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是一首充满离别伤感的词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期望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在(/wenxue)查阅。
每个夜晚,我都深陷在思念之中,时光悄然流逝,钟漏声更加残缺。我伤心地凭栏干,仰望那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你的想念。我想象着你是否也在思念我,感受到了同样的寒冷,就像锦绣的被子所包围的那份*寒。
咫尺之间的画堂深如大海,回忆在心头泛起。我只能翻阅旧书,凭借着回忆,仿佛在书中找到你曾一同分享的时光。不知何时我们能再次牵手,共同踏上长安之旅。
词中衾指被子,锦衾则是用丝绸制成的被子。咫尺比喻距离很近,画堂深似海则表达了深厚的思念之情。这些细腻的描写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提到,韦庄因为爱姬被蜀王强夺,对此深感思念之苦。刘瑞潞认为这首词表达了韦庄对故乡的思归之情。俞陛云则指出,词中的“携手入长安”一句表达了两层意思,既有对长安的向往,也有对爱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韦庄以其深沉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得《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成为一首充满离别之苦、对故乡和爱人深深眷恋的经典之作。
韦庄(836─910)是唐末五代的诗人、词人,以其丰富的画意和工艺的词作而著称。他在《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中表达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深深思念,使得这首词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浣溪沙》苏轼赏析2
在贬谪的生活中,苏轼能够唱出如此激励人心的歌曲,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豁达的*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他描述了蕲水清泉寺幽雅的景致:寺庙临溪,溪水清澈向西流淌。山下的兰芽刚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细雨冲洗得一尘不染,暮*中,布谷鸟的啼声回荡在空谷。这些景象清新细腻,使人心旷神怡,仿佛将人带入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中,远离了尘世的纷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在词人的笔下,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仅是美景,更是一种启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他以“谁道人生无再少”开篇,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光*如水,匆匆而过,人生犹如溪水向东奔流,一去不复返。然而,他并未沉湎于时光的流逝,而是呼唤着人们不要轻易放弃,不要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叹白发与黄鸡。白发与黄鸡在*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衰老与时光的流逝,但苏轼却用之反其道而行之,表达了对于青春活力的向往和追求。他的这种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期许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不甘于衰老的宣言。
苏轼的这首词,融合了自然景致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词人旷达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贬谪的岁月里,他并未被困境所压倒,反而通过与自然的交融,唤起了内心对于青春与生命的热爱与追求。这样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浣溪沙李清照赏析3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的作者是李清照,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赏析】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但这确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注释】
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飞:《历代诗余》作“偎”
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6、一面:整个脸上。
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8、韵:标致。
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词牌介绍】
浣溪沙(huànxīshā),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剩?钦?濉I掀??淙?迷希?缕?┒?溆迷稀9???溆枚耘季涞木佣唷X圃咸迨加谀咸评铎稀A碛小短?其较?场罚?置?渡交ㄗ印飞舷缕?髟鋈?郑?衔徊槐洹4说饕艚诿骺欤?涫秸?耄?子谏峡凇N?裨肌⒑婪帕脚纱嗜怂?S谩S钟小缎⊥セā贰ⅰ都踝咒较?场返榷??嘀忠烀??/p>
【格律对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