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不仅要教授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还需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历史不是主要科目且不涉及中考内容,学生的整体水平偏低,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材简介 七、八年级上册使用人教版教材,集思想*、**、科学*与知识*于一体,具有较强的阅读*和趣味*,配有丰富的图文和课堂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
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历史知识)
课程基础训练和单元测试卷
四、教学措施和目标 (一) 确保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且统一,依据“课程标准”,实现统一要求与个*发展的结合。 (二)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通过课堂答题、小组讨论和故事会,这些活动可以开发潜能,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当天内容,提高注意力,改善课堂纪律。 (三) 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和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展历史知识面,提升探索历史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认真听取每节公开课,进行课后互评,以提升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七、八年级上册共22课(人教版)。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 9月份1——4课 10月份4——13课 11月份14——20课 12月中旬完成课程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计划2
二、主要工作
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学习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与教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完善教研组制度,落实常规工作。
开学初备课组确定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本学期开课老师为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听课制度: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每周听2节课,每月听8节课;教研组长、班主任每两周听3节课,每月听6节课;其他教师每周听1节课,每月听4节课。
作业和教案检查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考试安排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抓好基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争取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和会考复习研讨工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5月份:1) 组织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形式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发学生思维。2) 开展教师业务考试。
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在期中考试前后,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和教具建设,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习、多研究,撰写文章,并争取取得成果。
完成教研组期末工作。学期末要求每位老师撰写一篇经验论文。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科室推出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实验,在课堂上构建基本框架,并逐步深入,使本科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新台阶。同时,推进滨州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教学理念,提升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能力;加强协同作战和教学研究能力;与各位老师共同适应新的教师角*,努力提升教学境界;实施综合*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改革备课 优化备课,减少负担,提高效益。在制定规划和教学目标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时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活动、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提高备课质量和信息收集能力,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精磨课堂,创造氛围,争取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
3、提高素质 学习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能力和综合教学理念;鼓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协同作战和教学研究能力;在听课验收中提高优课率。
四、教学进度: 1-4周 第一单元 5-8周 第二单元 9、10周 复习 11-15周 第三单元 16-20周 第四单元 21、22周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