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内经》集中讨论“神”的篇赣。其主要内容有神的概念,神的生成及精神、魄、魂的相互关系,思维的过程,神志病的发生、证及转归,五脏的虚实病证。

血气精神是人体生命之根本,《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命者也”。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精源于先天,赖后天不断培育。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血属*,气属阳,血与气互根互用。精属*,神属阳,精能化气生神。血气精神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因此,血气精神是《内经》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调养血气精神也就成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本单元主要论述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

内经选读讲稿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原文】401

【题解】本篇是《内经》集中讨论“神”的篇赣。其主要内容有神的概念,神的生成及精神、魄、魂的相互关系,思维的过程,神志病的发生、证及转归,五脏的虚实病证。??由全篇以论神为主,且开篇即是“凡刺之法,先必于神”句,故以“本神”名篇。《灵枢·本神》

【提示】生命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

【校注】(l)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任,担任、主管。

(2)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感知事物后,根据记忆产生意念但尚未成定见之时的思维。

(3)意之所存谓之志:意念积累之后形成的认识称之志。存,积累。志,志向。

(4)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反复思考的过程称为思。存变,反复思量。

(5)因思而远慕谓之虑: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推理、预测,称为虑。远慕,即深谋远虑。

(6)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经过深思远虑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称为智。

(14)僻邪:即致病的邪气。

【分析】1.人的生命源。人的生命源于天地*阳之气相互作用。

2.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概念。神的产生,以及从认识事物到正确处理事物的从感*到理*、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思维过程。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其产生与存在以形体为基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皆统属于心,并以五脏所藏之精为物质基础。这些认识对临床诊断治疗心身疾病,以及中医心理学研究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精神魂魄并存并用,四者关系密切。人之生,源于父母之精,神在两精相合形成新生命体的同时产生,即“形具而神生”。魂是神活动的一部分,随神往来,受神主宰,主要包括一些非本能*的较高级的精神思维心理活动,如人的情感、思维等。魂若离开神的支配,则可出现幻觉、梦进等症。魄也是神之一,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均属魄的'范畴,即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如新生儿的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的四肢运动,以及人体的触觉、痛觉、温觉、视觉等。张介宾在《类经》中对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张介宾注云:“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故气聚则精盈;魄并于精,故形强则魄壮。”

本文开篇即提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强调了神在针刺疗法中的重要*。神是血脉营气精的外在表现,由五脏守藏,故病人神气盛衰、有神无神直接表达脏腑精气盈亏功能状态,是医生决策治疗的依据,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对临床根据神气盛衰诊治疾病、判断预后、指导养生防病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末指出智者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效果。即在外要顺应天地四时以避邪气,在内应调和情志,忌七情过激。

【原文】402

【提示】论述了过于激烈或持久的情志变化,可导致五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的原理。

【校注】(1)破胭脱肉:形容肌肉极度消瘦。胭,隆起的大肌肉块。

【分析】大凡情志致病可以出现以下三方面的病理变化:

①气机紊乱。如本文所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

②直接损伤脏腑。如本篇所说的休惕思虑伤心、愁忧伤脾、悲哀伤肝、喜乐伤肺、大怒伤肾。《素问·*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两篇所说的情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虽然不同,但都说明了神伤可直接导致脏伤。

③神志异常。“恐惧”,“喜乐者,情志过用可直接引起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如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神惮散而不藏”,“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等”。

关于情志致病的预后,本节的阐述颇为深刻。五脏藏精化气生神,情志过极而伤脏,脏伤则精气失守,而神气绝,故可能危及生命。

【原文】403

【提示】论述了五脏藏五精,五脏藏五神的原理。

【校注】:

【分析】

1.五脏各有所藏(血、营、脉、气、精)

2.各有所舍(魄、意、神、魂、志)

3.各有所病(虚、实)。

五脏藏五神,五脏虚实证候各有特点,均是临床常见病证,但其中强调了脾肾二脏的重要*,脾肾之病均可以直接影响诸脏,出现“五藏不安”。这一理论观点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素问·调经论》。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就提出过“治脾可以安五藏”的论述。

【原文】404

【题解】生会,即生成与会合。本篇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营卫二气的生成、运行与会合的??论述,阐明营气与卫气的生理作用、相互关系及其失常所出现的某些病证,所民篇??名叫“营卫生会”。正如张志聪所说:“此章论营卫之生始会合,因以名篇”。《灵枢·营卫生会》

【提示】主要讲营卫的生成和运行

【校注】

(1)气至阳而起,至*而止:指卫气昼行于阳经则人痛,夜行于*经则人寐。张志聪注:“气至阳则卧起而目张,至*则休止而目琪”。起、止,言痞与寐

(2)太*主内,太阳主外:营卫之气的循行,营行脉中,始于手太*经复会于手太*经,故日太*主内。卫气行脉外,起于足太阳经复会于足太阳经,故日太阳主外。

(3)合*:夜半子时*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而大会,故日合*。

【分析】

1.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微化生。

2.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营气沿十二经脉之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二十五周。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手太*肺。关于营气运行,除本篇外,《灵枢·营气》《灵枢·五十营》《灵枢·脉度》等篇均有记载综合各篇,营气运行的主要路线是从手太*肺经开始,沿十二经脉次序运行,又复合于手太*肺,如此“*阳相贯,如环无端”,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此外,尚有一“支别”,与其并行,即从手太*肺经始,经过督脉、任脉,复人于手太*肺经。营气一昼夜如此运行五十周次。(图4一l)

3.卫气运行,散见于《内经》多篇,归纳其运行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营卫相随运行。卫在脉外,与营气俱行,*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亦二十五度”,《灵枢·卫气》:“*阳相随,外内相贯”。

其二,昼夜调节运行。卫气循脉而行,昼行三阳,夜行三*。综合《灵枢·五十营》、《灵枢·卫气行》等篇,可知其循行。即每日平旦*尽阳受气时,卫气由*出阳,出于足太阳膀胧经之睛明穴,其气经面部手足三阳经穴位,一部分散行于手三阳经,一部分沿着足三阳经的路线由上向下运行,从足三阳抵足入足心,经内躁下,循*跷脉,上行至目内毗之睛明穴,此为卫气昼行于阳一周的路线,卫气在白昼如此运行二十五周。卫气夜行于*分,即傍晚阳尽*受气时,卫气从足心经过肾经进入肾脏,之后以五行相克之序周流五脏,即肾~心~肺~肝~脾~肾,此为卫气夜行于*一周的路线,黑夜如此运行二十五周,次日平旦*尽阳受气时,卫气从肾经通过*跷脉出于足太阳之睛明穴的顺序。如图4一2所示:

此为卫气一昼夜循行人身五十周次

营卫二气运行,虽一昼夜各自运行五十周,但在夜半子时要会合于手太*肺,即“夜半而大会”,“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肺”。

其三,卫气不循脉而散行的部分,分布于皮肤滕理、分肉、育膜、胸腹、四肢等处。如《素问·痹论》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漂疾滑利,不能人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育膜,散于胸腹。”《灵枢·邪客》云:“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漂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滕理,司开合者也。”此外卫气运行还与天地*阳寒暑以及日月运行有关。如《素间·八正神明论》云:“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写,气易行,天寒日*,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营卫昼夜运行节律,是人体生命节律的一种反映。《内经》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发现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虚实、脉象浮沉等有随日月*阳变化规律而变化的多种生命节律存在。如日节律、半月节律、月节律、双月节律、季节律、半年节律、年节律等。《素问》的《上古天真论》《藏气法时论》《脉要精微论》,《灵枢》的《五十营》《卫气行》《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等篇均有论及。其理论对指导养生防病、诊断治疗、探求发病规律,以及深人探讨生命节律均有重要研究价值。

3营卫会合。营卫二气运行,虽一昼夜各自运行五十周,但在夜半子时要会合于手太*肺,即“夜半而大会”,“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肺”。

【原文】405

【提示】主要讲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

【校注】

(l)气道:营卫之气运行之道。

(2)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

【分析】卫气在人体“昼行阳,夜行*”,“至阳而起,至*而止”,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影响了卫气运行,使其不能顺利地人于*分或出于阳分,就会出现睡眠不安、失眠,或多寐、嗜睡。老年和少壮之人生理机能不同,营卫之气盛衰有别,尚且影响睡眠,况病人乎?因此,调和营卫是临床治疗不寐证的重要原则之一。用《灵枢·邪客》篇的半夏林米汤及《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失眠,皆取调和营卫之法。

【原文】406

【提示】主要讲营卫与三焦关系

【校注】(1)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营卫都是水谷精气化生的;血是水谷精微奉心神化生的,故营卫之气与血是异名同类。张志聪注:“营卫者,水谷之精气也。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血与营卫,皆生于精,故异名而同类焉。”

(2)有两:此指夺血、夺汗,两者同见。

【分析】

1.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功能特点

(l)上焦.

上焦部位:“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

上焦的生理功能:《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说明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本节概括为“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2)中焦

部位:“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所指的是胃。现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其所属脏腑主要是脾胃。

生理功能:“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说明中焦有腐熟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所谓“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

(3)下焦

部位:“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胧,而渗人焉”。明代虞拎说:“脐之下曰下焦。”现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肝的解剖部位虽在脐之上、月扇之下,但从肝肾精血同源的观点出发,特别是清代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将温病后期出现肝的病证列人“下焦病”范围后,肝亦归属于下焦。

下焦的功能:本节指出:“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人膀胧焉。”即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人膀胱排出体外,其浊者即糟粕归人大肠排出体外。所以概括为“下焦如读”。

经典诵读演讲稿精选2

各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您莅临参观我们学校主题展板:“诵读中华经典,浸润华彩人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人之初,*本善。*相近,习相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踏入校门,便能听到悠扬的读书声,清脆而洪亮,如悠扬的音符在整个校园中回荡……

这正是我们每天二十分钟的诵读时光。学校积极推行经典诵读活动,每日二十分钟,我们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精神在血脉中沉淀,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学生的人格。学校领导致力于创建“书香校园”,影响学生并营造“书香家庭”,期望在未来打造一个“书香国家”!为此,学校领导特别注重经典诵读氛围的建设。上学期,我们举办了千人诵读活动。校园中随处可见宣扬儒家文化的经典语句,楼梯台阶、门窗上都镶嵌着这些智慧之言;教学区和走廊上悬挂着宣扬儒家文化的图画。

同学们非常喜爱这宝贵的二十分钟诵读时间。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经典文章难以理解,但老师们会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解读,并加入生动的事例。学校还组织了读背小组和帮扶小组,形式多样,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在快乐中诵读,在诵读中体味快乐。这让同学们对诵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穿越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品味唐诗宋词,诵读优美的诗歌,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知识需要积累,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而记忆力的培养是智能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诵读、背诵,我们才能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阅读习惯。根据年龄特点,学校为每个年级提供了诵读篇目建议,让我们在悠扬的书声*同成长。

在我们的学校,每节课前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习惯,而老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孩子们的学习增*。经典的诵读不仅推动了我们才艺的全面发展,还为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精选5篇3

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叮咚,叮咚。放学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家把课本放回书包,三五成群的离开了校园,小李和小明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小路上。突然他们看到了一幅不堪入目的画面。

在道路旁一个大大的垃圾桶,桶口朝上,垃圾撒落一地散发出一阵阵恶臭。许许多多的蚊子飞来飞去,小丽看了顿时想到老师告诉我们的话‘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就准备把垃圾放回垃圾桶里时看到小明一动不动的站在哪便问‘小明你是不是怕脏呀。’小明急忙说‘不是的小丽,’。接着小明不好意思的说‘我想借你书包里的白纸用一下。’小丽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呀,’说完便递给小明,这小他们开始忙活了。小明趴在地上拿起笔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写出既漂亮又大的字迹。而在一旁的小丽也没有歇着把垃圾一个一个的放回垃圾桶里,过了一会儿小明把白纸贴在垃圾桶旁边,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小丽看了对小明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这时晶莹的汗珠哗啦啦的流了下来但他们并没有觉得辛苦,却开心地笑了出来。

回到家里,小丽手上的臭味马上就散发出来了。小丽的妈妈闻到了臭味赶忙跑了出来说‘怎么又有臭味了,我刚打扫完呢。小丽把刚才的事情复述了一遍妈妈听了十分高兴。并表扬了她,这是小明也受到了表扬。

“新闻”就是报导我们生活周遭的事情,不论琐碎的小细节,还是大范围的搜索,都能让我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且看新闻不但可以关心社会时事,还可以增广见闻。看新闻便成我的嗜好。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那个画面惨不忍睹,从电视上听着那个被毁容的女子娓娓道来:有一个男人因为爱不到,便想毁了一切,于是在半夜里闯进她的家,想要杀了她,看她还有呼吸,居然拿滚烫的热水泼她,真是没人*。所以我们应该要谨慎的选择好朋友,而且好聚好散,爱情,使人盲目、使人疯狂甚至失去理智。因此不要一头栽进那早已布好的蜘蛛网。

还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有一对情侣看到槟榔摊只有小孩在顾,便骗他要买饮料,趁机拿走了所有的钱,等小孩发现时,抢匪早已骑车逃逸,后来,那对情侣因为失速车祸而伤重不治死亡了。“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坏事,“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做坏事的人会遭受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我们平常要多做善事。

新闻,不但报导好事,也报导坏事,俗语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也是新闻的可怕之处,它会把你所做的事告诉大家,使你遭到唾弃,但它也会把你所做的好事告诉大家,使你遭到欢迎。因此,我们要日行一善。

今天上课,徐老师带了一叠纸过来,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当徐老师让我们撕纸时,我更是惊呆了。这是要干什么?看着老师故作神秘的样子,我想撕了再说!撕纸的那一刻,我全身上下就一个“爽”字能形容!我所有的愤怒、疲惫、伤心都在此刻被我抛出了九霄云外。放眼望去,别的同学都和我一样。

很快,徐老师宣布:“停!”我看着眼前小山一样的碎纸片,得意地笑了!。

但是,这得意的心情很快就破灭了,尤其是在听到徐老师说“请同学们把纸再拼到一起”的时候。这时,大家的脸上都显现出痛苦万分的表情。没办法,老师的指令谁敢违,拼!这一块块的纸片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看似容易拼,实际却一点规律都没有,我的心一下子变得烦躁起来,手心微微出汗。“停”,老师又发出一声指令,这指令对于此时的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看看桌面,我只拼接了三片。撕,我只用了30秒;拼,我却用了2分钟,四倍的时间远远不够!

原来,通过这件事,徐老师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犯错很容易,但想弥补犯错所带来的后果就很难。生活也一样,如亲情、友情、爱情,一旦出现裂痕,不管你怎么去弥补,都回不到以前的样子了。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不知道什么是回声。一天,他对着山谷对面大喊“喂!”,山谷对面也说“喂!”小男孩又说:“大笨蛋!”,山谷对面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大笨蛋!”小男孩气冲冲地跑回家把事情告诉了妈妈。而妈妈却说:“是你不对,如果你对它好好说话,它也会善待你”是呀,只有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只有你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世界时许许多多的事也是这样。都会有相同的回声,回敬一些人和事。

先说班级。班级是有几十个活泼可爱的同学组成的,每一个人的喜好,*格,爱恨……都不一样,别人对你的态度,关心也取决于你对他人的关心和态度。如果你天都笑嘻嘻地对别人,和和气气地对别人说话,别人也整天乐呵呵地对你,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相反,如果你每天对别人板脸,骂人,打架,那么别也以相同的做法回敬你!这就是班级的回声。

再说大自然。近几年来,人类不断的排放污水和废气,有无限量地砍伐树木,滥杀野生动物……而大自然也以相同的方式回敬了人类。就在人们破坏大自然时,洪水,地震,瘟疫,海啸,雪灾等也威胁着人们。如果人们善待大自然,把大自然看成一位真心的朋友,多种绿化,多放生野生动物,少开车,节约水,节约电……甚至是举手之劳,也应该多做。只要没人在破坏大自然,那么大自然降临的天灾也会随之而去。而现在发生的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也是人们的“杰作”这就是大自然的回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也正是这样,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你一天都板着脸,不合群,也没有人会关心你,善待你。一声声回声,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那是去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我和爸爸在一个公共借车点借了两辆公共自行车,准备骑回家。

骑着骑着,我感觉脚蹬下去越来越吃力了,于是就从车上下来检查自行车,看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我找了半天,什么问题都没找到,只好请爸爸来帮忙。爸爸捏了捏轮胎,就发现了问题所在——车的后轮没气了。

我懊恼极了,爸爸却一声不吭地推着车向前走去。

我忙问道:“爸爸,你要去哪里啊?”爸爸平静的回答说:“当然是去附近找修车的地方啊。”我很不情愿,但又没有反驳爸爸的理由。我只好骑着爸爸借来的那辆车,跟在爸爸身后慢慢地向前行。

天早就黑尽了,天幕里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和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我打了个哈欠,心想:“都这么晚了,去哪儿找修车的地方啊?”可是,看到爸爸坚定不移的目光时,我心里的想法顿时就没有了。

走了半个小时,好不容易看到一家修车店,还没等到我们开口,店主先开口了:“今天太晚了,明天再来修理吧。”说完,锁上大门,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下我和爸爸呆站在那里。“走吧!”爸爸开口了。我大吃一惊,以为刚才的事情已经让爸爸“回心转意”了,没想到……

不知道走了多久,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家修车店,把车修理好了。但那一天我们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从那以后,我一直铭记着爸爸对我的忠告:“我们不能因为事小或麻烦,就不去做,正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避免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为他人制造麻烦。”

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给了我终生的启示和难忘的回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