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红蓼花繁》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浩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赏析: 这首词以楚江秋夜为背景,细腻描绘了作者独自垂钓、吹笛的情景。词中景物如画,清丽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节描绘了楚江初秋的夜*,以红蓼和黄芦作为点缀,衬托出月*和露珠的寂静美。空旷的天空和清澈的江水交相辉映,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感悟。
接下来描述了作者独自乘舟,在烟雾缭绕的江岸间穿行,轻快自得。细腻的描写和平淡的语调,将平凡的垂钓场景赋予了特殊的诗意和情趣。
词的后半部分则转入内心世界,笛声悠扬,清风皓月,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尘世烦恼。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淡泊从容,颇具哲理意味。
最后三句则以“饮罢”、“醉卧”作为结尾,诗情画意地描绘了作者酒醒后的宁静和慵懒,以及他对现实琐碎的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精心点染和细致描绘,勾勒出了一个特殊环境中富有个*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词人怡然自得的恬淡情怀,以及深藏不露的愤闷不平的心情。
秦观《满庭芳.晓*云开》的赏析2
导语:秦观为官时期因*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党人,绍圣后贬谪。此词一说为他被流放因思恋故国所作,另一说为他晚年谪居后而做。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秦观《满庭芳•晓*云开》的赏析,欢迎阅读!
晓*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秦观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本词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细腻自然,悠悠情长,语尽而意不尽。此词的情调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换而在起着变化,却又写得那样宛转含蓄,不易琢磨,只好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写破晓前一阵急雨,不久雨霁云散,朝霞满天,词人满怀欣悦,在这旖旎的春光里旧地重游,但见尘封楼台,草满庭阶,已非昔年繁华景象;只有燕燕差池,欲飞还住,足尖频频踢下瓣瓣落花。“舞困”句形容风来榆枝摇曳,风停树静,串串榆荚犹如酣舞已久,慵自举袂的少女;自落是说风过后榆钱轻轻坠地,悄无声息。这里摄取了两个镜头,即“燕蹴红英”和“榆钱自落”,用以突出四周环境的冷落凄寂。词人乘兴而来,不能再见到“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的场面,不禁恍有所思,若有所失,其心情是与他在《望海潮》词中所说“重来是事堪嗟”相似,只是此处并不明言,而是以客观环境作为衬托,间接地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怅惘和感喟。
“秋千外”四句,转静为动,那出墙秋千吸引了词人的视线。荡秋千,是闺中女子爱好的游戏,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笔下,如“绿杨楼外出秋千”,“柳外秋千出画墙”;而苏轼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蝶恋花》)可说是和“秋千外、绿水桥平”同一机杼。小桥涨水,朱门映柳,这是墙外所见。然而使词人悄然凝思的,则是飘然而至的*筝之声。从秋千出墙到风送筝声,由墙外古台到墙内佳人,引出种种联想,使词人心潮起伏,陷入沉思之中。
下片通过回忆、对照,在深化词意的'过程中透露词人心情的变化。“多情”两句,承上接下。“多情”两字一顿,指当年在此行乐之人和事,如今人事已非,而行乐之处宛然在目。“珠钿”两句形容车马装饰的华美,想见那时“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的情景。“渐酒空”两句追忆离别。金盏酒尽,仙境花萎,乐事难久,盛宴易散,真是“而今乐事他年泪”了,蓬瀛,即仙山蓬莱和瀛洲,借指歌伎居处。 “豆蔻”两句,隐括杜牧《赠别》诗意,记的是以往一段恋情,豆蔻梢头,点明伊人歌伎身份:“旧恨”照应行乐处及行乐之人,又引出身世之感。屈指十年,叹息岁月如流。如今人去楼空,不胜沧桑之感,所以说是“堪惊”。从人事的堪嗟到“堪惊”,意味着伊人不知何处,往事不堪回首,词人的心情也愈趋沉重。“凭阑久”三句,以景作结。“疏烟淡日”与起首“晓*云开”成明显对照;一灰暗,一明快,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由怡悦转向忧伤的感情变化。
秦观江城子赏析3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逗得离人忧伤起,
泪洒如雨,难以收。还记当年多情意,
系得归舟,依依不舍。
碧野朱桥,昔日事,历历在目,
人面不见,水空流。光*似箭,韶华逝,
少年不留,恨悠悠,何时能休?
飞絮落花,暮春时,再登高楼,
春江之水化成泪,流不尽,愁万千。
赏析
此词是秦观早年创作的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渲染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表面描写景物,实则寓意深远。柳*常令人联想到青春和时光流逝,而“弄春柔”的“柔”字,更增添了百般柔情,“弄”字则暗示了一种故作撩拨之意。
因柳而触发的回忆在词中娓娓道来:“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表明杨柳并非寻常之柳,而是靠近水驿长亭之畔,曾有离人系舟,曾有离愁别绪在此发生。往昔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却人去楼空,只有水声潺潺。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寄托了少年风华正茂,却更易感伤的愁绪。所谓“恨悠悠,几时休?”,无形中呼应了上片的“泪难收”、“水空流”。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登楼所见,正值暮春时节,杨花似雪,落花缤纷。此时登上高楼,心绪难平,不禁将眼前之景比作心中奔流不息的春水,浩浩汤汤,绵延不绝,道尽了作者满腔离恨与愁苦。
此词妙在柳树“弄春柔”一语,用拟人手法,将无情的景物赋予人情味,勾勒出离人的忧伤;妙在作者笔意含蓄,情意绵长,最后以一个巧妙的比喻,将离恨、流水和春愁融为一体,余音袅袅,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