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长史答十九兄》作者为唐朝诗人杨炯。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
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
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
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
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
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来朝拜休命,述职下梁岷。
善政驰金马,嘉声绕玉轮。
三荆忽有赠,四海更相亲。
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银。
山川遥满目,零露坐沾巾。
友爱光天下,恩波浃后尘。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古诗鉴赏之问刘十九2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是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炉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素,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备下这酒与炉火,却又与天气有关。晚来天欲雪──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可以想见,彼时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自然免不了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而且天*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结了缘的。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谓独酌无相亲,说明酒还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时那样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来的。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心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
诗写得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发出了甜美*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炼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1.古诗鉴赏之赠女弟
2.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鉴赏
3.白居易《问刘十九》原文鉴赏
4.《问刘十九》白居易唐诗鉴赏
5.关于问刘十九古诗的带拼音版
6.古诗鉴赏之《题临安邸》
7.古诗鉴赏之《横塘》
8.古诗鉴赏之逢入京使
《问刘十九》古诗原文及赏析3
【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出处】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意思】绿*的酒渣浮在新酿的米酒上,红泥的小火炉炭火正旺。夜*降临,天要下雪,咱们围着炉边喝上一杯,好吗?绿蚁:新酿的米酒未过滤时,酒面泛渣,微现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醅(pēi):未过滤的酒。无: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鉴赏】新酿出的酒上飘浮着点点细沫,围着红泥造就的小火炉,于雪花欲飘的暮*中能否一起饮一杯暖酒呢?虽然天欲下雪,但屋内的场景却是暖和的,*彩的选择是明快的,绿、红相间使整首诗洋溢着活泼愉快的气氛。
注:绿蚁,酒面上飘浮的杂质。新醅(pēi),新酿出的酒。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冬夜与亲友围坐炉旁,同餐共饮的恬适生活情景,或表达这种愿望。
[例1]酒逢知己千杯少,那推心置腹,把酒共饮的情景,确也平添生活的情趣,令人心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暮雪将降的坏天气,本是寒意袭人,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这么一幅温暖明亮、富于情趣的生活画面,原因无它,酒与友情而已。(史中兴《酒》)
[例2]他领我们到地安门外,进了一条胡同,上了一座小楼,窗外什刹海已经有很厚积雪,大雪还在纷纷飘落。他告诉我们,这里是有悠久历史的“烤肉季”。我想大概是“入晚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引起他的灵感吧。(李霁野《怀念常维钧同志》)
【全诗】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①绿蚁:新酿的米酒未过滤时,上有浮渣如蚁,微现绿*,故称。醅(pei):未过滤的酒。②此句意谓用红*泥土砌成的小火炉,用以煮酒。③无:否。疑问语气词。
【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是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所作。刘十九是他此时结识的一位隐士,作者在《刘十九同宿》诗中称其为“嵩阳刘处士”。由此可知,刘十九是河南登封县人。名字和生平不详。
本篇以邀人饮酒的平凡生活,表现了比酒味还要醇美的友情。其突出特点是:生活情趣浓郁,自然质朴,简练含蓄,诗味隽永。陈宛俊盛赞说:“信手拈来,自然巧妙。诗家三昧,如是,如是。”
体味这首小诗,最好先从第三句入手。因为绝句往往以第三句为一篇立意的关键。对此规律,前代诗论家多有陈述。本篇的第三句,不仅是全首立意的关键,而且是诗中所有情景的客观依据。“晚来天欲雪”,是诗人对当晚天气的预测。“来”、“欲”二字,都是表示现在虽未发生而将要发生的动词。诗人能够比较有把握地推断晚上将要降雪,说明写诗邀请友人的时候,天空必然布满着乌云,寒气凛冽。诗中没有描绘这种自然环境,却用“欲雪”二字作了点示。气候变化传来的信息,引起诗人的反馈首先是:邀请知心朋友同饮,驱寒夜话,共渡寂寞,帮助友人化寂冷为温暖、欣快。诗人对朋友真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没有纯洁、真挚、深厚的友谊,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意念和行动。显然这一句描述的自然景象,是诗人内蕴的友情的触发点,也是这首二句的备酒、生火和末句的询问的重要前提。如果不是天寒欲雪,这一切都成了没有必要的徒劳。
正因为屋外*暗寒冷,大地枯衰萧瑟,诗人特意针锋相对地描写了屋内的景象:“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未经过滤的新酒,上有浮渣,*微绿,细如蚁,故称“绿蚁”。这是非常好看的美酒。《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说:“浮蚁,杯面浮花也。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绿。”“新醅”,即新酿的酒。唐人所饮的酒,皆是米酒,以新醅味道最为醇美,优胜于旧醅。杜甫《客至》说:“樽酒家贫只旧醅”,可见旧醅味薄。弄清了这些,就可知道诗人对待朋友非常热情,欢迎友人的是时髦的好酒。但是,他又不直说酒好,却用“绿蚁”,再现了酒的颜*和细渣浮动的状态;用“新”字,暗示了酒的醇味,形象地表现了酒的*美味香,诱人思饮,而屋内的泥炉,也是如此。“红”,是火炉的颜*,也是“火”的颜*。红*的泥炉和火苗,使屋内充满了暖烘烘的热气。不仅如此,从*彩心理学上来说,这象征欢乐的红*与首句象征生命的绿*互相映照,也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炉”前着一“小”字,不但写出了泥炉的小巧可爱,而且表明炉内散发出的热气暖而不炎,很适宜于围炉温情脉脉的叙谈。总之,首二句通过日常生活中习见的酒和火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屋内的*香、热气和生机,与屋外“天欲雪”的*沉、寒冷、枯衰,形成了鲜明对照,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待友的盛情浓意。
末一句,“能饮一杯无?”“无”,疑问词,相当现代口语中的“吆”、“吗”。诗人用此句点破题中的“问”字。虽然是向对方提问,却以试探、商量的语气说出,表现了对刘十九的尊敬和温存体贴的心意,与首二句温情脉脉的情景照应,既得璧联珠合之妙,又生情韵悠远之效。
这首诗写的是身边的日常生活,白居易却能以诗人特有的慧敏,随手拈来,信口吟咏,如实写出,谱成动人心弦的乐章,真不愧是大家高手!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4
《客从远方来》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此诗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下面请欣赏小编带来的《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的原文与翻译!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此诗似乎是《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
文彩双鸳鸯③,裁为合欢被④。
著以长相思⑤,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
注释:
①端:犹“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
②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尔:如此。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然一如既往。
③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④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⑤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
⑥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⑦别离:分开。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赏析:
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降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绮”),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女主人公,这是她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女主人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一端文彩之绮,本来也算不得怎样珍贵;但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便带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她的多少关切和惦念之情!女主人公能不睹物而惊、随即喜*浮漾?如果将此四句,与前一首诗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对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不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凄苦吗?一封“书札”而竟怀袖“三岁”,可知这“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讯往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该是怎样痛苦难挨的事!在近乎绝望的等待中,难道不会有被遗弃的疑惧,时时袭上女主人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绮,那“千思万想而不得一音”的疑惧便烟消去散。那么,伴随女主人公的惊喜而来的,不还有那压抑长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么?张庚称“故人心尚尔”一句“直是声泪俱下”、“不觉兜底感切”,正体味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这种悲喜交集之感(见《古诗十九首解》)。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用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恐怕正是为了造成一种绝望中的“意外”之境,便于更强烈地展示女主人*那交织着凄苦、哀伤、惊喜,慰藉的“感切”之情--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以下,诗情又有奇妙的变化:当女主人公把绮缎展开一瞧,又意外地发同,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鸳鸯双栖,历来是伉俪相偕的美好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之结尾就是一例)。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她,不正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烈情意么?女主人公睹绮思夫,不禁触发起联翩的浮想:倘若将它裁作被面,不可以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吗?再“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该多么惬人心意!“著”有“充实”之意,“缘”指被之边饰。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这是制被的常识。但在痴情的女主人公心中,这些平凡的事物,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丝绵”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关之语,把女主人公浮想中的痴情,传达得既巧妙又动人!制成了“合欢被”,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那永不分离的情景,激女主人公喜气洋洋,不禁又脱口咏出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奇句。“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奇情。前人称赞此结句“语益浅而情益深”。女主人公的痴情,正的如此深沉和美好呵!
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全诗的*彩很明朗;特别是“文彩双鸳鸯”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似的锦的境界。但读者是否注意到: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又何曾有远客之“来”,又何尝有彩“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又何必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所以还是朱筠对此诗体会得真切:--“于不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诗能’,形神俱忘矣。又谁知不能‘别离’者现已别离,‘一端绮’是悬想,‘合欢被’用乌有也?”(《古诗十九首说》)如此看来,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钟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心动魄”。
唐代古诗十九首5
唐代是盛产诗人的朝代,例如李白、王昌龄、高适、柳宗元、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孟浩然、王之涣、卢纶、刘禹锡等,相信我们读书时代,上课时经常会学到这些著名诗人的写的古诗词。今天网小编来为大家汇总了来之这些诗人的古诗,共有19首,欢迎大家阅读和鉴赏。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山。
4、《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5、《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6、《从*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8、古从*行【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十九首翻译6
1、<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翻译: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歌*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3、<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翻译: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阳城里是多麽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4、<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翻译:
今天这麽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筝的声调多麽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麽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
5、<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翻译: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
谁能*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6、<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7、<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翻译: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着。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
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
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虚有其名,
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8、<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翻译:
那柔弱孤生的野竹啊,最希望能有所屏护生长在大山坳中。
而我与你刚刚结婚啊你却离家外出,我孤独无靠犹如菟丝攀附着低矮的女萝。
菟丝生长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啊,夫妇间聚会也应及时而不要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啊,路途遥远中间还隔着道道山坡。
结婚后你就离家外出啊思念你我感到容颜衰老,不知你何时能衣锦还乡乘坐着轩车早日归来。
我心忧伤啊我就如同那娇艳的蕙兰花,现在虽然正处于含苞待放容光焕发的时候。
但若错过时间你还不回来采摘啊,它也必将象秋天的野草一样衰萎。
相信你啊能信守高节对爱情坚贞不渝,我也没有办法只有在家守着相思苦苦地等着你!
9、<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翻译: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0、<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翻译: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11、<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翻译:
调转车头我驾着车子开始远行啊,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我举目环顾广阔的四野啊,浩浩春风吹拂着无边青青的野草……
一路上所见的没有——样是我认识的故物啊,人怎能不感到自已会像野草——样很快地衰老。
人生和草木的兴盛与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啊,苦恼的是自已没有很早地建树起——生的功名业基。
人不象坚固的金石啊,因此人的生命又岂能长寿而无尽期?
生命很快就会急遽地衰老死亡啊,所以人要把荣禄与声名啊作为珍宝——样看重!
12、<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翻译:
帝都洛阳高高的城墙啊,曲折绵长回环相连。
旷地上那强劲的旋风拔地而起啊,原野上那葱绿的青草己变得一遍枯黄。
四季交替不断地变化啊,转瞬之间一年又将过去!
鸷鸟在风中忧伤地盘旋啊,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不断地悲鸣。
为什么不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啊,人生苦短何必处处自我约束!
燕赵之地自来就有很多的美女啊,那个美丽的女子肤*真是如玉般的皎洁秀美。
身穿飘逸薄柔的罗裳啊,仪态雍容端坐在窗前*奏着清商的曲子。
那乐曲为何是这样的悲伤啊,弦音这样高亢激越原来是弦柱调得太过紧促,
令人无限遐想情动难禁啊不由得抚弄着衣带,反覆沉吟体味曲中的涵义啊我踯躅不前。
我愿与佳人化作那恩爱的双飞燕啊,衔泥筑巢永结同心相伴终生!
13、<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翻译: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
邙山墓地的白杨树,长风摇荡着枝条,万叶翻动发出萧萧的声响,松柏树长满墓路的两边。
陵墓的下面,是早已死去的先人,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
寄身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千岁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求神仙,又常常被*毒死贻误此生。
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14、<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翻译: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哀鸣,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15、<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翻译:
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整天不快乐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
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16、<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翻译: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厉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而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中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脖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遣。
只有依门而倚立,低回而无所见,内心的感伤,不禁得垂泪而流满双颊了。
17、<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翻译:
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怀袖里,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懂得这一切。
18、<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翻译: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素缎。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19、<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翻译: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古诗十九首赏析7
《古诗十九首》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参考注释:
①芙蓉:荷花。
②泽:湿润的洼地。
③遗(wèi):送。
④环顾:回顾、回头看。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⑦同心:指感情深厚。
⑧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古诗十九首》赏析: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家乡妻子的诗。诗中运用《诗经》、《楚辞》采香草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曲折缠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品开篇描述了一幅采莲摘兰的生动画面,莲和兰自古以来就象征男女爱慕之情,象征美好,显然,游子采莲摘兰是为了心中最美的人。这一场面充满了愉悦轻快甜蜜的情调,但诗人却在这愉悦轻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转,心中骤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伤,“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把这些美艳芳香的花草送给谁呢?当然是心爱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结发妻子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由眼前的花草触发思年故乡亲人之情,心中淡淡的哀愁油然而生。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眺望故乡,故乡却在千里迢迢之外,路程遥远,没有尽头。“还顾”这一动作*的画面,充满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的情感,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主人公的动作和那充满渴望的情思,而“漫浩浩”又极写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哀愁又加深了一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心意相同的结发夫妻却要远远地分居两地,是何等痛苦难耐的事呀!不但如此,而且相聚之日还遥遥无期,甚至一直要忧伤到“终老”,感情发展到极致,最后只有痛苦和无奈了,令人心如*绞,随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品构思巧妙,语言精炼,感情含蓄,给读者留下的空间想象很大,让人觉有很多种*,却又难说那个是完美的。意韵深厚,余味无穷。
描写冬天的古诗《问刘十九》赏析8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赏析:
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是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炉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素,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备下这酒与炉火,却又与天气有关。“晚来天欲雪”──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可以想见,彼时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自然免不了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而且天*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结了缘的。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谓“独酌无相亲”,说明酒还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时那样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来的。他向刘十九发问:“能饮一杯无?”这是生活中那惬心的一幕经过充分酝酿,已准备就绪,只待给它拉开帷布了。
诗写得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发出了甜美*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炼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的阅读*及原文赏析9
去者日以疏
佚名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选自《古诗十九首》第十四首。故里闾:指故居。
1.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诗。(1分)
2.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运用了比兴创作手法,高度概括,富有哲理。
b.七、八两句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渲染一种萧瑟的氛围。
c.“一去一来”属于时间顺流;“郭门、里闾”则是空间对流。
d.本事语言看似浅显,朴素自然,实则清新典雅余味无穷。
3.清人朱筠有云:“末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请结合作品对此加以分析。(4分)
参考*
1.思乡怀人诗/羁旅行役诗
2.c(a项错在“比兴”手法,b项错在“动静结合”,d项错在“清新典雅”。)
3.末二句从上面的所见所感,转向(牵连)到自身,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一掉”(1分)。但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迅速,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此为一折(1分);但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此为二折(1分)。末二句欲归不得的叙述中包含着无限心*(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全诗共十句,可分作三层。
第一层(1-2)句,起句突兀,开篇便言及人因生离与死别而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极富哲理。“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去者”:已死去的人。“生者”;还活着的人。“疏”:疏远。“亲”:亲近。“以”和“已”:古“以”“已”通用,义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死去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其音容笑貌会因日渐疏远被人淡忘;而活着的人却会因分离时间的延长,其思念之情、亲近之感反而会日渐地增长。首起两句,诗人开篇便陡然地提出自已对人生中生离与死别两大生命现象的感慨,一下便紧紧地抓着了读者。我们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第二层(3-8)句,写诗人对所处环境景物和心理感受的描写。“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这两句写诗人外出城郊所见,是对所见环境的整体*的扫瞄,展现在诗人眼中的是一片荒丘垒垒野坟。望见丘坟,自然会想到死者,想到死者自然地会想到生者与死者因生死相隔而日渐疏远;进而也会自然地联想到生者与生者间因离别愈久,反而会田更加思念而愈加亲近。读了这两句,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之所以起首便谈及人生生离与死别两大问题,原来是因为诗人“出郭门直视”触景生情的缘故罢了。“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松柏”:种在墓地上的树木。古人在墓地多种植松、柏、杨、榆等树木,一是为坚固坟莹土壤,二是作识别标志便于子孙祭扫。“摧”:折也。这两句是诗人对丘坟所见的进一步描写。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坟墓上的柏树,也被人砍断,用作柴火。从这两句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出死者的可怜。死者不仅被人所疏远淡忘,而且连埋葬尸骨的坟丘也不得永存,被人犁作耕田;连那坟墓上生长的松柏也被人当作柴火砍掉。人死之后大都难逃这样的结局吧!所以,见此情景诗人自然会悲从中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萧萧”:白杨树叶鸣风而发出的使人感到悲哀凄凉的声响。这两句是进一步描写诗人身处坟丘中的心理感受。诗人进入墓地,但见残棺遍地,朽骨累累,耳边又*风阵阵,吹得坟地中的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声响,这时诗人是更感荒凉凄惨,一时无限的悲愁涌上心头,似乎是使人感到无法存活一样!
第三层(9-10)句,写诗人由触景生情,进而联想到自身,抒发了自已虽思归故里而不能如愿的痛苦和悲愁。“思还归故里,欲归道无因”。“故里”:故乡。古代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後来泛指居所,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作“里”。“闾”:里门也。“故里闾”:犹言故居。“还”:通“环”,环绕的意思。“无因”:因,由也;无因,即无由。“道无因”:道,一解作道路讲,道无因,即没有可行之路可以回去,亦可。因汉末年社会*,旅途中或因战乱或因匪患路途不宁,要想平安回家是相当不易的。一解作方法讲,道无因,即是说想回家而没有回家的方法。或是因战乱匪患路途不宁、或是因自已宦游无成,无颜见家乡父老、或是因穷途潦到,身无资费等等,因此自已尽管思归心切,但却无因可以回去的了。对此二句,朱筠说得最好好:“此二句不说出欲归不得之故,但曰‘无因’,凡羁旅苦况,欲归不得者尽括其中,所以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