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2页,进行练习一的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将会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请大家认真听讲。我们首先来看两个问题。
(出示):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反馈)
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还有别的方法吗?
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出示):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120:75)。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比例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完成“做一做”: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比例的基本*质
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学生自学课本。
探究比例的基本*质,学生以15:3=25:5和8:5=120:15为例,分析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并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质。
三、练习
进行小游戏,由学生出题考老师,判断给定的数是否能组成比例。
学生*写比例,并进行小组讨论,推荐最佳方法。
阅读教科书第1至2页的内容并填空。
四、小结
教师进行全课小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随堂练习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完成练习一的第2、3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2 页,例题 1、2
练习一,第 1、2、3 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熟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锻炼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3. 引导学生认识"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通过观察实例,总结比例的意义;
发现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展示风景图片,引出比例的概念。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小组活动:写有意义的比,观察可连接的比,并讨论原因。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比例式。
概括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二)比例的基本*质: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内项、外项。
小组活动:发现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
总结比例的基本*质: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区分比与比例(练习一,第 1 题)。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
组成比例(练习一,第 2 题)。
综合练习(练习一,第 3 题)。
四、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教师进行全课概括。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 3 题。
有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的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诱发审美注意】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质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8:6=4: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用比例*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8:12=x: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24和18:36
0.4:和0.4:0.15
14:8和7:4
5
2
2、根据18x2=9x4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8、0.6、3、7五个数中
(1)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