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学会使用钢笔描红。
发现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
在括号里填写时态助词“着”、“了”、“过”。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熟记成语,并在生活中正确应用。
学会礼貌地向别人请教问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使用钢笔描红。
发现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
在括号里填写时态助词“着、了、过”。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熟记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审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目。
解释题目要求。
指导:
朗读整段话,讨论钢笔字的特点。
默读段落,思考楷书的笔法。
练习:
描红时要注意整体连贯*。
留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结构。
反馈:
评议学生的作品。
示范正确的写法。
学生再次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审题:
指名一名学生读题目。
解释题目要求:找出错别字,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指导:
读句子,找出错别字的数量。
根据句意划出错别字。
解释字义,口头纠正。
练习:
学生默读句子。
纠正错别字,例如:“带”改为“戴”,解释二者的差异。
反馈: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更正错误。
全班评议。
使用错别字重新组词,加深理解。
三、教学第三题
审题:
朗读题目。
解释在括号里填写“着”、“了”、“过”的要求。
指导:
展示句子,指名学生逐个朗读。
根据语感选择填写“着”、“了”、“过”。
练习:
选择填写“着”、“了”、“过”。
反馈:
检查填写是否正确。
同桌互相检查。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进一步理解“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审题:
全班读题,明确要求。
指导:
复习逗号、句号的用法。
认识书名号“《》”和“”。
解释书名号的使用情况。
练习:
读前三句,用书名号标出应该使用书名号的地方,并解释原因。
反馈:
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加上标点。
全班检查与纠正。
抄写句子,加上标点,并注意书名号的格式。
总结:书名、文件、报刊、文章等名称要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审题:
要求熟记成语。
指导:
正确朗读成语,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连读韵句,每排连读两个成语。
解释理解的成语意思。
解释学生不理解的成语。
练习:
诵读并记忆成语。
同桌互相背诵。
互相填空,一个人读出成语,另一个补全成语。
反馈:
朗读“开火车”成语。
成语填空。
解释成语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成语记忆竞赛,看谁能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礼貌地向别人请教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审题
揭示口语交际题目:“学会礼貌地向别人请教问题”。
读题,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
二、指导
读每个题目的文字。
展示投影片,启发学生想象:在各种情境下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三、练习
自由练习说。
指名学生尝试说。
同桌练习,根据不同年龄、身份练习交流。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指名一名学生说出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评议其是否达到。
指名学生上台分角*表演。
评议表演,考察说话清晰度与礼貌程度。
总结评价。
练习7教案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词句训练:意在巩固积累词语。写字训练:在田字格里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既要正确又要匀称。读背训练:熟读巧记《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言语交际训练:礼貌待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她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3熟记成语,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4、会文明礼貌的接待客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
她
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各自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动手帮他填写
(4)写一封回信
3、练习
(1)动手写一封简短的信
(2)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article/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主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二)《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教师范读
⑷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3、练习
⑴自由读
⑵小组读
⑶练习背诵
4、反馈
⑴检查朗读
⑵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席”“句”“达”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3、练习。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提示说话的话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学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幅图,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事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小华请阿姨进屋)
(2)出示第二幅图,老师启发:阿姨进屋后,小华是怎么做的?(小华请阿姨坐在沙发上)
(3)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启发:阿姨坐下后,小华又怎么做的?(小华给阿姨送上一杯茶和一张报纸)
(4)出示第四幅图,教师启发:王阿姨会对小华说什么?(王阿姨夸奖小华真有礼貌)
2、看图,让学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老师要求根据图意,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____________________。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指名补充后连起来读。
(三)、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扩大说的面),教师点拨。
3、分角*上台表演。
4、练习写话。
《练习7》标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3、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教学重点:
第4、5、6、7题。
教学难点:
第6题中的(1)、(4)的判断,第7题。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拼音,写词语,校对。
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用上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4、这个单元的3篇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也很喜欢?你报,大家听写,校对。
二、第二题。
1、读懂例题。“高兴”和“高高兴兴”有什么不同?
2、照样子写词语,校对。
3、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4、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叠词。
三、第三题。
1、读懂题意。
2、填入合适的词语,鼓励有不同的*,只要填得恰当。
3、填入这些词语,词组变得怎么样了?
四、第四题。
1、第1组:雄伟、雄壮
①“雄伟”、“雄壮”都有气势大、有气魄的意思,但两者形容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
②读读句子,体会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填入。
③校对,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第2组:“排列”、“陈列”
①“排列”和“陈列”都有摆放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
排列——按次序放,与有没有人没有关系。
陈列——指把物品摆出来,供人观看。
②同前一组这4句话。
3、读一读这4句话。
4、这些词还可以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5—7题。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1、读懂题意,明确填词的目的。
2、填入恰当的词语,*要力求多样。
3、交流。
(1)注意用词的贴切、生动。
(2)注意“的”、“地”的正确使用。
二、第6题。
1、读懂题意。
2、回忆学过的几种完整句的句式。
(1)谁(什么)干什么?
(2)谁(什么)怎么样?
(3)谁(什么)是(有)什么?
…………
3、判断哪几句是完整句。
4、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说说句子补充完整。
(2)补充句子。
A、可在词组前补,也可以在词组后面补。
B、可以仿照课文补充,最好能自己开动脑筋补充句子。
(3)交流。
三、第7题。
1、读懂题意。
2、读这段话,给句子编号。说说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2读这段话,同桌讨论哪几句话顺序有问题,再全班交流。
4、想想应该怎么改?交流。
5、按正确顺序读一读,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6、小结:
我们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个物品,都要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这样才能让人听明白。
《练习7》语文教案设计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小黑板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旗、*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2.练习。
《练习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使用钢笔字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像(向)已(以)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抄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
(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执法()山()()在后
()()在前一()不()扶()济()
排()解()见()勇()()义()言
唯()是()()人()贤()()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别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思考: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三、练习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3.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表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呼要符合别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练习4》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8看谁背得最快。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次教学设计在遵守此原则的基础上,力图体现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2、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情感调动,努力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观点。
关于《练习7》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
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练习7》教学设计范文8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先将读音相近的前后韵母对比读:in—ing,en—eng,然后让学生组词对比读,如·淋湿一电铃”“辛苦一幸福”等。
(3)翻到生字表,找出韵母为in或ing,en或eng的生字读一读。易读错的字再读几遭。
2.指导练习第2题。
(1)学生拼读写词语。
(2)交流反馈,自己批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出示校对*:怔住、确信、志气、仰慕、循声、久闻大名、三顾茅庐、不由自主。)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
(2)完成作业。学生如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典解决。
(3)交流反馈,井校正。井将用错的字再组个词。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2)阅读5段话,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排列句子,再读一遍。
(4)交流,校对,*是:3、5、4、2、l。
5.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反复读三句格言,讨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个别字解教师作重点辅导。逆:指听起来不顺耳;行:行为;欲:希望;施:加;维:是;恒念:经常想到。
(3)交流: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
(4)读背三句话,并将其抄录下来。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6题。
(1)读综合修改的一段话。
(2)复习各种修改符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这一段话。
(3)交流、订正。总结修改时的步骤。
2.指导练习第7题。
(1)带着问题[第(1)、(2)练习题)细细地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教师重点指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题目:乘车买票。详写的是“我”不买车票,姑姑替“我”补票这件事。略写汽车刹车时一个中年人撞了‘‘我”,“我”态度很凶,姑姑批评了“我”。
(3)三读课文,想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完成练习(3)。
*:③.赞美姑姑自觉遵守制度,不讲私情。
《练习7》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旗、*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2、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