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午令人昏昏欲睡,阳光懒散地照在学校中,*场上几乎没有一丝风,在*场上上体育课的班也显得无精打采。但是,在五年级的食堂里,却是另一番景明:小屋里张灯结彩,一眼望去全是谈笑风生的学生和家长,这是我们在包饺子。
今天上午的第三和第四节课,们六年级进行了欢乐的包饺子、迎新年活动,这次活动在五年级食堂中分小队进行,每个小队准备自己的皮、馅。包饺子时,我们一桌除了我们平时的五个同学,还有霍吴然的妈妈和我的妈妈。
活动刚开始,大家都按照正规的方法包饺子。我想,我上个星期六刚刚学会了包饺子,还不太熟,其他同学包得一定比我好。但是,事实有时与想象完全相反,我包的饺子虽然跟妈妈包的比馅要少一些,但至少可以立起来,但我个组其他同学包的饺子不知是因为馅放少了还是方法不对,总是立不起来。这时,霍昊然的妈妈又指着我包的饺子说:“这饺子包得不错。”这使我很是高兴。
霍昊然似乎不太会包,包了几个馅特少的饺子后,开始“玩”起来,任镓露的饺子馅依然那么少,只有谢玉佳和胡文涛在努力让包出的饺子能“站”起来。忽然,谢玉佳问我:“你的饺子是不是这样包的?”我一看,她包的饺子无论是外形、馅量都跟我包的几乎一样,且已能“站”起来了,于是,我们组又多了一个会包能“站”的饺子的人。
经历了“抢红豆”后,胡文涛也开始把他包的饺子给我看了,但他经常让我又好气又好笑,他会忽然把我拉过去,指着他包的饺子,夸张地惊叫:“哦!你看,我包的饺子站起来了!你看!”我一看,他包的饺子通常都没有站起来,笑笑,继续包我的饺子。
谢玉佳总在不断“创新”,她这次不按往常的方式给饺子封口,而是将饺子皮封成像烧卖顶一样的形状,更令人发笑的是,她的烧卖顶做得特别像,一眼望去简直就是迷你烧卖。大家看见谢玉佳包的饺子,觉得再像往常包没有这样包有趣,且盘子也快满了,便纷纷开始乱包起来,先是包“烧卖”,再是包“馒头”,最后干脆成了“糖三角”……包好的饺子被送进食堂,不久,我们便吃上了好吃的饺子。整个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这样的活动很有趣,希望以后还有。
包饺子2
周末,我渴望吃饺子了。爸爸说:“我去买馅子。”妈妈则留在家里开始和面。等爸爸带着馅子回来,妈妈已经把面和好了。她将和好的面分成小面团,然后将它们擀成薄薄的皮,不一会儿,一堆薄薄的面皮就准备好了。爸爸对我说:“我们来包饺子吧。”我兴奋地答道:“好啊!”我们开始包饺子,我将一勺馅子放在皮上,然后将皮折成半圆形。但无论我从哪一边捏,馅子似乎总是顽皮地往外挤。我不耐烦地将饺子摔在地上。看着爸爸已经包好的一大堆饺子,我想看看他是怎么包的。原来,爸爸用的馅子比我少,他从两边开始往中间捏,最后再巩固一遍。我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包这么多遍呢?”爸爸解释说:“这样可以确保饺子封口紧实,不会在煮的时候馅子漏出来。”妈妈安慰我不要着急,慢慢捏。她还教给我一个包饺子的口诀:包饺子不要慌,来回捏三趟。我记住了这个口诀,不一会儿就包了一大盆饺子。饺子煮好了,我一碗接着一碗地吃,因为这是我亲手做的饺子!今天,我不仅品尝到了香喷喷的饺子,还学会了一项新技能。
我学包饺子3
今天,婆婆在家包饺子,我和妈妈前去帮忙。一开始,我负责擀饺皮,但发现饺皮似乎有些“任*”。它总是紧紧贴着擀面杖,不肯顺从。渐渐地,我开始感到丧失信心。然而,正如俗语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稍作尝试后,我觉得包饺子似乎更为简单,于是便加入婆婆的行列。
在包了三四个饺子后,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却发现每个饺子都颠倒不成章。我犹豫不决地审视了一下婆婆包的饺子,它们一个个鼓胀着大肚子,笔直地站立在那里,显得极为威风。
只好向婆婆请教。婆婆告诉我:“你包的馅儿太少了,当然站不稳。馅儿要多才能站得起来。”说着,她亲自示范起来。婆婆首先将饺皮摆在掌心,接着用勺子在馅料碗里舀了一勺馅儿,轻轻放在饺皮上。“要记住,馅儿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饺皮容易破裂,太少的话饺子站不住。”婆婆一边做一边指导,只见她将饺皮对折合起,然后捏紧两端,一个饺子就巧妙地包裹好了。
我模仿着婆婆的动作,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一个饱满而圆润的饺子。看着这个挺着小肚子,自豪地立在案板上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包饺子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意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粮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