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走进多彩的传统文化,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活动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积累和丰富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培养语文读写能力的习惯。
活动重点: 词语典故、成语积累、知识面拓展。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调剂生活的调料。它不仅是我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丰富生活、陶冶情*的桥梁。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语言的运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分享情感。语文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我们了解文化、感受美的媒介。今天,我们将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走进多彩的传统文化,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体验语文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开始:必答题一(每题10分) 首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从“*”、“甜”、“苦”、“辣”这四个题目中选择一个类别,并由代表回答问题。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
“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哪种乐器的声音?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卧薪尝胆”这一成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史记》中提到的“世家”是用来记录哪类人物的传记?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
“七月流火”这一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什么时节?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甜
在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取的是哪种草*?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在“夸父逐日”的故事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名花解语”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什么?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 D、美女善解人意
苦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哪个地方?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初出茅庐”中的“茅庐”原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住所?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我们常用什么成语形容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炫耀的人? A、半截剑 B、半段* C、半面 D、半瓶醋
“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之所以“汗流浃背”是因为什么原因?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过于卖力 C、打仗时拼死拼活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辣
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哪位神祇?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屈原是春秋时期哪个国家的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古代“六艺”中的“御”指的是什么?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
必答题二(每题20分) 从“东”、“南”、“西”、“北”中任选一题回答,分数高者获胜。
东
下面这幅对联概括了哪位先人的一生?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按意思猜成语:最遥远的地方
南
下面这副对联描述的是谁的事迹? 收三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二愿;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帐内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按意思猜成语:最荒凉的地方
西
下面这副对联描述的是谁?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取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按意思猜成语:最昂贵的稿费
北
郭沫若在济南的一位词人纪念堂里题了这样一副对联。请问,这位词人是谁?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按意思猜成语:最高的巨人
中
下面这副对联描述的是谁? 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美,不让参*俊逸,开府清新。
按意思猜成语:最反常的天气
风险题: 列出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五十分四种题型,每组学生任选一题,答对了得相应分数,答错了要扣掉相应分数。
附:各分值题内容
二十分题
“曰”字加一画能变成九个字,请把其中的七个写出来。
数字猜成语12345609
成语“惊弓之鸟”的“鸟”指的是什么鸟?
三十分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谁留给谁的遗言?
“名列前茅”中的“茅”最初的意思是指一种草,这个“茅”是否与姓茅的人或草房子有关?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积累语言。
通过感情充沛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并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品质。
重点与难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并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根小小的蜡烛,竟然能牵扯到生死攸关的故事,你相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死攸关的烛光》正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则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教师指导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通过上下文理解生字,把握词语含义,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初读情况
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确认多音字的准确读音。
指导记忆特定偏旁部首的字词,如:“其——期扁——骗马——闯”。
练习区分形近字,例如:“密——蜜司——同”。
熟悉并书写生词:“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
使用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四、范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整理课文层次
第1段:介绍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背景。
第2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其家人。
第3段:描述伯瑙德夫人将绝密情报藏在蜡烛中的情况。
第4段:德*官点燃藏有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和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第5段:儿子试图取蜡烛,被德国中尉阻止。
第6段:儿子决定与母亲并肩对抗。
第7段:女儿巧妙地移动蜡烛。
分析各部分的意义。
六、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和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引导问题:“读完这一段,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问题探讨:“‘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比喻‘德*’为‘强盗’有何深意?”
四、探索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并思考:“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如何巧妙地与德*官交涉?”
自学课文并完成活动表格,记录人物的行为。
组内交流和汇报。
分析句子:“‘伯瑙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铁管藏在蜡烛中,并小心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研究:“‘她看着脸*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女儿为什么会‘脸*苍白’?从‘急忙’和‘轻轻地’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了解:“‘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这句话让你有何感受?”
诠释:“‘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请学生表演并讨论,理解小女孩的机智。”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生死攸关的烛光》 德*官 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 闯入旅馆,点燃蜡烛 取出油灯点燃并吹灭蜡烛 中尉重新点燃蜡烛 借机移动蜡烛 快步赶来,夺回烛台 拿灯上楼避免危险
小学语文的教案3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生:是一封表达友谊的信。
师: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就藏在信封里边,老师把它发给你们,但必须在老师允许的时候才能打开,好吗?
师:你知道哪些衣服的牌子令我们喜欢?
生:巴布豆、米奇、小太阳
师:你穿什么牌子的校服?
生:北海小学牌子的校服。
师:你喜欢吗?
师:假如有专门卖北海小学校服的店叫
生:专卖店。
师:你专门的座位叫
生:专座。
师:专门接送你的三轮车叫
生:专车。
师:了解天文学的叫
生:专家。
师:专门进行的一次采访叫
生:专访。
师:专门接送重要的乘客,专门送货的列车叫
生:专列。
师:我们前几天认识了一趟专列,叫
生:燕子专列。
师:什么叫燕子专列?
生:专门载送燕子的专列。
师:(出示文字)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送到的火车。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地方送到温暖的地方的火车。
师:老师给你提个醒,从寒冷的什么地方
生:寒冷的地方是指欧洲瑞士。
师:围绕燕子专列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燕子能飞,能长途跋涉,为什么要专列送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解决问题需要读课文,大家读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读课文)
师:谁已经找到了?
生: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大家都找到这一处了,你们真会研究,一下子找到了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大家一齐读句子。
生:
师:这一处讲了多个原因,大家读读句子找找,找到一处不错,找到两个聪明,三个更是了不起,找到四个的,老师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拜你为师。
生找原因,不出声。(师:大家习惯不出声朗读)
生: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你用一个字概括。
生:冷。
师:什么叫气温骤降?20多天气温从20摄氏度降到0摄氏度,还是1天之内气温从20摄氏度降到0下摄氏度,叫?
生:气温骤降。
师:我们的燕子遇到了麻烦,你心里怎么想?
生:可怜。
生:焦急。
生:选另一条路飞。
师:但他们已经飞到这儿了。我看到大家很不忍心看到燕子面对这种麻烦。可怜它,为它焦急,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
再交流。
生:燕子很饿。
师:课文里说了吗?课文怎么说?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饿字。
生:谁来说第三个原因,那就更不得了了。
生:燕子遇到了累的麻烦。
师:燕子很累。我们学过《燕子过海》这篇课文,燕子曾经飞过大海洋,燕子还飞过
生:高山。
师:燕子飞过
生:许多国家。
师:这就是长途跋涉,你想到了什么?
生:燕子一定没一点力气了。
生:燕子肯定很累。
生:要是是我们,肯定累死了。
师:是呀,但燕子还要飞,多累呀,把这种感觉放在句子中,读出累的感觉来。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努力,我仿佛看到了燕子飞啊飞啊,飞到
师:谁找到第四个原因,谁就能成为老师的老师了。
生:遇到了死的麻烦。
师:是死了吗?
生:是濒临死亡。
师:濒临死亡就是说
生:快要死了。
师:为什么不说快要死了,而说濒临死亡呢?
生:
师:燕子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成千上万只燕子濒临死亡,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师:我把你的愿望捎给燕子,好吗?
师:燕子遇到了濒临死亡的麻烦,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救助行动。救字前面还得加个条件。
生:急。快。
师:是啊,要不我们的燕子可等不及了啊!
师:瑞士人们是怎么急救燕子的。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句子,再想一想他们符合这要求吗?
生读、找、划。
师:这救援行动快吗?
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生:纷纷
师:纷纷读懂很多人在救。读读句子,快一点,急一点。
生读。
生:四处
师:四处分头寻找,行动更快。我们也分头去寻找快要冻僵的燕子。
生读。
师:满天飞舞的大雪,我们的燕子可要冻僵了,你们寻找的脚步可要快一点,能急促一点吗?
生再读。
师:看单个儿能不能找快点儿。
指名读。
师:读得急而且沉重了。你也找了哪句?
生: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这个句子中立即表示快。
师:谁也找了这一句,而且也感觉到快了。
生:瑞士*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立即这个词说明*很关心。
师:下令立即,能不能更快些。
生:老师,*不是下令,而是呼吁人们立即行动。
师:呼吁什么意思?
生:号召。
师: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
生:大家快来救燕子,就一只燕子奖励十元钱。
师:你为什么想到要奖励的方法?
生:让人能更多地救燕子
师:你想的很有创意,但是任何有创意的东西还得看有没有这个价值和必要。还会怎么呼吁?
生:燕子在我国遇到了麻烦,快冻僵了,我们快来救燕子。
师:你把燕子遇到了什么,要求人们怎么做说清楚了,但漏了什么?
生:把燕子救到哪儿?
在指名说。
师:燕子是人类的朋友,爱护燕子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来为燕子呼吁一下。怎么呼吁,先来练习练习。像小燕子一样叽叽喳喳说一说。
师:练习得差不多了。
师:瑞士*正在播送一则紧急消息。瑞士电视一台正在播送:谁是播音员?
生: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我国境内遭到了麻烦,它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寻找这些冻僵了的燕子,把它们送到瑞士火车站温暖的空调列车上。
师:瑞士电视二台也在播音
师:瑞士电视三台还在播音
师:这个消息你听到了吗?你怎么想?
生:赶快换身衣服,出去寻找这些燕子,救救它们。
师:是呀,抢救燕子时间紧迫。
生:衣服也不穿了,只穿内衣救去救燕子了。
师:呵呵,救燕子要紧,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护好。
师:还有谁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生: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怀孕的妇女,工作的叔叔阿姨,贝蒂
师: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齐读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我们的燕子有救了,有希望了。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心里很急。
生:人们冒着春寒,顶着大雪,踏着山路,可能遇到种种困难。
师: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但阻挡不了人们的救助行动。
师:那么多家庭,那么多人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我们的燕子得救了。救助行动圆满的结束,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给燕子的车厢布置成像森林一样的环境。
师:瑞士人们想得很周到。
师:你对刚才的奖励方法有什么看法?
生:啊!我的财产分完了。
师:究竟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价值,老师刚才送你们的礼物中就能找到。打开刚才的信,好好读读里面的内容。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瑞士人真爱鸟。
师:如果*人能像瑞士人一样爱护动物,大熊猫救可能随处可见。
生: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
师: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亲人,对亲人,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需要讲价钱吗?
指那名学生:不用。
师:瑞士人们用行动救助了濒临死亡的燕子,我们可以用一个爱归纳。
师:你瞧,列车启动了,读最后一句话
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
生:燕子祝你平安、祝你幸福。
师:伸出你的双手,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心里啄食吗?
生:愿意
师:伸出你的双臂,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臂自由跳跃吗?
生:愿意
师:逗逗你的双肩,你愿意让它在你的双肩唱歌、跳舞吗?
生齐声愿意。
师:(出示文字)请爱护鸟,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板书为一颗爱心)
赏析:
屠素凤老师是浙江省教坛新秀,绍兴县小学语文教研员,她是绍兴县第一个作全国*公开教学的教师,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这堂《燕子专列》设计精巧,上得精彩!通篇显现一个爱字。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在《教育诗》一书中把教育譬喻为诗,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可以算是最真最美的诗,有爱就有梦想,有爱就有欢畅,有爱就有希望。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有了这份诗一样美丽纯净的爱,我们的课堂就能酿造理想之蜜,营养孩子的全个生命;就能点亮理想之灯,烛照孩子的整片心空;就能种植理想之树,绿化孩子的每个季节。
记得亨·哈·爱丽斯曾经说过:懂得去爱别人吧,爱能填满整个世界空虚的角落。是的,虽然爱就一个字,但世界拥有了爱,大树就可长成绿荫,花朵就能流溢馨香,高天就能拥有湛蓝;教师拥有了爱,学生就能谛听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虫蚁鸟兽的欢歌、云里风里的消息;课堂拥有了爱,教学就能成为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
爱的课堂,让屠素凤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变得终身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