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里的一个实践活动课,《密铺》教学反思。由于密铺是个新的知识点,可能会有老师不是很熟悉,以下是“密铺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密铺》的定义、起源及其数学价值
将图形拼砌在一个平面上。图形之间不会重叠、也没有空隙,这就是密铺平面。著名的画家埃舍尔绘画中发现许多图形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能够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而且里面蕴涵着深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所有的常规的多边形中,仅仅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能被用于密铺,埃舍尔在他的镶嵌图形中利用了这些基本的图案,他几何学中的反射、变化和旋转来获得更多的变化图案。这就为数学界打开了已和通向广阔领域的大门。
2、密铺知识的教学情况
新课程人教版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一页密铺知识,教材提供了一些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密铺并感受密铺创造的美。五年级上册来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并计算密铺图形的面积,到初中二年级再详细研究密铺图形与正多边形的角度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又考虑到是五年级的学生,对很多图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所以我把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两个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以下两点教学目标:
(1)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在*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因为考虑到在初中还会进一步研究可以密铺的条件,所以本节课只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密铺的特点,*作直观感受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2)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体会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教育论文《《密铺》教学反思》。
因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初步具有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对美有了一定的渴望与追求,在被学生一向视为枯燥抽象的数学课上引进生活中美的事物,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爱生活,爱学习的美好情感,同时也给数学教学增添几分亲和力。
课的结构:
一是创设情境,在*作中进一步感知密铺,欣赏图片,了解图片里是由哪些图形密铺而成的,理解密铺概念。
二是联系生活中的密铺在交流中感知密铺图形,通过*作来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三是自己创作密铺,并计算密铺图形的面积,巩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能力,增加数学味。最后是欣赏密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美。
在整个上课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上课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出备课思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整节课中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动手创造、交流部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像潜力是无限的,他们设计的密铺作品让我很吃惊,特别是当我把他们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时,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又让我佩服。有学生说:“我非常喜欢第2幅图,因为他的设计很有创意,把三角形不断地变化方向,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有的说:“我觉得第4幅图也很有创意,他的颜*搭配非常巧妙。”……瞧,我们的学生多么会评价人!整个过程非常活跃。
但这一节课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由于这是一节活动课,所以我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备的不够全面,在学生设计作品时缺少了必要饿指导,比如对设计没有要求大方得体,结果有的同学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图案,单由于画的小而没法展示.学具的处理和安排上还欠考虑。本节课让学生质疑的机会有点少,在课后如果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后续学习,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密度》教学反思2
我们致力于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我们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随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主进行实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迪他们的思维。通过这种探索,学生逐渐意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在导出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时,我们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确保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活动中,以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意义建构。
我们强调物理过程教学,贯穿科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分析实验数据时,我们不仅仅是直接计算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此外,我们还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使学生不必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进行计算。这样,学生逐步认识到对于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固定的,而对于不同物质,这一比值通常是不同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代表了物质的密度特*。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了比较方法和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通过与速度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比较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还能让他们领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他们会了解到这两个概念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3
《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学生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和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统一。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辩论。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向导的看法。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次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一番唇*舌战,难分高下。也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欠妥之处。导入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学生说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如果把这一环节放在学完课之后,效果会更好些。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动,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