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月亮,永恒的寄托
李白《把酒问月》中的一句诗偈:“今人不似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道出了月之恒久与世事之变迁。而洁白的月光,又为这沧桑与凄凉平添了一抹柔情。
夕阳余晖褪尽,一轮粉月缓缓升起,宛若一位婀娜的*,曼妙的舞姿令人沉醉。当思念之情涌上心头,皎洁的月亮承载着人们的心绪,寄托着对亲人的牵挂与慰藉。
中秋佳节,在柔和的月光下,一家人团圆赏月,其乐融融。然而,遥望广寒宫中的嫦娥,虽无作业困扰,却终日形单影只,令人不禁心生感伤。毕竟,有家人与朋友相伴,才是最大的幸福。
夜空中的明月,皎洁无私,任由人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它的光辉下,人心得以平静,烦恼随风而逝。古人以诗歌描绘月之美,赋予其灵动的情感,让月亮成为寄托情怀的永恒象征。
夜幕下的弯月,清冷神秘,令人百看不厌。无论身处何地,何种境遇,月亮始终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寄托。它是我们精神的花园,是我们灵魂的舞池,承载着我们对美好与圆满的无限向往。
我看见龙灯了作文600字2
*节的晚上,爸爸要带我去看龙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坐上爸爸的摩托车,我们出发啦!路上行人稀少,我们的车子飞快地奔驰着……
十几分钟后,我们的车子就到了敖江。呀!路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似乎全敖江镇的人都出来了,大街上,小巷里,到处都是人,都朝一个方向会聚,顿时人山人海,我们使劲按着喇叭也挤不进去,只好瞎扯推着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顿时锣鼓喧天。我挤过去一看,路上站成了人墙,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我削尖脑袋想挤进去,却怎么也挤不进去。回头看看身后,真是一番奇景啊!,一位阿姨站在一辆摩托车的坐垫上;一个小伙子爬上了一棵大树,坐在树叉上;一个小男孩蹲在轿车的顶上……他们的眼睛都看着一个方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什么。
我灵机一动,爬到了爸爸的肩膀上。“啊!看到了,看到了!”远处似乎有两个红灯龙在发光,然后越来越近,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龙头,高约两米,两之大眼睛一闪一闪,就像两之大灯笼。边上还有一只小龙,随着龙头的越起,身子也动起来了。只件他腾空飞跃,快速转了一圈,然后成了一条直线,龙尾在地上,龙头在天上,随后身子一节一节越来越高,似乎要腾空而起。
突然,那条大龙又过来了,我定睛一看,原来那条大龙由很多人抬着,足足有100人。大龙抬到我面前了,突然水花四溅,原来龙嘴里喷出水来了,啊,龙头原来足足有一层楼那么高,两米多宽,他嘴里含着一棵红彤彤的龙珠。身上镶嵌着无数的彩灯,发出夺目的光彩。龙尾颤动着,似乎尾巴一摆就能飞上蓝天。
我目送大龙远去,不禁想平阳的明天一定也能如神龙一般腾空而起。
捞月亮作文300字3
童年的趣事如繁星点点,它们在夜空中调皮地眨着眼睛。今天,我将登上云梯,摘下其中一颗闪耀的星辰。
夏日的傍晚,蝉鸣声不绝于耳,知了在树梢上宣告着自己的热意。我和姐姐在桃树下乘凉,微风徐徐,吹拂着我们,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桃子已成熟,妈妈为我们端来了一篮新鲜的桃子。
我仰望天空,弯弯的月亮挂在苍穹之上,那柔和的月光倾泻而下。我突发奇想,哭闹着要妈妈将月亮摘下来。
妈妈温声劝慰:“阿秋,别闹了,月亮婆婆只能待在天上,她要照顾天上的星星宝宝们。”
“不嘛,不嘛,我要……至于星星宝宝嘛……让太阳公公照顾好了!”我执拗地哭喊着。
“阿秋,我来解决,”姐姐开口说道,“你要月亮婆婆给你讲故事吗?”
“嗯,要!”我迫不及待地答道。
“那你看,”姐姐指着不远处的巨大水缸,“喏,她不是在那里吗?”
“哦,对呀!”我恍然大悟。
于是,我跑向水缸,伸手去捞,可月亮婆婆却顽皮地在缸内四处游走,不肯现身。我灵机一动,在缸口蒙上了一块布。
第二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揭开布,却发现月亮婆婆不见了。我惊讶不已,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