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年少时的我不懂得这些玄奥和奇妙,虽然如此,但或许是书中那浓浓的墨香,册页上那精美的插图,亦或许是清闲午后,落日黄昏,喝着爸爸的茶,靠在床头软软的靠枕上品书的惬意,终使我爱上了读书。
小时候,先接触到的名著是《西游记》,神鬼间的纠葛总能勾起我幼小的好奇心,读《西游记》我感到了孙悟空的大智大勇,忠心耿耿;唐僧的宅心仁厚,追求佛法的坚持不懈。再长大一点,在哥哥的引导和推荐之下,读了《三国演义》,诵读之中,不禁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惋惜,更为朝代兴衰时“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而感慨万分,杨真的《临江仙》中这样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大概是对《三国》的最好解释了吧。随后读的是《水浒传》,我被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慨所感动,而读《红楼梦》却是让我看到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品到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奥妙。读小说,陶冶了我的情*,让我的心灵在蓝天之中翱翔。
上初中之后,我已不像儿时般幼稚。虚构的情节不再让我着迷,心中开始追求实际。于是诸子百家、唐宋诗词,成为了我诵读的方向。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的澄净,心若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心无杂念,一心向道。
读李白,读到的是他的豪放不羁,潇洒自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豪放和飘逸的浪漫文风铸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杜甫,读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意气,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心仲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铸出的是忧国忧民至老仍忠于唐王朝的一腔热血。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正与执着。统治阶层残酷的刑罚,旁人的不理解,亲朋的讽刺嘲笑,没有打垮他,二十六年的坚韧不拔,呕心呖血,方出《史记》之辉煌,才有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我要接一句:“一书一人生”。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它增进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清闲午后,落日黄昏,我将继续闻着那茶香,让思絮飘进那书中,在书中任意遨游,让我的心灵再一次高高地飞翔。
读书,是一场人生的修行2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阅读过书籍。无论是在学校时完成必要的学业阅读,还是在日后追求自我提升的读书过程中,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我们最终都需要问自己,阅读的意义何在?阅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就如同在该进食时不吃会感到饥饿,该饮水时不喝会感到口渴。如果长期不阅读,心灵也会感到空虚。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自我,我们所有的阅读和努力,都是为了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
生命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所有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悲伤,都在雕塑着更加完美的自我。即便青春不再,岁月已逝,我们终将遇见最美的自己。生命就像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需要忍受寒冷与潮湿,然而风雨过后往往会出现彩虹。我们应该感激逆境与挑战,它们促使我们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把自己比作幼苗,在贫瘠的土地里不断汲取营养,最终挺立;像蜗牛一样,在陡峭的墙壁上缓慢爬行,去追求金字塔尖端的辉煌。因此,阅读不仅是一种人生修行,更是提升自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
书伴我一生小学生作文3
书,在我的生命中占了最高的地位。
其实,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非常讨厌看书,因为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刚看一眼就头昏眼花。当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鼓励我们多看书,尽管我讨厌看书,但是同时又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灵推引着我。于是我捧起一本《格林童话》打开来里面的故事就立刻吸引了我:鲜明的人物、生动有趣的对话、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我好像融入了书的世界。在那之后我便经常读这一类的书。但是是不久我的新烦恼又出现了——那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有些我不认识的生字。为了与他们交上朋友,爸爸送了我一本字典,我高兴极了,以后读书在也不成问题了。
渐渐的,家里的书差不多都被我翻阅了。妈妈看出了我的烦心事,便带我去办了一张借书证。我家离图书馆较远,所以我每次借书时都要花上一个小时来借阅其它书籍。
在从前,我和书是两个各不相识的陌生人,而现在,我和书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醉心阅读也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语文成绩越来越棒,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为了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为了使这种事不要发生在我身上,我要抓紧时间读书!抓住每分每秒!抓住我的未来!书,就是指引我方向的老师!
书!我和你的故事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