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0课,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听赏”“活动”等内容。在本册中,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音乐知识有: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三、学生分析:

1学生人数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适当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小学生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顽皮,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3现在的小学生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个*,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6虽然已经是小学阶段的第三年了,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还是非常重要(正确的演唱姿势、上音乐课的习惯、游戏的规则等等)。

四、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活动中运用乐谱。

5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6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友爱精神。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2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简单节奏,并能在活动中灵活运用。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理念及特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 2、从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视角出发,重视个*化发展。 3、本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围绕音乐文化,加强实践与创作,注重综合与渗透,贯穿激发学生兴趣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感知和体验,强调参与、积极*和成就感。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喜爱和认识,学会欣赏和良好的聆听习惯;增强自我表现意识,激发自信心,提升舞台表现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改变主观评价方式,引导欣赏和表扬他人;在确保教学内容质量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感知、体验、创造*思维和表演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音乐的独特表现形式。 2、学会聆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尝试简单创造。 3、培养自我表现欲望和能力。 4、培养大胆表演、自我肯定、欣赏他人及积极参与活动等行为。 5、掌握正确的歌曲演唱方式。 6、在歌唱表演中融入并表达个人情感。 7、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 8、学会小组间的分工、合作、交流与探究,增进友谊。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稳步实施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中心,推动规范化和高效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以德立校,明德立人”的办学宗旨。

二、学生现状分析

班级共有33名学生,来自周围九个村庄。作为一年级小学生,他们普遍活泼好动,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学习勤奋。然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可能有些不良习惯,对他人尊重和集体荣誉的态度较表面化,处理人际关系时意识狭隘。新学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思想和习惯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的儿童,具有生活*、开放*和活动*特点。教材编写遵循思想*、科学*、现实*、综合*和活动*原则,采用主题单元展开,重点包括: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整合学科内容,不依赖传统德育规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融入生活主题。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功能,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编写线索,围绕提升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能力,强调生活指导,激发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改变传统教材结构,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促进自主学习,整合“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