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各地习俗各异,有人包饺子,有人煮冬至圆。今夜,便是冬至之夜。尽管严寒彻骨,家家户户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的重头戏便是品尝汤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更令人兴奋的是,母亲开恩,特许我和表妹、表弟一同动手搓汤圆。我们不禁在客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母亲取来几勺洁白的汤圆粉,加入温水用力揉捏,直至汤圆粉成团。我上手一捏,它柔软有**,犹如橡皮泥或棉花糖。我们仿照母亲和奶奶的样子,将面团揪成小剂子,再将小剂子搓成寸长的面条,然后拿起一段面条在掌心轻轻揉搓,一个圆润的汤圆便诞生了。
水烧沸后,我们小心地将一个个洁白的汤圆放入锅中。它们就像熟睡的孩子一般,安安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再次沸腾,汤圆们如同调皮的娃娃,打着哈欠缓缓浮出水面。母亲迅速调小火力,汤圆在锅中不停翻滚。又过了片刻,汤圆皮软糯可口,宣告着它们已经熟透。
冬至之日,天气愈寒,但人与人的心却愈发贴近。这份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便变得温馨宜人。因此,我钟爱冬至。每年冬至,都宛若昨日重现,充满欢笑与喜悦。在冬至,我们不仅收获了美味的汤圆,更收获了一份对春天的期盼。
温情冬至2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冬至食馄饨,夏至品面。”今天正值冬至,为了在妈妈面前展现一番手艺,下班后我迫不及待地回家了。一路疾驰,我一口气冲上四楼,推开门时“嘭”的一声响,中厅的圆桌上已摆满了四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唉,竟然来晚了一步。
妈妈正在桌边看报,被我的推门声惊到,抬头一看,满脸是惊讶,然后责备地瞪了我一眼。爸爸和哥哥随后也进来了,一家人开始享用晚餐。我急不可耐地用勺子舀起一颗馄饨,准备送进嘴里。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就在我准备吃第二口的时候,妈妈走过来:“给刘辉送一碗!”她递给我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我只好暂时压抑住肚子里的馋虫。
说起来,刘辉的父母出差了,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要顾家做饭,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实在是相当不易。我边吃边思考着,来到了刘辉家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门打开时不是刘辉,而是五楼的董阿姨。我说:“董阿姨,我给刘辉送馄饨来了。”她点了点头:“进来吧。”说着,便让我进了屋。
走进客厅,眼前的一幕让我目瞪口呆:食品柜上放着一碗散发着香气的馄饨,旁边放着两个刚洗净的碗,刘辉的弟弟妹妹好像已经吃饱了,安静地听隔壁曹叔叔讲故事;刘辉则在二楼的吴叔叔的帮助下温习功课;开门的董阿姨双手沾满了肥皂泡,好像正在洗衣服。
看到这温馨的场景,我不忍打扰他们,便放下馄饨,悄然离去。慢慢地踏上楼梯,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们真是一家人啊!
冬至送温暖活动策划3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以下是小小编为你准备的冬至送温暖活动策划,希望你喜欢!
一、活动的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开展民俗节庆教育,是新一代青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通过研究民俗节庆教育的内涵,加深青少年对中华美德、民俗文化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武进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民俗传统精髓的情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研究的内容:
搜集“冬至节的内涵及意义”、“冬至的历史流转”“冬至节的由来”等资料,了解当地冬至习俗,开展“冬至节俗漫谈”、“冬至谚语看台”“冬至诗词欣赏”“冬至祝福集锦”等交流会,通过上网、调查等形式了解冬季人体的健康需求、本地冬季饮食特点。
12月28日星期五下午
四、活动地点:
教师餐厅
五、参加人员:
六年级部分学生及综合实践课教师
六、活动安排:
1、六年级三个班各选10名学生参加活动,分别组成饺子组、馄饨组、汤圆组。2、现场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包饺子、馄饨、汤圆实践活动。
3、搜集各地冬至节的习俗来历,现场讲述。
4、搜集与冬至有关的谚语、诗词、祝福语,现场展示
七、材料准备:
1、饺子馅、馄饨馅、馄饨皮、湿面团、汤圆馅、糯米粉若干。
2、擀面杖、搓汤圆器具、盛饺子、馄饨器具。
3、围裙、厨师帽。
4、摄影、照相师各一名。
5、小记者一名现场采访。
八、活动经费的预算
九、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冬至节活动策划书
2.2016冬至活动策划方案
3.冬至活动策划案
4.2016年冬至活动流程策划
5.大学生冬至活动策划书
6.2016冬至包饺子活动策划书
7.冬至送温暖活动策划
8.冬至节包饺子活动策划书(2)
9.社联冬至活动策划方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