“补”、“删”等。

对,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

音节词。

换,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句中“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另外,古汉语中有一类字,如果按原字去理解,则无论如何都讲不通,这是通假字。遇到通假字就需要用音同、音近或相应的字去替换。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句中“距”就通“拒”,意为“抵挡、挡住”,而不是“距离”或者“离开”。还有就是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不是确数,如上句中的“九”并非确指“九次”,而是“多次”。

留,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朝代名、官职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直接保留,不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中“庆历”是宋仁宗赵桢的年号,直接说“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了。

调,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

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中承前省略主语“蛇”,译时应加上。再有,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分别加上量词“个”、“张”、“把”、“把”、“块”。

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句中“夫”作句首发语词可删去不译,就译成“打仗,靠的是勇气”。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助词在句中起的表达作用应以相应的句式反映出来。如:“乎”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成:“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当然,以上介绍的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和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综合地运用。

3、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李存审诫子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粱:精美的膳食。膏,肥肉。粱,精米。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少提一剑去乡里去:____________(2)位极将相极: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

3.翻译句子

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的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问涂焉涂:____________

(2)黄帝再拜稽首再: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翻译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童是如何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用自己的话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人渡河

济*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向许百金向:____________

(2)许金而不酬许: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3.翻译句子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济*贾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人束氏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①之。狸狌生子若②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③。

【注释】①啖:吃。②若:及,至于。③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咸无所好咸:____________

(2)束氏日市肉啖之市: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3.翻译句子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狸狌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什么启示?(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公约之饭之:____________

(2)惟啖胡饼中间少许惟: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翻译句子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看出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存审诫子

1.(1)离开。(2)至,到,达到。

2.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

3.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4.提示:围绕"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回答。

【参考译文】

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达到将相之高,其中脱离险境,生存下来(的情况)不止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有上百次。"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命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害群之马

1.(1)通"途",路。(2)两次。

2.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

4.示例:对有损国家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5.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参考译文】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黄帝听了拜了两拜,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为"天师"而退去。

贾人渡河

1.(1)刚才。(2)答应。

2.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3.渔夫问他:"刚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现在却只给十两,难道不是不可以吗?"

4.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5.不信守承诺、贪财吝啬。

【参考译文】

济*郡的商人,渡河时船沉了,(危急中)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哭喊着。有个渔夫驾着船去救他,还没到他身边时,商人就急忙喊道:"我是济*郡的世家大族,你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把他救上陆地以后,商人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

渔夫问他:"刚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现在却只给十两,难道不是不可以吗?"那商人马上生了气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之内能有多少收入呢?而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金子,还觉得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个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而下,船触礁又翻了,而那位渔夫也在那里。有人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呢?"渔夫说:"这就是那个答应给我百两金子却又不兑现的人。"渔夫站在那里看着那条翻了的船往下沉,(过了一会儿)商人和船就沉到江中去了。

卫人束氏

1.(1)都。(2)买。

2.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3.过了一会儿,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技能,就去咬猫的爪子,猫吓得奋力跳出了缸。

4.以啖肉故(生活过于安逸,不愁生计)。

5.示例:(1)过分的享受、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2)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3)优越的生活条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消磨人的意志。

【参考译文】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他对于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爱好养猫。猫是捕鼠的动物,他家已经养到了一百多只,家里周围所有的老鼠将要被猫捕完了。猫没有吃的了,饥饿得整天嗥叫。束氏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喂它们。猫生了儿子又生了孙子,因为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老鼠,只知道饿了就叫,一叫就得到肉吃。吃完肉就懒散地走走,非常快乐自在。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正遭鼠患,老鼠成群地跑来跑去,有的甚至落入缸里去了,读书人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猫看见老鼠的两只耳朵高高地竖立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贼亮,还有红*的胡须,又发出吱吱的乱叫,猫以为老鼠是奇怪的东西,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下去捉老鼠。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了进去。猫十分害怕,对着老鼠大叫。过了一会儿,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技能,就去咬猫的爪子,猫吓得奋力跳出了缸。

王安石待客

1.(1)代词,代萧氏子。(2)只。

2.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4.节俭,不铺张浪费。

【参考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出席,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羹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