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绝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尽管如此,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很容易使人产生精神疲劳和厌倦情绪。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危险就可能临近。如何消除这种矛盾,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此项工作的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要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在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一般*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管理的目的、范围、管理内容、检查制度、评价标准、责任追究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对突发*事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应急培训和演习规定;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等。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的策划,重点突出,反映出本校的主要重大事故风险,并合理地组织各类预案,避免预案之间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预案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最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组织预案文件体系的分类方法是按照预案的适用对象范围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三个层次,以保证预案文件体系的层次清晰和开放*。 综合预案是学校的整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学校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校的应急体系及预案的文件体系,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即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的应急而制定的。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的。它是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即以现场为目标),通常是对该类型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或重要防护区域所制定的预案。现场应急预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现场的特殊危险及其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处置中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周密、细致的安排,因此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和对现场具体处置活动的指导*。
配备机构,落实责任 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特点,学校在配备组织机构过程中,应将各部门的职责中加入安全管理责任内容,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为了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统一协调进行,学校应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领导小组的组成应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保卫部门、卫生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等。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卫生所,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保卫处,设施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后勤处,活动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在落实责任过程中,要明确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还要明确协管部门与协管责任人,使还没有,我们继续:
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构成网络,不留死角。
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首先,组织新生进行安全常识和安全法规制度的学习十分重要。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学校应邀请消防部门、卫生防疫部门以及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安全常识学习,系统地教授学生防范常识、常用设施设备使用方法和自救常识等知识;同时,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事故案例的教育影片,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法规和校内规章制度。
其次,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提高相关的安全意识、遵守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在进行实验、实习、实训、体育以及课外活动前,指导教师必须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同时,课外学生辅导员必须时刻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的认识,把安全教育长挂在嘴边,经常深入学生公寓检查安全情况,并讲解安全的重要*。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前,也应进行安全教育。
此外,坚持每年度开展重大事故应急演练活动也是必要的。重大事故应急管理需要进行经常*的演练,以检验学校应急预案实施的有效*,提高学生在重大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
最后,经常利用宣传板、校园网、校报等校内媒体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同时在对校内外环境进行经常*监测的基础上,适时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做到有备无患。
检查考核,务求实效 学校安全管理应实行“月度检查,年度考核”制度,即每月组织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或重点部位的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各有关责任部门要履行经常*检查制度,结合教学检查、学生公寓检查、食堂就餐情况检查、实训场所检查等,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如何做好生产管理工作2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优劣,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管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笔者结合单位几年来的工作实际谈一下安全管理的肤浅认识。
一、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首先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除了进行必要的正常安全教育外,还必须营造一种警钟长鸣的氛围。首先,在全局范围内建立强有力、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党政工团一齐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管理体系。其次,确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直至一线班组,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此外,还要大力开展活动,召开会议,实施“三个不”的安全生产系列活动。抓活动包括每年的“交通安全百日赛”、“安全万里行”、“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带动全年安全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管理水平。另外,坚持定期开展“月、季、年”安全专题会议,全面分析安全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实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贯彻“三个不”原则,即制定“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的有针对*措施。在生产第一线,首先仔细检查施工现场,确保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制度的落实。其次,关注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否适合工作。最后,在需要专人监护的情况下,必须设专人监护,随时提醒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规》,严格杜绝“三违”现象。
二、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对职工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时间,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掌握常用的安全知识,深入理解《安规》。设置两道关卡,一是严格审核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安规》知识,通过岗前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作技能。二是强调持证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验证,无证者不能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
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实施超前预防。为做到安全无事故,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形势,找出防范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检查。检查时要从严、从细入手,深入挖掘,不留死角,避免走马观花。坚持“宁听职工骂,不听职工哭”的原则,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对可查可不查的问题要坚决查处。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与事故苗头要进行跟踪整改,有严重的违章事件要上挂下联,上至主管领导,下至班组成员,一追到底,决不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主题。只有通过超前预防,才能及早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如何做好安全员工作3
负责定期组织职工安全教育计划,每年组织进行救援预案演练,确保员工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主导新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工艺讲解工作,提高员工对生产过程的安全认知。
接待上级进行安全检查,并协调处理相关事务,确保上级对安全工作的满意度。
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职工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监督,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检查车间和仓库是否遵循安全制度,并记录检查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主导全厂安全隐患排查,提出整改建议,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负责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员工了解正确使用方法。
按时上报安全*情况,及时汇报安全生产的关键数据。
管理门卫工作,保障厂区的安全出入。
对于发现的安全违章行为,有权责令纠正,确保安全规章的执行。
完成厂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保障整体生产环境的安全稳定。
作为一名安全员的工作思考:
树立责任意识:安全员应深刻认识到其责任重大,员工将生命安全交付给我们,因此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明白责任是工作的动力和方向。
认识工作难度: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应认识到领导交给我们这一重要任务是对我们的信任,需要充分准备并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知识。
制定具体目标和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然后通过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来指导工作,确保有具体的方向和时间表。
建立正确管理思想:安全员应关注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开办讲座、使用实际案例等方式,积极推动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强调事故案例的教育:通过生动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深刻分析原因和过程,让员工意识到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