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花·冬
朝代:宋代
原文: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比霜风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赏析
衣襟上的泪痕还未来得及干去,凄凉的雨雪又霏霏而至。眼睛虽犯困,而脑子里是一团糟。处于失眠状态中的她,根本无法入睡。朋友,那种杳无音讯,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感受,你可曾有过?
凛冽的寒风,肆意呼啸,似乎快要把窗前的竹叶全部折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青灯摇曳着微弱的光,映照着她那苍白美丽的脸庞。填完这阙词的时候,想必她那双纤纤细手早已*凉。
离愁别绪,从来都是剪不断理还乱。她那颗归家的心,似乎比西风更要猛烈和迫切。在这漫漫的寒冷冬夜,瘦如枯枝的她,找不到倾诉愁苦的对象。唯有那一缕缕袭来的暗香,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又给予了她精神上无比的慰藉。此时,也只有梅花最为懂她了,总是与之相依为命。
是不是,只有这样的夜晚,一个人才明白思念有多苦?是不是,只有这样的境地,一个人才知道寂寞该有多么地可怕呢?
作者不仅善于寄情于景来表达她的情思,更有将物人*化的一绝。如“梅花知苦、香来接。“语言精妙,形象生动。富于灵*,情思深远。
“又是凄凉雪”。人生沦落至此,凄凉的又岂止是雪?北宋诗僧仲殊也说:“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这些看似平淡的寻常之语,实乃作者当时心境使然。
煞拍的”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意境如出一辙,很容易与人的心灵发生碰撞,起到共鸣的效果。
遥想那千年前的孤独之人哀婉凄苦的神情,宛若历历在目。作者避世此地,虽无人打扰她的清静,可要命的是,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在反复读完她这阙《满路花》的时候,那种人世间寂寞飘零之感,真真是直抵人的内心深处了。想起韩愈所说的“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的情形,也大概不过如此。
写冬天的诗句及赏析2
据记载,冬天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2、1、2月份。以下的关于冬天的一些诗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唐·刘驾《苦寒吟》
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3.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5.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6.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
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
8.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日风雨大作》
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10.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11.万树寒无*,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道源《早梅》
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14.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1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黄庭坚《虞美人》
16.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浓淡由他*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7.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王维《杂咏》
18.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19.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20.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2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卢梅坡《雪梅》
2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23.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24.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杜甫《讽录事宅观》
25.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6.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唐·元稹《南秦雪》
2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28.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方孝孺《画梅》
29.*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30.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律然《落梅》
31.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2.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33.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苦寒吟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赏析
“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首《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烧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在这诗里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孟郊的诗:有如清水浅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鱼、彭觊,虽有滋味而乏丰腴膏肉;复如寒虫鸣号,给人以萧索之感。这三个比喻,都没有明确的界说。小鱼、彭觊之比,似指诗的内容不够丰满;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虫悲鸣之形容,则似指郊诗感情基调之悲苦凄凉。显然,这是苏轼对孟郊诗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以一系列的联想出现的。每一个联想,虽可能由于诗的某一风格因素所印发,但其实又是对于诗的整个风貌的印象。大概就是由这一个个的印象造成了一种“清冷”的总的印象,也就是他所说的“要当斗僧清”的“清”,在清冷上可与贾岛相比。从“清冷”,又进一步转移,产生“寒”的感觉。
在这诗里,孟郊用冷的*调,着意描写了一个*冷死寂的境界和在这个境界中诗人自己穷愁苦吟的形象,在*冷死寂的意境中浮动着凄凉的情思。《秋怀之一》:“孤骨夜虽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涕,秋露为滴沥。”用秋虫悲鸣的境界烘托穷苦的身世,而以秋露与涕泪的联想表现着深深的凄凉情怀。又如《秋怀之四》:“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从以上简略的解剖中,我们可以看到,“寒”“瘦”所描述的,是诗的境界的美的类型。它是可感的,具体的,传神的。它建立在我们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诉诸于我们的想像,触发我们的美感联想,而不是建立在概念、分析、推理、判断的基础之上,引发我们去进行理*的思辩。评论诗歌风格的许多用语,如雄浑、飘逸、壮丽、清远等等、等等,都有着这样的特点,它们不同于义界明确,高度抽象的科学的概念。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给它们一个名字,称之为“形象*概念”。
描写冬天的诗句赏析3
◆雨雪?d?d,见??曰消
?d?d: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青苍,北风叫枯桑。厚*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描写冬天的诗句加赏析4
描写冬天的诗句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加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守、主张正义。
《古从*行》(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从*行》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以汉喻唐,借写汉武帝的开边,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
《冬日归旧山》(唐)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冬日归旧山》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古诗。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唐)李白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以嘲笑之语劝酒,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豪迈之气。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钩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描写秋天的诗句及赏析5
《江上》
王士?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赏析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树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烟雨迷蒙,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辽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非常激赏,足现其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三、四两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时间、环境,更随意点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江图,简洁洗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先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描写夏天的诗句及赏析6
导读: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描写夏天的诗句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品赏析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帖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作品赏析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阳开放。
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前两句写景: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雨过天晴,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后两句则是抒情: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阳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这里须要了解的是,作者司马光其时与王安石不合,此诗在退居洛阳时所作,他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初夏游张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作品赏析
1、题原作“初夏”,作者原作“戴石屏”,据《宋诗*·东皋集》改。
2、乳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3、枇杷:植物名,果实球形,成熟时呈金黄*。味甜,可食。
《山亭夏日》
绿树*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才能“浓”。这“浓”除有树*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了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在我们欣赏这首诗的时候,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作品赏析
浩然诗的特*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奏。据说古*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琴,由*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描写冬天的古诗及诗句赏析7
《描写冬天的古诗及诗句》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描写冬天的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
刘长卿柳宗元
日暮苍山远,千山鸟飞绝,
天寒白屋贫。万径人踪灭。
柴门闻犬吠,孤舟蓑笠翁,
风雪夜归人。独钓寒江雪。
雨雪?d?d,见??曰消
?d?d: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晋·陶渊明《*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青苍,北风叫枯桑。厚*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成语:
*天雪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
滴水成*: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
冻手冻脚:形容天气寒冷。
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形容天气风寒。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寒风刺骨。”
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例:“这天寒地坼的冬季,正是伐木的黄金季节。”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十分寒冷。例:“他抡起大镐来象旋风似的,尽管是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还是满头大汗。”
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当黎明的曙*尚未到来的时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跑回宿舍,取件衣服披上。”
雪窖*天:严寒的地区,含有严寒的意思。例:“汉使苏武在雪窖*天的北国,为匈奴牧羊十九年。”
雪虐风饕:风雪交加。形容严寒。
古诗名句:
雨雪?d?d,见??曰消
?d?d: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1.关于冬天的古诗句+赏析
2.描写冬天的古诗诗句
3.描写冬天风的古诗句
4.描写冬天的古诗句「经典」
5.描写冬天的古诗句集绵
6.描写冬天的古诗句精选
7.描写冬天的古诗句71句
8.描写冬天古诗句大全
描写冬天的古诗及诗句赏析8
《描写冬天的古诗及诗句》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描写冬天的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
刘长卿柳宗元
日暮苍山远,千山鸟飞绝,
天寒白屋贫。万径人踪灭。
柴门闻犬吠,孤舟蓑笠翁,
风雪夜归人。独钓寒江雪。
雨雪?d?d,见??曰消
?d?d: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晋·陶渊明《*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青苍,北风叫枯桑。厚*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成语:
*天雪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
滴水成*: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
冻手冻脚:形容天气寒冷。
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形容天气风寒。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寒风刺骨。”
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例:“这天寒地坼的冬季,正是伐木的黄金季节。”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十分寒冷。例:“他抡起大镐来象旋风似的,尽管是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还是满头大汗。”
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当黎明的曙*尚未到来的时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跑回宿舍,取件衣服披上。”
雪窖*天:严寒的地区,含有严寒的意思。例:“汉使苏武在雪窖*天的北国,为匈奴牧羊十九年。”
雪虐风饕:风雪交加。形容严寒。
古诗名句:
雨雪?d?d,见??曰消
?d?d: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及赏析9
描写冬天的诗句有哪些?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您!
北风其凉,雨雪其?
雨雪:下雪。雨:下,落。?: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d?d,???曰消
?d?d: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strong>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悍浅:?洹?/p>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