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我不过是一朵花。”

——窦桂梅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500字

徘徊在图书馆,在众多的教育名着中游走,我的视线不禁被眼前这本《玫瑰与教育》书名所吸引,翻阅泛着浓浓教育香气的书卷——《玫瑰与教育》,颇有感触,仿若走进玫瑰园,此处动人风景、迷人芳香让人流连忘返,我感觉自己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心中的感悟与触动似乎要“冲口而出”,自觉有许多话要说……

《玫瑰与教育》一书是窦老师从实践中总结记录下的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令我受益匪浅。我曾多次听她的网络录像课,她的课充满*,课如其人,热情得让台上台下没有理由不为之兴奋,她的课也不无理*,正是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教育春天,她开出了最鲜艳的一朵。窦桂梅自诩为“玫瑰”,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的网名,是桂梅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心只钟情于玫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她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我觉得颇为有趣,印象中的她从容、大气、率直甚至豪迈,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细腻温情的特质。

教育在线是“一片生命的林子”,这里有许多来自一线优秀教师在交流他们的教育思考,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见证着彼此的影响窦老师说自己是在“连他们天人合一的融洽,采他们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他们一片迷蒙的吴山烟水,取他们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他们淡远的岁月章回,耕耘出了自己的玫瑰园。”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作文2

《时间的玫瑰》收集了北岛2004至2005年间在《收获》杂志所撰“世纪金链”专栏里的诗论。这些文字写就于北岛云游世界的旅程中。北岛以纯粹个人化的方式、用西方新批评派精读文本的方法,评介了九位活跃于二十世纪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及其诗作和生平。这些诗人依次是:西班牙的洛尔迦、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德语诗人里尔克和策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默、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斯捷尔纳克、艾基和英国的狄兰。北岛对他们使用了“热爱”二字。生活中我所识知的北岛平静安祥,有问必答,言行绝少夸张,即使必须控诉自己所遭遇的种种荒谬,音容亦淡定沉着,让人遗忘了他诗人的角*。有此铺垫,他的“热爱”,令我肃然。

难得北岛书写其“热爱”的笔意如此从容。字句清白得几近透明。他藏在文字的深处。一如那个暮春里立于北加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头,引领我们看他发现的风景。他左手一指,说这边风景如何的好看;右手又一指,道出那远处缓行的人从何处来,一路承受过什么,如何写过、爱过,又如何地惨淡起伏、病老暴死……他说得沉静安然,却因拥持了以真知把握真相的能力,那沉静便显出了比喧哗更强大的力量。

北岛在书中对诗人们的作品所作出的详尽解读,我以为是对*诗歌批评界、乃至文学批评界的一份特别贡献。多年对西方文化的良*吸收、在美国大学里常年用心教学的实践成就了北岛。他硬是坐得下来、沉得住气,为读者将那些诗作逐字逐句剖开、析解。我未必能获得与北岛一致的视界,然他所有论定,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因其自洽,从而获得说服力。这样的工作该不会比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难,但它需要何等艰苦的劳作!

他对所挑选为例的诗歌,同时提供不同时代译者的诗译,最后给出自己的译作。北岛的译文相较同类应为最佳。一是因他有幸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更重要的是源自他本身便是出*的诗者,再创造时,便有双重法力。我猜想若有遗憾,北岛大概会遗憾他未能识得更多它种语言文字。当一个人拥有了广阔的环球视野,定会意识到外语确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有力武器。

穿插在诗歌解读的字句间,北岛为我们记述了每位诗人的生平,这使得《时间玫瑰》的文本体式变得富厚而复杂,难以归纳界定。书中那些北岛热爱的诗人,大多一生历经劫难,命运多舛。我原想此为北岛选择侧重点之一。然北岛告知,他之所以挑选这九位诗人,纯粹是出于对他们诗歌的喜爱。很多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还是在为写作做功课期间,阅读各种版本的诗人传记时才得知的。这使我想到北岛谈论曼德尔施塔姆时所指说的:“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是要多少受苦的,必然要与外在命运抗争,并引导外在命运。”——如此的*格成就如此的诗歌;如此的*格导致如此的命运,果真成败皆萧何。北岛的气质该是与他们相通的,若莫如此,“热爱”无可凭生。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3

《时间的玫瑰》是北岛著作,由*文史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收录了北岛在2004至2005年间在《收获》杂志的专栏“世纪金链”中所撰写的诗论。这些文字诞生于北岛周游世界的旅程中。北岛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并运用西方新批评派的方法,对九位活跃于二十世纪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及其诗作和生平进行了评介。这些诗人依次是:西班牙的洛尔迦、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德语诗人里尔克和策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默、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艾基以及英国的狄兰。北岛对他们使用了“热爱”二字。在生活中,我所了解的北岛平静安祥,为人深思,言行稳健,即使必须揭示自己所经历的各种荒谬,也从容不迫,几乎让人忘记他是一位诗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铺垫,他的“热爱”让我肃然起敬。

难得北岛如此从容地书写关于“热爱”的笔意。他的文字清白得几乎透明,但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就像一个暮春日立于北加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头,引领我们领略他所发现的风景。他左手一指,描述这边的景*如何美丽;右手再一指,描绘远处行进的人从何处来,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他说得沉静安详,但由于他能以真知把握真相,这种沉静展现出比喧哗更加强大的力量。

在书中,北岛对诗人们的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我认为这是对*诗歌批评界,乃至文学批评界的一份特殊贡献。多年来,北岛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吸收以及在美国大学里长期教学的经验使他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为读者逐字逐句解析那些诗作。我可能不会完全与北岛的观点一致,但他的论断在他的理论体系内是自洽的,因此具有说服力。这样的工作可能比创作一首优美的诗歌更加艰难,但它需要的是怎样的努力!

他对所挑选的诗作提供了不同时代译者的诗译,并最终呈现出自己的译文。北岛的译文应该是最佳的之一。一方面,他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一位出*的诗人,因此在翻译时具备了双重的魔力。我猜想,如果有遗憾,那可能是北岛未能掌握更多语言。当一个人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时,就会意识到外语是沟通人类文明的强大工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