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经过了一路的颠簸,我和爸爸妈妈到了爷爷奶奶家。每天早上,我们都能喝上鲜美的豆浆。我很想知道豆浆是怎么做的,于是,一天早晨,我饶有兴趣地看姑姑们磨豆浆、做豆腐。
要吃到好的豆腐可不容易。首先要把黄豆浸泡在水里,让豆子把“衣服”“脱”下来;再把浸泡胀的黄豆,加上适量的水放进石磨里,推动石磨就磨成了生豆浆。我帮助姑姑推石磨时感到很吃力,但看到纯白的生豆浆从磨盘里流出来,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第二步,把磨好的生豆浆倒进过滤布袋里,滤去豆渣,挤出纯豆浆;再把纯豆浆放进锅里煮开。这样,熟豆浆就做好了。盛上一碗,加一点儿白糖,味道特别鲜纯。第三步,把熟豆浆“变”成豆腐。首先把石膏水加入熟豆浆稍微搅拌一下,就成了豆花。然后取出正方形的模子,在模子里垫好过滤布。接着把豆花倒进去。再过一会儿,用过滤布把模子里的豆花包好,加盖板,并在上面压上重物,滤干水分后就成了一块雪白的豆腐了。这一步最关键的是加石膏水应适量,否则豆腐就不好吃了。
看完豆腐制作的全过程,我不仅了解到做豆腐的基本方法,更体会到“一丝一缕物历艰辛”的含义。
中午,我喝了豆浆,也吃了豆腐。你说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今天,我尝到了夏日里由自己参与做豆腐的成功喜悦。学会做豆腐是我今年暑假最大的收获。
夏天做豆腐作文2
叙事作文:做豆腐3
母亲在薄壳壳地点上黄豆子,待到秋天,能收上三五升黄豆子,这三五升黄豆子,母亲留着过年用——一升涨豆芽,两升用来做豆腐,在那个缺油少肉的年代,豆腐是最好的副食品,我们把它当肉吃。
母亲精心挑选豆子,浸泡在清水里,待豆子发胀,就可以磨豆腐了。院子头有一个手推磨,手推磨旁边是一个舂米的对窝,对窝边就是一个磨*石,这三样子家什,一样都离不开,它们伴我走过童年,走向社会。
母亲负责摇磨子,我负责罐豆子,其他几个弟妹,圈在手磨周围,有的盯着手磨,有的看母亲的推杆子荡来荡去,有的出神地盼望豆浆溢出来。母亲摇着手磨,唱着山歌;手磨“咯咯吱吱”地叫,山歌悠悠地扬;随着歌声,雪白的豆浆从磨缝里慢慢地流了出来,这流出来,怎是豆浆呀?分明是一首纯洁、美丽的诗,分明是一首迷人、动听的歌。这豆浆,俞聚俞多,两股洁白的春潮,慢慢汇聚成一股瀑布,跌落在桶中,溅出一朵朵洁白的雪莲花。大妹子和二妹子爬在桶边“咯咯”笑。
过豆浆是个苦活,每过完一包豆浆,母亲都累得直喘气,但是,母亲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的心里是甜甜的。过完的豆渣,也是我们的美食,母亲精心细作,将豆渣和着*菜炒,吃起来满嘴的豆香,放在现在,豆渣只是猪的饲料。
等待做豆腐的时候到了,我们好开心呀——因为每年做豆腐,母亲都要赏赐给我们每人一碗豆腐脑,这是我们童年最美味的食物了。我负责添火,母亲负责搅动豆浆,弟妹们围在锅台边,随着母亲慢慢搅动,豆浆翻浪了,母亲一声令下:“断火”,我便迅速拍灭灶膛的火,只见母亲一边向锅里倒浆水,一边轻轻搅动,眼看一锅白花花的豆浆,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朵豆花,锅里的水清了,豆花宛如盛开的朵朵莲花,漂浮在水*。我们佩服母亲的神奇,魔术般地将一锅豆浆,变成一锅豆花,我们啧啧称赞——这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五个碗盛满了豆花,母亲放进一点盐、一勺醋、几滴香油,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成了,我们拿起小勺子,轻轻地舀,慢慢地吞,悠悠地品,不敢狼吞虎咽,想美味多在舌尖滞留一会。二妹吃完了,朝我的碗里瞅,我把剩下的全倒给二妹,二妹的脸,也成了一朵雪莲花。
做豆腐叙事作文4
在我们家附近,有一个专门做手工,做实验的小店。听说那儿还可以用石磨做豆腐,我便兴致勃勃地去领了一壶黄豆回家泡。
第二天,我急忙跑到阳台查看黄豆,呵,昨天那小巧的黄豆,这会儿个个都变成了“大胖子”。我把它拿到店里,开始制作香喷喷的豆腐了。
首先,用勺子将一些黄豆和自来水一块倒入石磨上方的圆孔里,每勺约六七粒黄豆,之后迅速转动石磨若干圈,转动的次数越多,磨出来的豆浆就越细哦!石磨之所以能将黄豆变成豆浆,是因为石磨和磨盘的对接处都有一道一道的花纹,它们相互摩擦时,就将黄豆斩碎,豆渣和豆浆就一起从旁边流了出来。
如果你怕豆渣和豆浆一起流出来,就把放在石墨口下面接豆浆的碗上面放一块屉布吧!这样豆渣就会留在屉布上了!
接着,把这些豆浆煮10分钟,在煮的过程中,每隔2分钟就要搅一搅豆浆,以免粘锅。煮好后,把它倒入塑料瓶或玻璃瓶(严禁饮料瓶),放凉到83.5℃,然后将带有1.7毫升的葡萄糖*内酯倒
进去,冷却15分钟后,豆浆就变豆腐脑了。
然后把一个方形空心木框里铺上屉布,把豆腐脑倒进去,包上屉布,过20分钟后,一大块豆腐就出来了。
我把豆腐带回家,烧了一顿“麻婆豆腐”。吃着自己做的豆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做豆腐作文5
做豆腐
今天,婆婆说明天要做豆腐。于是,婆婆把豆浸泡在了水中。
第二天,我本打算把做豆腐的整个过程都记下来的,可是因为我睡得太迟,到婆婆家的时候只看见一桶桶的泡沫。我问婆婆:“这是什么?”婆婆说:“这个是豆磨成的豆浆。”“真可惜,豆浆怎么做的不知道了!”我自言自语道。
婆婆把豆浆倒入锅中,开始烧豆浆了!不一会儿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又过了几分钟锅里的豆浆开始冒泡泡了。婆婆说好了,好了,于是把豆浆盛起让我们喝。我哪有工夫喝呀,目不转睛地盯着婆婆,怕漏了什么。没想到婆婆又把豆浆都舀到桶中。她左手拿一只碗,上面还搁着一只筷子,碗里盛着像清水一样的东西。我问:“婆婆这是什么?”婆婆说:“这是咸水。”咸水顺着筷子滴入烧开的豆浆中,婆婆右手拿着勺子不停地搅拌,直到豆浆水变清才停手,关照我和妹妹不要去碰它。我这才有心思去喝豆浆,哇!真好喝!浓浓的,香香的。
等我们再去看时,桶里已经结起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豆腐。婆婆把桶里的豆腐到入铺着纱布的豆腐筐里,把水漏干。大约过了两、三小时后豆腐做成了。
今天,我知道了怎么做豆腐,长了知识,很开心!
做豆腐花的叙事作文6
大家一定吃过豆腐花吧,可说到制作,你可就不一定能亲眼目睹了。
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去一个奶奶家做豆腐花。
我走进门,立马呆了——这房子没什么特别的,只有两个灶台,几个桶,一个水缸,还有一个电动石磨,这些工具就能做出好吃的豆腐花了吗?
奶奶今天做五斤黄豆,她先把磨碎的黄豆用水泡两个小时,然后放在石磨上,石磨呼呼转动着,才过几秒钟,又白又浓的豆液出来了,流进早准备好的布袋里。我想,是不是煮熟这些液体就成豆腐花了呢?但仔细看,里面有很多粗糙的东西,觉得没那么简单,应该还要再加工。
奶奶把装着黄豆汁液的布袋放进盛着滚烫开水的缸里,拿着布袋这边拉拉,那边扯扯,那开水慢慢变成白*豆浆了,布袋里只剩在粗糙的豆渣,嘿,原来这是在过滤呢。奶奶用水瓢瓢进桶里,一边瓢一边数。奶奶告诉我,一斤黄豆要四瓢水,不能多也不能少。
奶奶拧干布袋,隔着布袋,豆渣软软的,豆渣可以喂猪、喂鸡,营养可丰富了。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豆渣甚至是人们一道奢侈的美食呢。
将过滤好的豆浆倒进锅里,煮开。奶奶一把火一把火的烧,刚开始豆浆一动也不动,煮着煮着,豆浆泡泡越来越多。再过一分钟,泡泡自然移动,居然分成两边了,中间像是隔着一条大河。泡泡们在不停地冒着响着,好像一个水泊上有两个庞大的队伍,一场战斗一触即发。
豆浆煮开了。“两支队伍”融到了一块,呵呵,是和好了还是同归于尽了?懒得去想这个了,赶紧看奶奶下一步的动作。
奶奶把豆浆瓢到桶里,凉一下,等到豆浆上面能提起一条像腐竹一样的豆皮就可以了。十分钟后,奶奶从房里拿出石膏和淀粉,用水弄均匀,倒入卖豆腐花的缸里,迅速用盖子盖住。奶奶吩咐我,千万别去碰那个缸,摇晃了豆腐花就做不成功了,盖子也不能揭。我心里莫名的紧张,做个豆腐花感觉就像玩法术一样,揭了盖就泄露天机吗?
我老老实实在一旁站着,连大气不敢出。两分钟时间一到,奶奶说可以揭盖了。有那么快吗,我还没回过神来。可是奶奶没理我,只顾揭开盖子——啊,一股豆香味扑鼻而来,好香啊!
豆腐花白白的,而且很有**,我口水都流了出来!
奶奶给了我和妈妈每人一碗,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豆腐花,又细又滑,好像不用吞,自己就流到肚子了。
那么美味的豆腐花,看着简单,只有目睹制作全过程的人才知道来之不易啊。
做豆腐优秀叙事作文7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听过这个歇后语,我也深知这个歇后语的意思,但我却没有真正见识过卤水是如何点豆腐的。腊月二十四那天,当我听到谚语“二十五,做豆腐”时,我就要求爸爸自己做豆腐,这样既可以享受美味也能增长我的见识,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答应了,我听后欣喜若狂。
说做就做,第二天(腊月二十五)一早爸爸就和我一起开始做了,我们先把黄豆用冷水泡一个白天,使黄豆膨胀起来。晚上爸爸下班后,黄豆也膨胀的差不多了,本应用石磨把黄豆磨碎,可惜我家没有石磨,只能用豆浆机代替喽。豆浆打好了,爸爸把磨好的生豆浆倒进过滤布袋里,放到架子上不停地挤压,将豆浆几乎全部压出来。哦,那袋子里的全是豆腐渣,要吃的豆腐哦,还在豆浆里呢!
滤去豆渣,挤出豆浆之后,接着要把滤好的豆浆倒进锅里,用火煮开,煮时要一边煮一边把浮在上面的泡沫去掉。锅开了,煮的步骤也就完成了。接下来的两个步骤是极为关键的,因为这关系到豆腐的质量好坏。第一个步骤是“点豆腐”,爸爸把烧开的豆浆倒进一个大盆里,拿来事先准备好的卤水,一点一点慢慢地向里倒,边倒边用勺子搅拌着盆里的豆浆。渐渐地,豆浆变得浑浊了,豆浆里的蛋白和水慢慢分离了,形成了黄豆大的豆花,并逐渐地变大、变大、再变大,最后,豆花和水完全分离了。我眼馋地看锅里像白云一样散在淡黄的碱水里的豆腐花,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第二个步骤,也就是做豆腐的最后一步——压豆腐了。爸爸找来了一个带孔的方形模子,在里面铺上纱布,再将那白白嫩嫩的豆腐花一大勺一大勺地装到那模子里。然后,把纱布折好,方方正正的,在上面加一块木板,在木板上面放一块几公斤重的重物。
豆腐水就这样慢慢地压了出来,模子里的豆腐慢慢地凝固起来,过了十几分钟,豆腐就做成了。我们掀开纱布,白白的豆腐真惹人喜欢。
看着自己做的豆腐,品味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想着自己增长的见识,真好!
小学生叙事作文:做豆腐8
每当过年的时候,外婆每次都要为我们做我最喜欢吃的豆腐,今年也不例外。
在大年初一早上,外婆早早的起床为我们做豆腐。我不知道豆腐怎么做,就偷看起来了,外婆先把黄豆浸上一夜,第二天一早去把浸泡好好的黄豆碾碎拿到家里,拿出一个豆腐桶上面放一个豆腐杠用一勺子把辗碎的黄豆捞到一块纱布上把豆渣过滤出来,然后把过滤出来的黄豆水放在大锅里烧并加点水,等烧开后把火熄灭,这时外婆会拿出碗给我们乘上一碗香喷喷的豆浆,然后用竹棒一挑把剩下的挑起来,等它晾干会出现一层皮这叫豆腐皮,继续做豆腐了,外婆先拿出“一碗水”我问了外婆后才知道这不是一碗水而是一碗盐卤只见她一边往锅里撒,一边用勺子搅拌,慢慢的锅里凝结成了一朵朵豆腐花,过了一会外婆一边说快好了一边用一根筷子*,我看了看发现这根筷子居然没倒,我听外婆说豆腐已经成型了她用勺子把锅里的豆腐捞到豆腐桶上的豆腐杠,外婆在豆腐杠上放了豆腐箱,豆腐箱上下是空的是正方形,四四方方的再拿纱布放箱底,把纱布的四个角放在豆腐箱的四个脚下,把锅里成型的豆腐舀到豆腐箱里等水沥干后豆腐就可以吃了。
我终于知道怎么做豆腐了!
做豆腐高一作文9
今天,婆婆说明天要做豆腐。于是,婆婆把豆浸泡在了水中。
第二天,我本打算把做豆腐的整个过程都记下来的,可是因为我睡得太迟,到婆婆家的时候只看见一桶桶的泡沫。我问婆婆:“这是什么?”婆婆说:“这个是豆磨成的豆浆。”“真可惜,豆浆怎么做的不知道了!”我自言自语道。
婆婆把豆浆倒入锅中,开始烧豆浆了!不一会儿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又过了几分钟锅里的豆浆开始冒泡泡了。婆婆说好了,好了,于是把豆浆盛起让我们喝。我哪有工夫喝呀,目不转睛地盯着婆婆,怕漏了什么。没想到婆婆又把豆浆都舀到桶中。她左手拿一只碗,上面还搁着一只筷子,碗里盛着像清水一样的东西。我问:“婆婆这是什么?”婆婆说:“这是咸水。”咸水顺着筷子滴入烧开的豆浆中,婆婆右手拿着勺子不停地搅拌,直到豆浆水变清才停手,关照我和妹妹不要去碰它。我这才有心思去喝豆浆,哇!真好喝!浓浓的,香香的。
等我们再去看时,桶里已经结起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豆腐。婆婆把桶里的豆腐到入铺着纱布的豆腐筐里,把水漏干。大约过了两、三小时后豆腐做成了。
今天,我知道了怎么做豆腐,长了知识,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