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而不叫端早节、端晚节呢?相信很多人只知道端午要吃粽子,很少人去了解它的名字的由来。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它的名称也有来头。
说法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说法二: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说法三: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实“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的别名是什么2
*的端午节一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然而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称,据我们了解端午节的叫法就有二十多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端午之名最早见于晋·周处(242~297年)《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为什么该节被称作端午呢?原来,“端”是始、初之意,“午”则通五,所以端午不过是初五的另一种说法。
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其中一些最好理解。比如端阳这个称呼,是因为“五”为阳数(单数为阳,双数为*),故端午又称端阳。而恶日、艾节、蒲节、浴兰节、斗草节、小儿节等称呼,则是因为在端午这一天,古代认为是毒月恶日,传统民俗要求人们上山采*,插艾叶、菖蒲等*物植物,饮雄黄酒,用兰花汤沐浴,儿童佩香囊,以五*丝绳系在脖子、手或脚腕上(大人则系臂),为了禳毒祛恶辟邪,并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从节日基本内容的介绍,人们就可以看出这些别称的由来。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
农历几月几号是端午节?
端午节迎鬼船和滚鸡蛋的习俗是什么?
温州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的其他六个别称是什么?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3
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吧。尽管端午节的由来存在多种说法,甚至在名称上也有不同之处,但我们每年庆祝的习俗大致相同。那么,关于端午节的“端”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端午”又称“端五”,其中的“端”与“初”意思相同,指的是一个开始的时刻。就如我们常说的“初五”,“端五”的“五”与“午”相通,按照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恰好是“午月”。由于午时属于阳辰,因此端五也被称为“端阳”。在这一天,月份和日期都是五,因此我们称之为“重五”,也叫“重午”。
“端”字的意义是开始的时刻。根据《风土记》的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个月都有三个五日,而第一个五日就被称为“端五”。农历的正月被视为寅月,按照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好是“午月”。
古人通常把“五日”写作“午日”,因此,“端五”也可以写作“端午”。到了唐代,由于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免“五”字的讳忌,当时的宰相宋?提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由于古人常把“午时”视为“阳辰”,因此端午也被称为“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源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吴越民族图腾祭等等。然而,根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研究以及古籍记载和专家考证,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南方吴越民族的图腾祭活动,比屈原更早。
尽管端午节的起源多种多样,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动人诗辞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为广泛,占据了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人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此外,关于端午节的更多信息包括:端午节的六个别称、东莞的端午节习俗、北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内蒙古端午节的习俗、烟台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的由来、端午节的历史来历、端午节吃大蒜的原因以及庆祝端午节的国家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