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歌曲的节奏后,学会演唱,并感受歌曲中充满活力和明快的旋律。
尝试自己创作节奏动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通过感受歌曲,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乐意参与音乐活动,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促进幼儿表达能力。
使用钢琴和PPT课件,教导幼儿如何用正确的调子演唱歌曲。
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句演唱法和分段演唱法、游戏法。
(一)、导入:播放《森林舞会》的幻灯片。
幼儿观看森林舞会的画面,通过音乐和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迅速投入到活动中。
(二)、练声:
t:今天我们来参加森林舞会,热闹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现在让我们看看谁来了?
t:1 3 | 5 — | 5 4 3 2 | 1 —||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t:猜猜是谁来了?(青蛙)
t:小青蛙唱得真好听,我们一起学学小青蛙唱歌吧。
幼儿跟着钢琴声进行发声练习。
这个环节要求幼儿进行声音练习,有助于保护他们正在发育的嗓子,为接下来的唱歌做准备。
t: 现在小鸡也来了。(幼儿跟随教师进行声音练习,分别模仿小鸡的叽叽叫和小猫咪的喵喵叫)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练习,保护幼儿的发育嗓子,为唱歌活动做好准备)
(三)、听一听,想一想
t:在舞会上,有两位朋友成为了主角,想知道是谁吗?(教师展示小熊与洋娃娃的PPT)
t:现在请闭上眼睛,听歌,从歌词中想象小熊和洋娃娃是如何跳舞的?你们听到了什么?
再次欣赏歌曲,让幼儿听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1 2 1。
(四)、学唱歌曲
使用PPT展示歌词“121”的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四个“121”音符的高低变化:a : 1 3 | 5 — || b:1 3 | 1 — || c: 1 3 | 5 — || d: 1 3 | 1 — ||
熟悉歌词。
t:在歌词中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其余部分的歌谱图谱)
展示完整的图谱后,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并根据图谱学唱歌曲。(节奏由慢到快,帮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
当幼儿掌握旋律和歌词后,让他们分角*、一起表演。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聆听歌曲
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幼儿学习“121”的旋律。
通过自由想象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初步理解歌词描绘的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情景。
这一环节对教学至关重要,我运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和旋律发展。
(五)、韵律游戏
要求幼儿创造几个韵律动作配合歌曲,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教师*奏钢琴,幼儿自由创作)。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幼儿扮演小熊或洋娃娃进行角*表演。
幼儿发挥想象,创造韵律游戏。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充满幽默趣味的音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节奏语和身体动作来编配故事情节。在最后的完整表演中,我邀请孩子们自行表演,他们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两两结伴表演游戏中。活动结束时稍显匆忙。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不能忽视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体验音乐的能力。只有真正理解乐曲中的节奏、曲调、音*和结构,幼儿才能深入音乐世界,用心感受音乐内容,让想象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飞翔。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培养幼儿音乐感的重要方法。
活动中,幼儿不是简单地*听音乐,而是随着音乐自由创作动作,与伙伴共同表演。他们在音乐的引导下,展现出与乐曲相关的各种玩法,因此活动既是音乐欣赏,也是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的表现。幼儿的积极*和创造*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存在的不足:
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幼儿的兴趣不高,合作表现也有待提高。在分段欣赏环节中,我未能清晰地向幼儿介绍,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在孩子们两两结伴表演时,我个别表现不佳,准备不充分。但幼儿的合作程度还是可以的,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错误,例如展示图
小班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2
活动目标
音乐演唱能力:通过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演唱能力。
舞蹈创作与表演:引导幼儿尝试自编舞蹈动作,特别是跳圆圈舞,以促进创造力和表演技能的发展。
活动准备
音乐资源:准备《玩具洋娃娃和小熊》的歌曲音频,确保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活动流程
一、音乐和动作的互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聆听音乐,并进行各种动作和互动。
二、角*介绍和歌曲学唱
通过洋娃娃和小熊的角*介绍,激发幼儿的兴趣。
集体欣赏与个别交流:播放歌曲,让幼儿感受其内容与情绪,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按音乐节奏念唱歌词,帮助他们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三、舞蹈创作
想象与创编:引导幼儿想象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场景,鼓励他们创编舞蹈动作。
表演和集体跳舞:邀请部分幼儿表演他们的创作,鼓励其他幼儿观摩和模仿。随后全班一起进行舞蹈表演,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四、跳圆圈舞
舞蹈再现:使用之前创作的动作,再次进行跳圆圈舞的实践。
个别展示与集体表演:幼儿逐步进行个别和集体的表演,教师与幼儿一同参与。
五、活动结束
音乐与活动室外:最后通过跟着音乐跳出活动室,结束整个音乐与舞蹈的学习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本节课以波兰儿歌《玩具洋娃娃和小熊》为核心内容,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学习主体*:遵循新课标的理念,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提升他们的学习主体*和积极*。
音乐的情感表达: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歌唱和舞蹈环节,使幼儿能够表达和感受到歌曲的欢快和愉悦情绪。
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舞蹈创作的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完成舞蹈动作的编排和表演。
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音乐与舞蹈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强调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和反思作用。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幼儿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并且让幼儿喜欢唱,在唱的过程中掌握跳音。能促进幼儿用自己的演唱方式来进行歌唱,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的记住歌词,能够轻快地唱出这首歌,做到不拉长音。
【难点】
学会正确运用跳音,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跳音练习。
【教具安排】:洋娃娃、小熊的图片、歌词的配图
【教学过程】
一、律动和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唱歌曲
1、听歌曲
老师:“现在到老师家了,我们的生日宴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先听一下今天生日宴会要用的歌吧。”(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
老师提问:
(1)你听到了什么?(小朋友:“听到了小洋娃娃在唱歌,小熊在跳舞,他们很高兴。。
(2)你感觉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歌词感觉的?(小朋友:很快乐,很活泼……)
2.用“la””en”进行模唱旋律
3、根据配图教小朋友歌词,重复几遍,使小朋友记住
4、按节奏歌词接龙(轮唱)
老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幼儿: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一二一。
老师:小熊小熊点点头呀,点点头呀,一二一。
幼儿:小洋娃娃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
5、让幼儿跟录音机唱,附和录音
三、结束部分(音乐游戏)
老师:“今天老师很感谢小朋友来参加生日宴会,可是,天渐渐黑了,你们再不回去父母就担心了,所以所有的小朋友要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回家哦。”
幼儿做找朋友游戏,和自己的小舞伴拉着手(真正做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幼儿园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型,了解八分休止符的含义。
3、学习看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乐曲,认识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节奏卡片,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图片。
活动重点:
1、了解八分休止符的含义。
2、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并学习分组表演。
活动难点:
学习看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并学习分组表演。
活动过程:
一、准备
随着钢琴伴奏《幸福拍手歌》的歌曲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练习上次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调整情绪开始上课。
二、学习新知识掌握节奏型
1、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幼儿园来了3个新宝宝,您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由教师出示图片,认识八分音符和16分音符,一边拍手打拍子,边说唱出拍子例如: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八分音符宝宝出来啦我们怎么迎接他呢?教师作示范”(拍手二次,拍时候口中说大大,两个来回为一拍)接下来教师出示节拍片段让学生练习(大大大大)
2、以此类推,教师讲授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如何边拍边唱大大大大)
3、出示休止符的图片,教师带领孩子练习休止符打拍子时如何停顿例如:
玩游戏123木头人,引出八分休止符。幼儿听音乐跳舞,当音乐停止后,就要停止运动,由此引出八分休止符的含义。
教师说:“最后一位宝宝登场了,他啊,叫做休止符宝宝!休止符宝宝在唱歌的时候代表停顿,就像刚刚小朋友们的游戏一样。这个休止符宝宝是八分休止符,当歌曲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时每小节停一拍,当以4分音符为一拍的时候每小节停半拍”
给出已学过的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乐的情绪,再跟着音乐打节拍,或根据进度时间等关系调整成不同方式练习例如:
将全体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指挥幼儿一句一句轮流演奏。男女生分开练习
有音符和没音符的部分分成两组,体验。
四、成果展示
教师*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小朋友在伴奏的过程当中边唱边打节拍,在旋律的律动中,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大班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2、能在舞蹈中能协调配合做动作,并正确变换位置,动作协调
*及配合能力。得到发展。
3、初步学会舞蹈并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
课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儿歌MP3下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点点头,高兴的转个圈。
2.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音乐,
你们知道小熊跟洋娃娃是怎样跳舞的吗?
二、展开
1.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
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熟悉歌词。
2.按乐句学习舞蹈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将动作串联起来。
-咱们一起来学学洋娃娃和小熊是怎样跳舞的?
(两个人面对面站好。)
-这么好的天气,洋娃娃和小熊见面后高兴的拍起手来,两个人对着“拍拍手”。
-他们在跳圆圈舞呀”圆圈舞怎么跳?
两个小朋友拉起手来,小跑步转一圈再回到自己位置上,“拍拍手”。
-小熊小熊点点头,洋娃娃也跟着点起头来。
“小洋娃娃笑起来呀”谁学学洋娃娃是怎样笑得,谁能做一个更漂亮的动作?
-咱们跟她一起学一学,两只手的食指指着自己的小脸蛋。
-小熊呢,微笑的看着你对面的洋娃娃,“拍拍手”。
(2)欣赏老师跳一遍。
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舞伴,老师也邀请了一个舞伴,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把我的舞伴请出来。
交代:老师扮演洋娃娃,我的舞伴扮演小熊,请欣赏。
(3)教师哼唱幼儿完整跳一遍。
老师相信小朋友一定会跳的非常好的,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4)听音乐完整表演。
提醒:前奏时,按节奏左右点头。
3.学跳双圈舞。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个双圈舞蹈,如果站在圆圈上表演,会更有意思。
(1)幼儿站好双圈。
现在,就请小朋友站好圆圈,找自己的舞伴面对面站好。
(2)学习怎样变换位置,交换舞伴
交代:里圈的小朋友不动,外圈的小朋友,小碎步移到前面一个舞伴位置,找到一个新舞伴。
师喊口令,幼儿练习换舞伴,三四遍后保证所有孩子都会交换舞伴。
(3)听音乐完整跳2-3遍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场上继续练习,自然结束孩子们,今天天气多好呀,
咱们到*场上站成一个大大的双圈,在温暖的阳光下继续跳,好不好?
(活动结束)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活动教案设计与反思6
目标:
1、学会歌曲,并能有表情的演唱。
2、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并能跟着音乐自由舞蹈。
重难点:
1、顿音的演唱
2、休止符的把握
准备:
洋娃娃一个,节奏卡,音乐cd
过程:
1、复习歌曲《七*光和果娃娃》导入:
这首歌曲让我们认识了果娃娃,今天又有一个洋娃娃来到我们班,她这次来主要是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她的生日舞会。
2、节奏练习:
让我们乘上节奏火车,出发吧!
xxxxxxxxxxxxxxxxx0
呜
轰隆
咔嚓
汽
3、发音练习:
换乘音乐大巴,跟着音乐大巴里的美妙音乐,继续我们的快乐旅行!
1234|5--|55|5---||
小猫怎样叫,喵喵喵
小狗怎样叫,汪汪汪
小鸡怎样叫,叽叽嘎
小鸭怎样叫,嘎嘎嘎
4、初步感受歌曲:
洋娃娃的家已经到了,小朋友听音乐声已经响起。
听完这首歌,小朋友感觉怎样?
5、学习歌曲:
这首歌曲是洋娃娃这次生日舞会的主题曲,我快把它学会吧。
教师带唱-----接龙轮唱----分男女演唱
6、律动学习
7、生日舞会:
邀请你的舞伴跳起来吧!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型。
3、学习看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小熊和娃娃各一个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三、活动重点:
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并乐意参加表演。
活动难点:
学习看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并学习分组表演。
活动过程:
一、在《小松树》的乐曲下进入教室。
二、复习歌曲《买菜》
①齐唱
三、熟悉《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①介绍乐曲名称
②听音乐
③随音乐合拍地拍手
四、掌握节奏型。[幼儿园教案网]
①洋娃娃与小熊按节奏型跳舞:“洋娃娃和小熊看到小朋友唱的这么开心,忍不住跳起来了。他们怎么跳的呢?”
②幼儿拍手为他们伴奏,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五、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①将全体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指挥幼儿一句一句轮流演奏。
②将全体幼儿分成四组,各组乐器看指挥先后进入,使音量渐增大。
六、在乐曲伴奏下,有序地摆放乐器走出教室。
幼儿园中班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型。
3、学习看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小熊和娃娃各一个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三、活动重点:
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并乐意参加表演。
活动难点:
学习看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并学习分组表演。
活动过程:
一、在《小松树》的乐曲下进入教室。
二、复习歌曲《买菜》
①齐唱
三、熟悉《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①介绍乐曲名称
②听音乐
③随音乐合拍地拍手
四、掌握节奏型。
①洋娃娃与小熊按节奏型跳舞:“洋娃娃和小熊看到小朋友唱的这么开心,忍不住跳起来了。他们怎么跳的呢?”
②幼儿拍手为他们伴奏,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五、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①将全体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指挥幼儿一句一句轮流演奏。
②将全体幼儿分成四组,各组乐器看指挥先后进入,使音量渐增大。
六、在乐曲伴奏下,有序地摆放乐器走出教室。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愉的情绪演唱歌曲
2、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动作协调*,能跟着音乐有表情地进行律动,形成简单的圆圈舞
3、培养学生乐观、活泼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前十六后八节奏
2、有感情地演唱、表演
3、进行简单的律动创作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收到从国外寄来的一封邀请信,师小洋娃娃邀请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区参加她的party,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吧!
2、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
2)学习前十六后八节奏型的拍法
3)师范唱歌曲,学生认真聆听
4)跟琴唱谱,固定音准
5)齐读歌词
6)分句教唱
7)运用多种方式演唱歌曲:齐唱、分组演唱、男女生轮唱等方式
8)师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律动编排
9)分小组合作编排
10)小组展示
11)评比
12)教师归纳整理成为舞蹈
13)群体歌舞
五、课堂小结
小动物们很感谢我们小朋友动脑筋编了那么多的歌词和表演动作,可是,天渐渐黑了,洋娃娃要休息了,小动物也要回家了,让我们唱着自己编的歌,跳着自己编的舞跟他们说声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