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指出:这些陷阱往往并不高明,而且还有迹可循。专家提醒毕业生:谨慎提防如下八大“骗局”。

第一,中介骗局。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

大学生求职须严防八大“骗局”

第二,招聘会骗局。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第三,电话骗局。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这些电话一般以“268/168”等为开头,毕业生小心提防即可。

第四,合同骗局。“磨*不误砍柴工”,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第五,试用骗局。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第六,承诺骗局。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第七,职位骗局。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第八,地点骗局。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到偏远地区。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必要时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求职谨防骗局,须知劳动合同小知识2

求职时务必提高警惕,特别需要了解劳动合同的一些基本知识。

问:我目前就职于一家商业企业,最近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在补充协议中规定了一个条款:“工作人员在外销售商品时要注意安全,否则发生伤亡事故企业不予负责”。我想了解这样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劳动合同可能无效或部分无效?另外,劳动合同的效力是由哪个部分认定的?

答:根据你的描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做了回应。无效的劳动合同是指由于法定情形,从签订之日起就没有法律效力,无法继续执行的合同。而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是指由于法定情形,合同的某些条款从签订之日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以下是一些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况: (一)通过欺诈、胁迫或利用他人困境的手段,使对方在背离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或更改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或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规定的。对于劳动合同效力的争议,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来确定。

从你的描述看,你所在企业在劳动合同的补充协议中的条款是无效的。这是因为该条款违反了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因此,你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违法的部分应被视为无效,不受国家劳动法规的保护。

求职防骗:网络求职防骗技巧!3

网络方便了我们更好的求职,但也给非法的黑中介、骗子公司带来了机会!打击骗子,人人有责,传销是违法行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根据我近两年从事的工作经验,我想分享一些对骗子公司的辨别方法,仅供参考:

当你收到企业的面试通知时,第一步要做的是查询企业的真实*,详细了解公司名、网站、公司地址、公司电话、面试时间和地点。通过搜索方式:公司名 空格 骗子电话 空格 骗子,可以帮助辨别。

骗子公司大都声称来头大,打着高科技、集团的名义进行招聘,排除正规的合法公司。

提供的薪资待遇过高,每月3000-5000,并急聘。

没有固定的电话,仅留下小灵通或手机号。

缺乏公司网站,使用免费的二级域名,且长时间未更新数据。

即使有网站、传真、电话,也需谨慎,有些骗子公司喜欢使用其他公司的简介、传真、网址和联系地址,只有电话是骗子公司的。

请求职者不要轻易在简历中公布联系方式,最好在线投简历,只有通过认证的企业才能看到联系方式。

根据国家就业保障部规定,企业(除合法中介外)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骗子公司或非法中介要求交档案管理费、服装费等,求职者要三思。

如果面试地点不是企业办公地点而是在宾馆、酒店等偏僻地方,最好谨慎前往。手机通知面试时也需三思。女孩子最好让朋友在公司外等候,面试时尽量不带财物,避免带手机防止被骗。

骗子手段不断变化,求职者要根据情况对待。祝大家能早日找到好工作,如果发现可疑公司,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报告给当地执法部门。另外,注意使用手机/小灵通而不是公司电话,不要在正常工作时间预约面试,也不要轻易支付押金、培训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