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解释下列概念:
1、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的比率,有物化劳动表示方法和活劳动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
3、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4、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二)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的构成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和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在于它是价值和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正是对这种特殊商品的购买,从而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运用,才使得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实现价值增殖。
(三)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区别:(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其影响因素是工作日和劳动强度。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技术不变。其结果是工作日界限上的二律背反,导致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其影响因素是劳动力价值、生活资料价值和劳动生产率。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技术不断变革。其结果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相互竞争,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3、联系:(1)两者在本质上一致,都是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四)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
4、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总是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代替。
薪资制度范本2
第一条本规定根据人事管理规程,制定公司*管理的有关事项。
第二条*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支付方式
员工薪金以月薪制为基准。
第四条*的结算日
1.基准内薪金计算期间以月底为结算日;
2.基准外薪金计算期间以上月月底为结算日。
第五条*支付日
薪金给付原则上在每月_____日支付;但如果支付日恰逢休假日时,则提早于前一天支付。
如有下列情形的,可不依公司的规定,由本人或亲属申请特殊支付:
1.本人或抚养人去世时;
2.本人退职或被解雇时;
3.本人及抚养人生产、疾病、受意外灾害时;
4.本人或抚养人结婚时;
5.其他经人事部认可的事由。
第六条*的扣除
除法令规定的扣除额外,工会会费也从薪金中扣除。
第七条基本*的决定
基本*原则上以本人工作完成能力为依据。
第八条初始基本*
1.中途录用人员的*,除考察员工的学历与经验外,还以同行业的*水平及年龄为*计算的依据,但不得低于基本*的标准。
第九条定期调薪
1.员工基本*每年定期调升______次,但受惩戒处分者不在此列;
2.员工进入公司工作届满______年后,遇第一次调薪时,可视其表现调升职级______级为其调薪,并加入基本中;
3.员工年满______岁以上的职等*不在定期调薪范围之内,应依______岁时的职等*为基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_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摘要:当代*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观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问。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能够更加深入。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观;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途径
党的*大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当代*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只有在这一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才能培养出*特*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指一定的教育主体以知识和能力教育为依据,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价值观念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科学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以使学生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更新,从整体上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不断增强,诚实守信、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
但是,大学生正处于生长期,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价值选择上产生犹豫,甚至步入价值观念的误区。如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着大学生,给他们的思想、心理带来矛盾、冲突和困惑,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与时代特*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相适应的价值观教育。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的价值信仰
价值观是受信仰支配的,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才能不受错误思潮的影响。坚持指导思想的引领,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二是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尤其要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