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与着装的重要*

在现代社会交往过程中,一个人的仪表与着装往往决定着别人对

礼仪与着装的重要*

你印象的好坏。仪表与着装会影响别人对你专业能力及任职资格判断。设想一下,有谁会将一个重要商务谈判任务交于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呢?*有句古老的谚语:“人靠衣妆马靠鞍”,还有:“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如果你希望建立良好的形象,那就需要全方位地注重自己的仪表。从衣着、发式、妆容到饰物、仪态甚至指甲都是你要关心的。其中,着装是最为重要的,衣着某种意义上表明了你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

衣着对外表影响非常大,大多数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可说是从其衣着开始的。特别是对商务人士而言,衣着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它反映出你个人的气质、*格甚至内心世界。一个对衣着缺乏品味的人,在办公室战争中必然处于下风。

上班时穿得体的正装,胜过千言万语的表达。你选择穿什么样的

衣服呢?你所穿着的衣服是否一成不变?作为一名“企业战将”,你是否尝试过多种不同的造型?请让你的美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踏进办公室的你,令人觉得你既清爽又知*,或看起来格外耀眼、舒服!

例如:

●以整齐的套装振奋自己的精神面貌;

●选件颜*鲜艳的外套,叫好心情随之跳跃;

●灰*西装式外套,看起来稳重,充满知*;

●无袖洋装,加一袭长丝巾,变成随意的美丽。

这只是几点看法,基本上,服装不仅表现外在,也牵涉到对自我形象的树立。有时候,以全黑、黑白的基本型出现,反而更能切合上班时的气氛与环境。

作为职业人,依场合、人物、事件对衣服进行搭配是常有的事情,也是必须做到的。对男女上班族而言,最好依场合、人物、时间来搭配衣服。有些场合必须表现亲切,就需要你的着装大方朴实;与银行家谈事情时,需要穿得精明干练,才能博得对方信任;与文艺界人士聚会时,最好穿得时尚潮流,富有人文气息;到工作时衣着除了轻便外还得要有专业权威„„

我们每天上班时,也礼仪与着装的重要*別太为穿着烦恼,着装应在于适合自我与需要,而非刻意到讲究过度,形成自己特有的穿衣风格会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不论收入是否能够满足我们对服装的要求,干净舒适,朴实大方的着装是最重要的,再加上亲切有礼的仪表仪态,能够予人以落落大方的好感。

礼仪的重要*2

第六课第一框增强规则意识教学设计

江苏省吴中职业教育中心校钱丽娟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徐国荣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规则的作用,了解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知道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心态、涵养高尚道德。

情感态度观念: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运用:现实生活中,在可能违规时调控自己的不良心理,做遵纪守法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遵纪守法的人。

难点: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64~68;《教师教学用书》p76~8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34~45相关内容;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查找名字和古代*纪的出处及解释;印发材料:“骑手的故事”、“纪律与法律的异同”(表格)。

学生:预习并思考教材中问题;做好上课相关准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5分钟)

1.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导语和第六课导语,了解本单元知识结构,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谁先到达?用ppt出示材料:甲乙二人分别骑着有车刹和无车刹的两辆自行车,从a地到b地同向出发,大约有红绿灯20个,请问谁先到达目的地?为什么?

(2)在学生阅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点评归纳,使学生明白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强制*道德(用ppt出示),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我们做最好的自己,不仅要提高道德素质,而且要学法、提高法律素质。由第二单元的学习过渡到第三单元的学习。

(3)设问“我们学法、提高法律素质的意义何在?”过渡至本单元知识结构。

(4)用ppt出示第三单元和第六课知识结构图。简单讲解本单元的逻辑结构,最后强调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用ppt出示)。设问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对于我们中职生来说,学法、守法首先要从遵守什么开始?(用ppt出示第一目目题)

(5)板书:增强规则意识。

3.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ppt所示探究活动一的材料,小组成员思考、讨论“谁先到达目的地?为什么?”,由第一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倾听,并可补充回答。

(2)仔细阅读第三单元导语和第六课导语,观看ppt,根据教师讲解,理清本单元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目标。

(二)研习新课(32分钟)

第一目:规则与秩序。(8分钟)

1.教学内容

(1)人类的活动是受制约的。

(2)规则的重要作用。

(3)人们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多方面的。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马的缰绳和课堂纪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用ppt逐一出示问题:缰绳在驭马时起什么作用?课堂纪律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时有什么作用?

(2)讨论和归纳相结合,用ppt出示:约束,保证马的正确前进方向和驭手到达目的地;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和学生学到知识。然后归纳导出:复杂世界是有秩序的,人类活动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制约。明确规则的制约保障秩序的稳定。点明制约人们活动的就是人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是多方面的。

(3)板书:秩序、规则、自然规律、社会规则。

(4)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平时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纪律就在自己身边,明确规则的作用,解析孟子和克雷洛夫的名言,指导学生阅读课前印发的材料“骑手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必须能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情绪与行为。如果我们不能征服自己,就会被别人所征服。自律来自于自我控制。

(5)探究体会(用ppt出示要求):请同学以徒手和借助圆规、直尺工具两种方式分别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观察学生、请反应最快的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一位徒手作图,一位借助工具作图。学生分析后进行赏析*点评、归纳。“有规矩才成方圆”(用ppt出示),说明各种社会组织都会有其相应的规则,有规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点。(根据教学时间可适当强调有规则、守规矩的意义。)

(6)板书:规范行为。

3.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教材第64页镜头一、镜头二中的文字材料,观看漫画理解其寓意。各组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思考、讨论。请第二、三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并补充回答。

(2)老师进行点评讲解时,各同学倾听、思考,并做好笔记。

(3)积极思考,探讨课堂违纪现象,理解规则的重要作用,谈谈对孟子和克雷洛夫名言的理解与认识。

(4)在草稿纸上作图,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点评分析。

第二目:纪律与法律。(14分钟)

1.教学内容

(1)纪律的含义及作用。

(2)法律的含义及规范作用。

(3)纪律与法律的共*与区别。

2.教师活动

(1)用ppt出示漫画“马的缰绳”,设问过渡:缰绳寓意什么?请个别学生回答。用ppt逐一出示“纪律”和第二目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纪律的含义并用ppt出示:纪律,是指社会一定组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活动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强调纪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材料“古代*纪”,请课前预习较好的学生解释含义并表扬他,以此强化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许衡自律的故事”,要求学生结合两段材料谈谈对纪律的理解。

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归纳纪律的作用,明白纪律带给人的不仅是限制和约束,更多的是自由和空间。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意识,主动将他律变为自律,成为有更高道德境界的公民。(用ppt逐一出示)。

(3)板书:纪律、社会组织、违反受处罚、内在约束力、他律、自律。

(4)探究活动三:王某*事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案例,在搞清案由的基础上,用ppt逐一出示问题:港务处依据什么对王某做出停职检查的处理?法院依据什么裁决这一劳动纠纷?什么是法律?纪律与法律有什么异同?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基础上进行赏析*点评,同时纠偏,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违反纪律有危害,感到不光要依法*,还须时刻遵纪守法。用ppt出示法律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链接·法律的规范作用”,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接着以表格形式归纳纪律与法律的异同,指导学生完成表格。用ppt逐一出示异同内容。明确纪律和法律都是规则,都应当遵守,我们应该做遵纪守法的人(用ppt出示第三目目题),着重强调法律是人们行为的首要准则,明确法律的权威*。

(5)板书:法律、国家制定、共*(板书三次)、做遵纪守法的人。

3.学生活动

(1)认真仔细阅读教材第65页案例,看漫画,积极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缰绳寓意什么?

(2)认真阅读教材第66页“链接·*队纪律”,听老师讲述“许衡自律的故事”,小组内积极思考、交流“对纪律的理解”,由第四小组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倾听,并做好笔记。

(3)探究活动三:王某*事件。仔细阅读教材第65页案例,搞清案由后,各组学生针对问题,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由每小组学生代表回答一个问题。其他同学倾听,亦可适当补充,同时做好笔记。

结合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第66页“链接·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在此基础上个别学生回答,共同完成课前印发的表格“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第三目:做遵纪守法的人。(10分钟)

1.教学内容

(1)职业活动中不遵守规则的危害。

(2)要克服违纪违法的不良心理。

(3)讲道德,避免违纪违法。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四:王某、徐某两起事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用ppt逐一出示问题: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赏析*点评,结合讨论结果,引入*名言,介绍“*迟到的忏悔”案例,从正、反面引导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用ppt出示: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作而导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2)探究活动五:三种违规的心理原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结合教材第68页“链接·青少年常见的违规心理”,讨论、回答用ppt出示的问题:上述三种现象违反了什么规则?在我们身边的学生身上有没有发生过上述行为?要避免上述恶果需要克服什么不良心理?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强调要求学生克服不良心理,自觉涵养道德,理*对待规则,让规则常驻心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3)板书设计:克服不良心理、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3.学生活动

(1)探究活动四:王某、徐某两起事故。仔细阅读教材第67页案例,感知材料,读懂意思,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间竞答,其他同学倾听、思考,体会违反规则的危害及遵纪守法的必要*。

(2)探究活动五:三种违规的心理原因。认真阅读教材第67~68页案例和“青少年违规的常见心理”,小组内讨论,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3)倾听,做好笔记。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学内容

总结归纳。

2.教师活动

(1)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强调要求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为创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努力。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2)板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3.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板书思考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2)对照所学知识,就平时表现,同桌成员互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根据课堂记录,评选出本节课的明星小组一个和明星组员六名。

(五)课堂练习(5分钟)

1.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35第1、2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36第1、2题。

(3)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40第1题。

3.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感悟遵纪守法的重要*,自觉遵规守纪。

(六)课后作业(0.5分钟)

1.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辨析:《学习指导》p38第1题。

(2)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40第2题。

(3)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43第1、2题。

3.学生活动

记录作业,课后认真完成。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解析名言

离娄之明,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规,指正圆之器;矩,指正方之器;无矩不成方,无规不成圆;校正方圆,是谓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是由人*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不要过分地醉心放任自由,一点儿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俄〃克雷洛夫

这句名言来自于一个骑手的故事。故事梗概:一位骑师精心训练了一匹好马,所以,骑起来得心应手。只要他把马鞭一扬,那马儿就乖乖地听他支配,而且骑师说的话,马儿句句都明白。骑师认为用言语指令就可以驾驭住了,再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于是,有一天,他骑马外出时,就把缰绳解掉了。马儿在原野上驰骋,开始还不算太快,仰着头抖动着马鬃,雄赳赳地阔步前进,仿佛要让它的主人高兴。但当它知道约束都已经被解除了的时候,英勇的骏马就越发大胆了。它头脑发涨,再也不听主人的指挥,愈来愈快地飞奔起来。不幸的骑师,如今毫无办法控制他的马了,他想用笨拙而颤抖的手把缰绳重新套上,但已经做不到了。失去束缚的马儿撒开四蹄,一路狂奔,竟把骑师摔了下来。而它还是疯狂地往前冲,像一阵风似的,路也不看,一股劲儿冲下深谷,摔了个粉身碎骨。“我的可怜的马呀!”骑师悲痛地大叫道,“是我一手造就你的灾难,如果我不冒冒失失地解掉你的缰绳,你就不会不听我的话,就不会把我摔下来,你也就决不会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

2.我国古代*纪规定

3.许衡自律的故事

见《教师教学用书》p86第15~20行。

4.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5.*迟到的忏悔

见《教师教学用书》p86第21~25行。

作者简介:钱丽娟,女,中学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吴中职业教育中心校,任校政史地教研组中心组组长。重视学习教科研理论,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奖或发表,参编教材,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第六课第二框建设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江苏省吴中职业教育中心校钱丽娟江苏省吴江市第二职业中学沙刚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法治与德治要结合起来,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增强*法治、公平正义、平等观念,拥护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

运用:崇尚法律的权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努力做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刚正磊落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难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教学资源

《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p68~73;《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p76~87相关内容;《学习指导》(人教版)p34~45相关内容;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如果有可能,请班主任帮忙,利用班会课播放影片《被告山杠爷》;布置学生搜集我国依法治国的案例,准备课堂交流;印发材料《鲁国国王判案》、“死刑复核程序”。

学生:预习思考,搜集近年来在全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法治事件(如福建南平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铁链男孩”、南京张明宝案、徐宝宝事件等),做好课堂交流准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7分钟)

1.教学内容

分析山杠爷案例,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山杠爷案例。用ppt出示电影《被告山杠爷》海报,请一位同学朗读案例内容,了解电影剧情梗概。在此基础上观看视频片段,思考ppt出示的问题:山杠爷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好,事情就一定办得好吗?治理村庄应该依据什么?山杠爷违法侵权表现在哪些方面?山杠爷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发?

在讨论的基础上,每组学生代表回答一个问题,竞答最后一个问题。教师进行赏析*点评并进行纠偏,对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的学生予以特别表扬。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德治要与法治结合,必须依法治村、依法治国,法治是治理国家最合理的模式。(用ppt出示)

设问过渡: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用ppt出示第一目目题)

(4)板书: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3.学生活动

(1)听、看教材第68~69页案例内容,了解情景;观看电影《被告山杠爷》视频片段,讨论、思考问题,由每组学生代表回答一个问题,全班竞答最后一个问题。

(2)其他学生倾听,积极思考,及时进行补充,做好笔记。

(二)研习新课(31分钟)

第一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3分钟)

1.教学内容

(1)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看图片,谈观后感。用ppt逐一出示“建国60周年大阅兵时‘依法治国’方阵”图片,请反应较快的同学简单谈谈观图片后的感受。

党的十五大郑重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用ppt出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2)请一名学生回答“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接着教师从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主体、依据、客体、目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内涵。(用ppt逐一出示)点明法治是对人治的否定,是我国*文明的巨大进步。

(3)板书:内涵、主体、领导者、依据、客体、目的。

(4)强化认识:请学生阅读课前印发的材料“鲁国国王判案”,讨论、思考:国王的判案是“法治”还是“人治”?简单说明理由。通过该案例帮助学生理清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差异,深化对依法治国内涵的理解,引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问题。

(5)探究活动三:房地产开发商案。用ppt逐一出示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涉及依法治国的哪些要求?开发商不执行法院判决,该怎么办?说明什么问题?

在讨论、发言基础上,教师归纳,明确指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用ppt出示),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侵权现象时有发生,要学会依法*,加强法治建设,同时说明我国加强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理解知识①:通过ppt出示相关图片,以简单设问组织教学,“一辆车污染?→很多车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标?→罚款依据?→新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掌握什么是有法可依。引入教材第69页“链接”,了解我国立法的最主要原则。

理解知识②:用ppt出示图片,以简单设问组织教学,罚款数额?→有法必依,掌握什么是有法必依。逐一出示: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和图片“行人违规也罚”,强调依法办事。教师简单介绍“震后重建须有法必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理解知识③:用ppt逐一出示图片:“酒后骑自行车罚款50元”和“酒后驾车重罚”,比较两张图片,说说看法。掌握什么是执法必严,引入教材第70页“链接”,归纳:依法治国的关键和重点是执法必严。

理解知识④:简单介绍张明宝事件。导出违法必究的含义,明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告诫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介绍“查处*成效显著”,说明绝不允许有法外特权。

(7)板书: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条件、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和重点、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8)文献探究:法治与德治相结合。ppt出示*讲话,请学生谈谈对讲话的理解。归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用ppt出示:法治,以其权威*和强制*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令人不敢破坏规则;德治,以其感召*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让人不愿破坏规则;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9)板书:紧密结合、以德治国。

3.学生活动

(1)探究活动二:看图片,谈观后感。观看图片,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懂得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2)强化认识:仔细阅读课前印发的“鲁国国王判案”材料,讨论、思考,由第一小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强化对依法治国内涵的理解。

(3)探究活动三:房地产开发商案。观看图片时积极讨论,思考,请第二、三、四组学生代表各回答一个问题,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其他同学倾听,并加以补充,做好笔记。

(4)理解知识:认真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每一组学生代表针对依法治国要求回答一组问题。加深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内在联系。

(5)文献探究: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仔细阅读材料内容,认真思考后竞答,其他学生倾听,并做好笔记。

第二目: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10分钟)

1.教学内容

(1)要崇尚法律的权威。

(2)*要依法行政。

(3)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四:邱某害夫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0~71页案例,用ppt出示问题:邱某毒死丈夫的原因是什么?她可以结束“治愈无望、濒死状态”丈夫的生命吗?对邱某的处理,是按照*还是依照法律?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相结合,强调在法治国家,情、理、法,法为先,并用ppt出示。引入案例“法重于情”,感召学生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2)文献探究:*依法行政。用ppt出示*讲话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教师简单补充讲话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作此番讲话的主旨何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并用ppt出示:*依法行政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的重要意义,*依法行政。

(3)探究活动五:佘某案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71页案例,回答ppt出示的问题:对佘某的错判失误在什么地方?佘某被迫承认莫须有的罪行,服刑11年,给我们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归纳:司法为民,司法必须公正(用ppt出示),司法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ppt出示)。

(4)结合教材第72页第一个“点评”,强调抓四个环节,并板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主导地位、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学生活动

(1)探究活动四:邱某害夫案。认真阅读教材第70~71页的案例,讨论思考问题,每组学生代表回答一个问题。其他同学倾听,可以适当补充,并做好笔记。

(2)文献探究:*依法行政。观看材料,听介绍后讨论问题,第一小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3)探究活动五:佘某案件。仔细阅读教材第71页案例,认真思考问题,各抒己见,力求观点新颖,视角独到。第二、三小组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倾听、补充回答,并做好笔记。

第三目: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9分钟)

1.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及对公民的要求。

2.教师活动

(1)引入“死刑复审”图片,简单介绍死刑复核程序。过渡至知识讲授:思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有哪些方面?(用ppt出示内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的第二个“点评”,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不同组成部分的各自作用。

(2)引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的讲话,强调为了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案例,对积极参与交流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其观点作点评、纠偏。如果案例不够,教师简单介绍福建南平校园惨案,突出四位市民见义勇为的事,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在行动上树立公平正义理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链接”,深化对*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3)用ppt出示图片,介绍今年*期间的“选举法”修改情况,思考:修改选举法的意义何在?讨论归纳明确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根本制度保证(用ppt出示)。

(4)探究活动六:公正切分蛋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73页活动框文字材料,调动学生思维,讨论问题:能否公平分蛋糕?有别的好主意吗?有何启示?

归纳:条件不具体,判断是否公平的角度不同,但只要制度正义就有利于保证公平,强调我们要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培养公正意识,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刚正磊落的人(用ppt出示)。

(3)板书: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3.学生活动

(1)看图片,认真听介绍,积极思考,第四组学生代表回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阅读教材第72页第二个“点评”,明确内涵及各自作用。

(2)看图片,认真听介绍,准备充分的学生做交流,感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意义。阅读教材第72页“链接”中内容,加深对*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解。

(3)看图片,认真听介绍,积极思考“修改选举法的意义”。

(4)探究活动六:公正切分蛋糕。看漫画、认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进行竞答,感悟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三)课堂小结(1.5分钟)

1.教学内容

总结归纳。

2.教师活动

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化知识为行动,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3.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板书思考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4分钟)

1.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35第3、4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37第3、4题。

(3)辨析题:《学习指导》p38第2题。

3.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从中感悟涵养道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0.5分钟)

1.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36第8题。

(2)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41第4、6题。

(3)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44第3题。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鲁国国王判案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案件随之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2.《中华*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由中华*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布,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

第三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第十二条: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五十六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地震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

„„

4.查处*成效显著

见《教师教学用书》第87页第1~6行。

5.“法重于情”

见《教师教学用书》第87页第12~19行。

6.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是*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我国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犯罪、保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强调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因此,除在实体法中规定了死刑不适用于未成年人、怀孕妇女等限制*要求外,还在程序法中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规定了一项特别的审查核准程序──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是指*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报请对死刑有核准权的*法院审查核准应遵守的步骤、方式和方法,它是一种特别的程序。

2006年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2006年10月31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将*法院组织法的第十三条修改为:“死刑除依法由最高*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法院核准。”这个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所有死刑案件复核都要由最高*法院核准。

个人形象礼仪重要*3

个人形象礼仪到底有哪些重要*,才会人们如此注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形象礼仪的重要*,欢迎阅读。

个人形象礼仪的重要*【1】

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女孩会觉得典型的上班族服饰,如:套装、船鞋,看起来好老、好严肃,抱着排斥的心态,可是事实上,这类服饰所带来的成熟与职业,正是社会新鲜人最缺乏也最需要的,而它们也是让人开始欣赏信任你能力的开端。

踏入职场的第一天,就是培养“编码”能力、建立专业形象的第一天。

如果你的置装预算有限,就更要多练习服饰的正确选择和搭配,并且把目标锁定在“穿出专业形象”上。

以下提供给你专业穿着的三个变装步骤,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穿出专业与得体。

新入职场的装扮可以适当的活泼与轻松。

1场合决定今天的穿着

选衣穿衣,请把握住“场合决定今天的穿着”的原则,例如今天要出席正式会议,你可能需要穿上衣橱里最正式的套装;拜访老客户,衬衫加西装裤的装扮可能是最合宜的选择。

2穿着由大面积到小面积

“穿着由大面积到小面积”可以让穿着搭配化繁为简。

例如,当需要穿套装时,可以先决定要穿的套装,再选择可以与之搭配的上衣,接下来是首饰、鞋子等配件;如果不穿套装,可以先决定下半身。

下半身决定今天的“活动*”,例如牛仔裤让你很休闲、西装裤正式又方便、短裙活泼轻巧、长裙看起来很优雅;所以,要想想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活动*”。

下半身决定好了,接着决定上半身。

上半身决定今天你想带给别人的“感觉”,例如同样穿西装裤,你想要正式带浪漫的装扮、正式带轻松、还是正式带活泼的感觉呢?全身衣服打点好了,接下来是配件的选择。

选择配件时,要一再地问自己:今天的配件和整体造型协调吗?它可以让服饰整体看来更有质感吗?还是反而让服饰整体减分了呢?

3彩妆与发型要和整体造型搭配

穿好了衣服,接下来就轮到发型和彩妆了。

发型和彩妆不但是整体造型的一部分,更是为穿着“锦上添花”的仙女棒。

例如,利落的发型可进一步提升上班穿着的正式感与专业度(不管此时你是穿套装还是非套装),有弧度或较女*化的发型则能让你的整体装扮看来更柔美;

相反,如果顶着一头“乱”发,那么身上穿得再好、再专业也无济于事了。

另外,彩妆也很重要,建议你多学几种化妆的方法,并随着穿着的正式度与不同的味道稍微改变彩妆的风格。

别小看这些细节,彩妆与发型和穿着的关系是乘法关系而不是加法关系,有一样是零,整体就是零呢!

除了职业的端庄,协调的搭配与不死板也很重要。

完善自身的内在气质:

良好的气质是以人的思想品质、文明程度和文化修养为基础的,同时还取决于他对生活的态度。

许多人注意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又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形成独具魅力的气质风度。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形象礼仪与气质的关系了,高雅的气质与形象礼仪是密不可分的,气质是内在的,礼仪是内涵的外延。

通过你的外在的举止,穿着打扮,接人待物,人们可以探询到,你内涵到底充盈到什么程度,深厚到什么程度。

那么礼仪是怎么样展示我们女*形象的呢,展示我们的内涵的呢?因此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并根据自己气质类型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磨炼修养。

良好的气质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培养获得的。

提高个人礼仪小贴士【2】

1.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2.不说别人的短处。

3.心情不好,再好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4.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5.睡眠不好,会使人说话语无伦次,反应迟钝,黑眼圈突出。

6.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7.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8.别人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装作若无其事。

9.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10.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11.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12.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3.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14.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15.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

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6.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17.送人走要说:“慢走。

18.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9.递*具给别人要记得递*柄那一端。

20.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21.说道就一定要做到。

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22.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23.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24.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5.人穷志不短。

26.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27.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28.与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29.学会温柔学会聆听。

30.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31.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32.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33.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4.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35.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