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二、评估内容
(此部分根据实际内容补充)
三、评估方法
1、评估采用加权评分方式,评估对象为三区文教体局及全市的各类学校,涵盖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学段。每个学段根据其特点设定不同的评估内容和评分标准,满分为1000分。
2、评估方法包括直接评估与抽查评估两种形式。对于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市直属学校,将采用直接评估方式,由市教体局统一组织评估;对于区属学校,将采取抽查评估方式,通过抽签方式确定评估学校,所得评分将纳入各区的综合评分。评估结果将按位次排名进行全市通报,确保透明公正。
3、评估时间安排为每年11月至12月进行,为期一个月,确保评估工作的规范与及时*。
4、各区文教体局可根据本方案要求,组织对辖区内学校的评估工作。
四、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细则(附后)
五、组织领导
成立“乌海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估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监督与指导,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
急救应急预案2
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保护生命和健康、减少伤残的救护理念,区红十字会在9月12日迎来第21个“世界急救日”之际,开展了以“疫情下的急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该活动旨在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推动应急救护工作,提升市民的健康生活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的应急能力。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疫情下的急救”——世界急救日市民应急安全教育大讲堂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8日至9月25日
三、活动内容
以“疫情下的急救”为主题,开展“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讲座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积极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和机关,不断提升公众的急救知识普及率。
针对全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举办4学时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主责单位:区红十字会
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开展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4学时),提升全区单位工作人员的急救意识、自救技能和服务群众能力。
主责单位:全区各单位
各街道红十字会将在辖区内组织救护知识大讲堂、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及主题宣传等活动。
主责单位:各街道红十字会
以健康促进校为平台,结合学校应急预案,在全区各学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4学时)、应急演练等活动,涵盖日常活动、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处置。
主责单位:区学工委
在街道举办“疫情下的急救”主题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急救知识,并现场教授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急救技能,以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主责单位:区红十字会
四、活动支持
提供师资力量。
配备培训所需的物品:模拟人、AED、训练包和教材。
准备宣传材料及宣传品。
五、工作要求
各街道红十字会及各红十字工作委员会需在活动期间至少组织一期应急救护培训、大讲堂或其他宣传活动。
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应急救护培训的组织工作,并于9月14日前将培训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参训人员情况通过政务网发送至区红会业务部邮箱。
附件:
市民应急安全教育大讲堂课程效果调查表
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抢险应急预案3
为了提升我校防洪工作水平,确保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洪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防洪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
加强防洪工作的领导,完善防洪抗汛组织结构,细化职责分工,切实加强防洪抗汛的研究与防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各项防汛措施及时落实。利用各种渠道开展防洪抗汛知识的宣传,增强全校师生的防洪意识,普及防洪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全员应急反应能力。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做好防汛物资的筹备和管理,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在发生洪涝灾害后,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调动全校力量开展防洪抗汛工作,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迅速调动各方资源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防洪抢险突击队
队长:
副队长:
成员:
三、防洪减灾措施
一旦接到上级防洪抗汛预警,防洪领导小组立即进入紧急响应状态,依法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全面部署防洪抗汛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所有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可能出现危险的场所,暂停所有室内大型集体活动,确保人员安全。
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加强食堂、门卫室、计算机室等重要场所的防护措施,确保防洪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全体师生的防洪知识宣传,做好师生及家长的思想稳定工作,确保大家保持冷静、积极应对。
严格落实各类值班值勤制度,确保通讯畅通,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确保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不受影响。
按照预案要求,准备好各类防洪物资,确保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可以迅速调动资源进行应对。
一旦发生灾害情况,及时将学校抗洪救灾的相关报告报送至教育局办公室,确保信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