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直接的生活与成长伙伴,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情绪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直接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孩子心理发育的标杆,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发育的指针。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恶劣的情绪,将极大地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社会学家认为,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父母的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展现出友善、平和的情绪,善待他人并表现出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相反,如果父母经常情绪不稳定,争吵不断,将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情绪的控制,避免以下四种行为,以防止不良情绪影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
吵架动粗: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动手,或者与他人发生争吵,都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恐惧。频繁的家庭吵闹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心理上会产生困扰。
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情绪: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情绪低落,会使孩子过早承受社会和生活压力,产生不安全感,可能导致孩子对生活产生怀疑或颓废的态度,影响其正常成长。
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一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受到影响,而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然而,这不仅是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对幼儿健康成长有害的教育方式。这种行为可能让孩子对正常的家庭教育产生怀疑,还可能使孩子学会不良的处世方式,扭曲其心灵,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用偏激的语气表达观点:一些家长可能*格偏激,对事物持极端看法,会在孩子面前不加掩饰地表达。心理专家指出,父母过激的言论和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使其心理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父母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心理发育的重要影响,努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给予孩子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新手父母需了解宝宝的四种行为2
当一个新生命来到家里时,新爸新妈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为什么宝宝哭闹,为什么宝宝粘人,为什么宝宝乱撕东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了面前。
注意了!在早教过程中,新爸新妈一定要了解宝宝行为的含义,才能给宝宝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一、笑
说到笑,不少父母仅仅看成是孩子活泼、健康的表现。科学家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层意义,那就是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新近报告,爱笑的孩子多较聪明,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更早,次数也更多。由此启示人们:早期开发儿童智力又有新招,即让孩子多笑。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生后2——3个月便可在父母逗引下发出微笑,称为天真快乐反应。这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发育上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促进,被誉为“一缕智慧的阳光”。年轻的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缕曙光”,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契机与方式。
具体做法是,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反应”,让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乃是体内缺铁所造成。若能在1个星期内连续补铁,则严肃表情可逐渐消失,代之以愉快的神情。因此,宝宝的笑脸还是了解其营养状态的“荧光屏”。
二、哭
哭又如何?这种常令父母不安的行为与笑一样,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活动。
哭是婴儿说话之前与父母或周围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样有益于智力发育。
不仅如此,啼哭动作可使宝宝的肺活量扩大,并促进肺部组织发育,对发音器官——声带也是一种锻炼。同时,啼哭时手舞足蹈,无异于做体*,有利于肌肉关节运动。
另外,啼哭少不了流眼泪,而泪水能冲洗眼眶的盐、糖、蛋白质以及其它需要排泄的废物,保持眼球处于干净的环境中,所含的杀菌物质还有预防眼病的作用。
不难理解,孩子一天哭几天不仅无害,而且大有益处。那种啼哭可能损害宝宝健康的担忧没有必要,而用喂奶或给食物强行阻碍孩子啼哭的做法更非明智之举。
当然,啼哭也不能过分剧烈或持久,遇到这种情况时宜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与手脚的动作中体察其意图,并予以满足,如饿了给予喂奶,冷了给以保暖,尿片湿了及时更换,孩子的啼哭就会停止。
三、恶作剧
假如孩子在你的钢琴键上撒下糕点,或将一只毛毛虫放到你的枕头上——面对此种恶作剧行为(俗称淘气),你会怎样?苦笑?斥责?还是——
德国汉堡的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松为此向你道喜,说明你的孩子智商较高。
他的观察资料显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和想象力,日后成才的可能*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解释是: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相当高,决不逊于甚至超过做家庭作业,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
同时,恶作剧可增强儿童的**。因为此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孩子以此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而**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否则,依赖*难以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总之,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的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正确之举是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引到更有益的活动上来。
四、争吵
争吵在幼儿之间可谓“家常便饭”。假如你的孩子正在和其他孩子“舌战”,你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鼓励。
因为争吵是一种语言竞争,为取胜必须选择最流畅、最有逻辑*、最简炼、最有说服力的语言驳斥对方,故要求具备有较高的运用语言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巧。争吵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与训练的良机。
同时,争吵过程中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潮,可促使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思考的敏捷*和逻辑*,有益于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
不过,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内容上应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并努力挖掘深度和开拓广度,摒弃那些无聊或不健康的话题;在方法上要以科学与文明为基本原则,教会他们使用优美健康的语言,培养他们表达准确*与流畅*,切忌动用粗话、脏话或野蛮行为。
最后要强调一点,争吵结束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消除隔阂、相互谅解的机会,以增强团结。
宝宝智能发育,五种行为可自测3
婴幼儿五大领域发展里程碑及智力评估参考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其智力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其在各大领域的行为模式来进行初步评估。本文将从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行为五大领域,介绍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并提供智力评估的参考建议。
一、 大运动
大运动是指身体活动和姿态反应,是人体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大运动发展不仅能促进身体协调*,还能刺激大脑发育。反之,大运动发育迟缓可能是智力发展迟缓的早期信号,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存在智力障碍。
抬头90度:3-4个月
翻身:5-7个月
独坐:7-9个月
爬行:8-10个月
站立:10-12个月
行走:11-15个月
跑步:24个月左右
跳跃:30个月左右
二、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探索、抓握和*作物体的能力。精细动作的发展需要眼手协调配合,俗话说“心灵手巧”,精细动作的熟练程度与智力水平息息相关。
抓握反射:新生儿
主动抓握:2-3个月
抓住物体:4-7个月
耙弄动作:6-7个月
倒手动作:7-8个月
拇食指对捏:9-10个月
翻书动作:18-24个月
握笔涂鸦:18-24个月
扣扣子:24个月左右
三、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对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它与视觉、听觉、语言及手功能的发展密不可分,又被称为“应物能力”。 良好的适应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预示着孩子未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眼睛追踪物体:1个月
定位声源:4个月
玩具掉落会寻找:6个月
有意识摇铃:8个月
寻找盒内物品:10个月
盖瓶盖:12个月
圆形套圈:15个月
认识大小:27个月
认识红*:30个月
懂得“里”、“外”:33个月
四、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思维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发出喉音:1个月
伊呀自语:4个月
模仿发音(da-da、ma-ma):7个月
叫名字回头:7个月
理解“再见”等简单词语:10个月
有意识叫“爸爸”、“妈妈”:12个月
说出单个词语:18个月
说两句以上儿歌:24个月
说10个字以上的句子:36个月
五、 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反映了孩子与他人交往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是其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眼神接触:1个月
见到亲人微笑:3个月
区分母亲和熟人:4个月
照镜子游戏:7个月
注视他人谈论的人或物:10个月
配合穿衣服:12个月
白天控制大小便:18个月
自己脱掉单衣裤:24-27个月
扣扣子:36个月
智力评估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出的行为模式出现时间仅供参考,存在个体差异。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初步评估,但如果担心孩子发育迟缓,建议寻求专业人士进行科学的智力测试,并根据孩子的智龄和发育商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