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一直是我系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由于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差异可能都有不同的就业困难成因,部分就业困难学生还可能身具多种就业困难状况。为贯彻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学院2011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院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工作原则
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尽快帮助他们就业。
二、帮扶工作小组
组长:毛平
副组长:肖作武杜四武
成员:朱立新王丽红付小霞夏季王文雯李巍各毕业班班主任
注:各班主任是帮扶第一责任人,要准确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和实效*,实现帮同学之所难、扶同学之所困。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和就业帮扶工作台帐
信息库和台帐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别、专业、学号、就业困难表现(身体、心理、适应*、求职技巧、经费等)、帮扶责任人、目前就业状况等要素,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困难毕业升的就业情况。
(二)加强就业指导
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及时疏导他们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三)一对一帮扶
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原因、不同特点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有针对*地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免费提供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辅导和岗位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政策帮扶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积极帮助困难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为其提供政策引导及利用对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附:
科技学院教职员工“一对一”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记录表
科技学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篇2]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百万大学生就业立交桥南京办公室(转折号人才合作部)将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能力培训,以及在转折号官方网站上为大学生推荐全职、实习、兼职的机会,通过能力培训及实践*作相结合的形式,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通用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砝码。
百万大学生就业立交桥南京办公室将会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报名
(1)学生个人报名:根据格式填写相关信息
(2)高校报名:以学校或院系为单位填写报名表格
(3)企业报名:以企业为单位填写报名表格
2、培训
就业帮扶计划提供的培训课程
(1)针对大一大二的同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大学应该这样读》《我为什么拒绝应届生?》《大学生为什么就业很难?》
(2)针对校园泛泛存在的迷茫困惑问题
《如何正确面对校园恋情》《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有关人际交往)《做最好的自己》(自信心打造)
(3)能力类课程
《外企最看重的八项能力》《不会演讲就不要当经理》《如何改善人际关系》《组织领导能力是这样练成的》《十分钟说服别人的秘籍》《疯狂演讲》《魔鬼口才》
(4)针对大三大四的同学
《打造金简历》《当场打动主考官》《破译笔试的密码》《求职礼仪》《500强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企业为什么拒绝应届生》
人才帮扶计划包括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实习实践、就业安置等无偿就业工具。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项目运行模式,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力求妥善解决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帮助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并降低企业的招聘周期与成本
3、工作选择
经由大学生就业促进办公室审核合格的大学生可向以参与企业提交简历,企业面试后确定实习、兼职及全职人选。
4、企业工作
对于在企业中完成为期1个月的兼职、实习及全职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南京办公室将会通过电话、邮箱及实地企业考察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工作情况、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等,通过以上方式选择长期合作的高校与企业单位。
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南京办公室
二o一一年五月
贫困大学生帮扶计划2
为了提高师德修养,提升学生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美德,结合县、中心校工作精神,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内坚持开展对贫困生、学困生“结队子、送温暖”帮扶活动,尽其所能,给予精神、物质上的援助,使这部分学生不因家庭生活有困难而失去求学的机会,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着“六人”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规范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的帮扶手段,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千方百计育好人,办好事,使学生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在学校感受到温暖,树立信心,积极上进,让条件优越的学生能主动奉献爱心,通过全体师生的支持与困难生的努力,使其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成立贫困学生帮扶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宋锡刚
副组长:李华
成员:崔春红张振国张延吉
工作职责
1、统筹组织安排学习和生活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2、制定帮扶计划。
3、负责有关学生帮扶工作文件的起草,材料的上报以及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三、帮扶对象及条件
1、帮扶对象:限于在籍的全日制学生,遵纪守法,品行优良,诚实谦逊,好学上进者。
2、父母双亡、家庭成员无力支付求学费用者。
3.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且医疗费用支出巨大,致使家庭经济严重入不敷出者。
4.民政局颁发了贫困证或者低保证者。
5.家庭突遭毁灭*天灾人祸,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生活者。
6、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者。
四、帮扶方式
1、由领导牵头,每位领导至少与一位或一位以上贫困学生结队了,并保持持续*和稳定*。
2、倡议全校每位教师每年帮扶一个或一个以上贫困生。
3、班主任在班级内以兴趣小组、倡议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捐资捐物帮扶活动。
4、落实国家帮扶政策和社会其他力量的帮扶政策,由总务处具体落实。
5、捐助工作自愿进行。
五、帮扶内容
对于帮扶学生要全面了解,以便有针对*的开展帮扶工作,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帮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六、帮扶程序与要求第一阶段:建立帮扶队子
1、各班任建立贫困生档案,并向学校推荐,学校统计困难生名单,领导小组审核情况,帮扶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和自愿的原则确定帮扶对象。
2、申报后结成队子,以适当的形式填写“帮扶交接单”。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
1、深入了解情况,了解学生最需解决的问题。
2、有简单的帮扶措施,做好工作记录、事项、效果心得等内容,工作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班级活动要讲究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克服学生自卑心、虚荣心等不良心理,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第三阶段:帮扶效果和意见反馈。
本人意见、家长学校意见及活动经验总结等。
七、帮扶管理
1、国家和社会帮扶物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提高透明度。
2、受帮扶学生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积极上进,否则停止帮扶。
3、帮扶责任人对爱帮者经常进行关心、谈心,做好引领和鼓励。
贫困大学生帮扶计划[篇2]
一、项目背景、项目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业有成是每个学子的梦想,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家庭及自己的命运,然而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及家庭贫困的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2、为了更好的帮助这些学生,协会针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家庭贫困又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高中以上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帮助他们从高中到大学顺利完成学业,并在学业完成以后回报社会将爱心延续。
二、项目周期、过程及产出(项目周期建议在一年以内,且项目产出可以量化)
1.长期目标:
一年时间寻找三十名符合帮扶条件的高中学生进行重点援助直到完成大学学业。
2. 具体目标:
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发起一对一的重点帮扶。
衡量指标:
从项目运作开始以一年时间为限,完成对三十名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学生的考核及认捐工作。
主要工作方法及活动详情:
资助方式:
(一)、生活费用的资助(以当时当地实际情况为准)
1、从高中开始资助生活费每年xx元高中阶段(三年)约xx元;
2、大学一年级全额资助,资助第一年学费/住校费/资料费xx元,生活费每年xx元,(计xx)元;大学二年级开始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其生活费及学费等按正常费用的70%予以资助(xx元),大学三年级开始按正常费用的50%予以资助(xx元);大学四年级开始按正常费用的20%予以资助(xx元);
3、大学费用大约xx元;
4、高中至大学毕业共计费用:xx元。
(二)、思想辅导方案:
1、协会与资助人与学生如朋友般的每月各进行一次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
2、学生每学期给资助人及协会各写一封信汇报本学期的各种情况;
3、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参加当地义工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
(三)、回报社会方案:
1、学生大学毕业踏入社会正式工作后,每月逐步返还所接受资助总款的70%回协会帐户用于资助下一个大学生;
2、协会收到返还助学款用于对下一个符合条件的学生发起资助;
3、如果前一个资助人愿意继续资助下一个学生,可优先选择与所资助毕业的大学生共同联名资助;
4、如不能与前资助人共同资助的情况下,可由协会指定与另一个同为受资助的毕业生联名共同资助下一个贫困学生;
实施方案:
(一)、资助条件
1、受资助学生从初三或高中期间开始接受学校推荐,高一时开始发起资助;
2、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初升高中考总在600分以上,高中每期期末考试成绩在550分以上;
3、从初中开始从未受过处罚,每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或学校其他奖励;
4、身体健康;
5、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生受教育费用;
6、有强烈欲望希望通过学习改变今后的命运;
7、认可回报社会方案,有参加工作后有回馈社会的信心;
(二)、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
1、通过学校推荐符合条件的孩子并按要求提供推荐信及相关资料;
2、通过网络寻找,接受社会人士推荐及学生本人自荐;
3、对资料进行初审合格后与学生进行电话了解情况;
4、组织有意向资助学生的资助人前往学校面试及家庭走访;
5、与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签订资助协议;
6、协会逐月将助学款转至学生个人帐户;
(三)、寻找资助人
1、通过网络及媒体等其他途径寻找愿意资助孩子的资助人;
2、与资助人达成共识并签订长期资助协议书;
3、对符合帮扶条件的学生共同前往进行面试;
4、对学生助学款分高中和大学两次转款到协会帐户;
(四)、协会的作用
1、协会起桥梁作用及监督作用;
2、制定相关资助条款;
3、收集需要帮助学生资料进行评估;
4、寻找资助人对孩子进行帮扶;
5、对助学款进行管理及监督;
6、对学生资助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了解及反馈;
7、对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
8、建立受资助学生及资助人档案。
三、项目成员及过往项目经验优势
项目负责人:xx,负责项目统筹和受资助学生申请的审核工作;
项目助理::xx:负责财务管理,负责与资助人和受资助学生协调工作;
组员:xx、x负责受资助学生走访和评估工作。
从2015年1月至2012年12月已对xx、xx六省市xx个民族共xx名贫困学生实行了一对一资助,为贫困学生募集助学款已超过xx万元,对助学工作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大学生结对帮扶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和实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开发学困生的潜能,努力教育和帮扶“学困生”,使其得到转化,特制订本计划。
二、具体做法
㈠建立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班实际,进一步强化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和帮扶学困生工作制度。
1、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
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认真排查“学困生”现状,按学习、行为规范等学困状况排查分类,建立个人档案。
2、制定“学困生”结对帮扶制度
组织安排结对帮扶,实行承包责任制,生生结对,师生结对。做到明确转化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3、强化跟踪流程管理
建立“学困生”转化情况记载簿,对其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鼓励与引导,扬长避短,防微杜渐。
㈡注重方法,开展活动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念好“三字经”,即:立足于“鼓”,着眼于“拉”,着手于“帮”,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困生”的恐惧心理或逆反心理。
1、因材施教,重视学习辅导
深入了解学生,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困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高、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特殊照顾“学困生”,并根据需要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缺钙补钙,缺铁补铁,着力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2、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建立帮扶对子和帮扶小组,努力形成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相互帮扶、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确保“学困生”能得到及时而真诚的帮助,使他们能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获得成功,不断增强自信。
3、发现闪光点,让学困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五个一点”,即: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点拨,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思想交流。在转化过程中提出分阶段的要求,对“学困生”中进步快,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及时表扬鼓励,让“学困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困生深信人人都是成功者,尝试成功的喜悦,让更多的“学困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大学生结对帮扶计划[篇2]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和实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努力教育和帮扶“学困生”“问题学生”,使其得到转化。
二、具体做法
㈠建立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上级有关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原有的培优扶差档案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和帮扶学困生工作制度。
1、领导小组
组长:王春志
副组长:仇明生
成员:王志国薛玉峰杨文*曾祥利李亚琴各班主任。
2、建立“学困生”“问题学生”个人档案。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认真排查“学困生”、“问题学生”现状,按学习、行为规范等状况排查分类,建立个人档案。
3、制定“学困生”、“问题学生”结对帮扶制度。
对已确认的“学困生”、“问题学生”,各班分类组织安排结对帮扶,实行承包责任制,行政人员包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包人头;做到明确转化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4、强化跟踪流程管理。
对于“学困生”、“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各班级要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制度,建立“学困生”、“问题学生”转化情况记载簿,建立学困生流程管理记录,对其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鼓励与引导,扬长避短,防微杜渐。
㈡注重方法,开展活动。
在转化“学困生”、“问题学生”工作中,帮扶教师要注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困生”、“问题学生”,教师要真心爱护,要与之“心连心”,交朋友。充分尊重“学困生”、“问题学生”的人格,坚持多鼓励、多正面引导,切忌歧视、放弃。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要求教师念好“三字经”,即:立足于“鼓”,着眼于“拉”,着手于“帮”,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困生”的恐惧心理或逆反心理。
1、因材施教,重视学习辅导。
在转化“学困生”、“问题学生”工作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困生”、“问题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高、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
表扬”,特殊照顾“学困生”,并根据需要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缺钙补钙,缺铁补铁,着力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2、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学习环境,往往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各班级要以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一些帮扶对子和帮扶小组,努力形成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相互帮扶、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减轻“学困生”、“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确保“学困生”、“问题学生”能得到及时而真诚的帮助,使他们能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获得成功,不断增强自信。
3、发现闪光点,让“学困生”、“问题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困生”、“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五个一点”,即: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点拨,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思想交流。根据我校实施成功教育的经验,在转化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分阶段的要求,对“学困生”、“问题学生”中进步快,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要及时表扬鼓励,期中阶段,评选“班级十星”,让“学困生”、“问题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困生深信人人都是成功者,尝试成功的喜悦,让更多的“学困生”、“问题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期末,对“学困生”、“问题学生”成绩提高较快的评为“学业进步奖”,对思想品德进步较大的评为“品德进步奖”,予以表彰。
4、发挥家校联系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在转化“学困生”、“问题学生”工作中,继续推行我校过去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家校联系卡的作用。每月发放一次“家校联系卡”,实现学生校内外教育协调一致,帮扶教师要每月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通报“学困生”、“问题学生”学习情况及思想品德表现情况,以便双方配合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加强与“学困生”、“问题学生”家长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和转化工作。
㈢交流总结,评比考核。
首先,建立“学困生”、“问题学生”转化研讨制度。学校将每月召开一次教育和转化“学困生”、“问题学生”的交流会,及时掌握各班级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及时交流推广,将学困生转化工作纳入教师考核方案中,与教师的年度考核挂钩,与教师的评优和职称评定挂钩,对转化“学困生”、“问题学生”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转化成效差、辍学率高的班级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保证教育和转化学困生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张百湾中学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