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700字范文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2

我对书中这段话感到深有共鸣:“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曾经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许多片,其中一片渴望找到其他碎片,以重组原有的镜子面貌。一路上,由于自身的棱角,它滚动缓慢,但也因此领略了一路的美景。经过千辛万苦,它终于找到了所有碎片,实现了“破镜重圆”。然而,成为完整的圆后,它滚动得飞快,错过了路上的美景。我们都在追求完美,但恰恰是我们的不完整推动着我们追求完美,促成了另一方面的相对完整。当完美降临时,我们却有可能失去很多。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以严厉而著称,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父子关系不太好。然而,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此有了极大改观。傅聪出国留学后,与父亲的联系主要依赖书信,于是父子之情在一封封家书中流露无遗。他们通过书信共同探讨艺术,研究音乐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间那种常见的关怀,但他们之间的默契无可替代。

回想起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傅雷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他对艺术,尤其是音乐的领悟,令人钦佩。这使我不禁想到,大多数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也许这是因为文学和艺术相通吧。不同的优秀文学作品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效果;同样,不同风格的音乐也会产生相似的结果。精美的散文给人的感受如同欣赏了欢快的交响乐一般愉悦;沉重的小说则像悲伤的交响曲般震撼;幽默的随笔则带来歌剧般的优雅和无尽的思考。阅读完《傅雷家书》,仿佛置身于戏曲之中,给人不俗的氛围和回味。

整本《傅雷家书》充满了父爱的呵护和教导,读来很贴近。其中不仅充满了对儿子深沉的爱意,也展现了父亲特有的威严。有时我不禁想象,如果我能收到父亲写给我的这样一封家书,那将是何等美好的体验!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3

每一封家书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傅雷家书》更是其中的瑰宝。重新翻阅这部经典,我深感傅雷对于子女教育的独特理念和方法令人敬佩。这次的阅读让我领悟到不同寻常的韵味。

傅雷在教育儿子时,并非长篇大论、空洞的道理,而是通过书信中的日常琐事,与儿子心灵相通。他不因时空的距离而疏离,毫不拘泥,真实地表达内心想法,使得《傅雷家书》中父子之间的爱显得深沉、纯真,毫无虚伪。这是父母对子女深切的内心爱意所产生的真挚情感。

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傅雷对儿子的培养和关爱,但与此同时,他也在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以及健康等各个方面给予全面的教育。这种方法不仅让儿子了解家庭状况,还激发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傅雷的家书不仅蕴含人生哲理,还让儿子了解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对子女从不苛刻,这让我们深感触动。如果每位父母都能像傅雷一样对待子女,相信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然而,这样的父母并非多数,每位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应责备父母,因为他们在培养我们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爱。傅雷只是父母中的杰出代表,而并非要求所有父母都如此,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理解父母的付出。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之间的精神交流,是他们家庭背景的真实写照。傅雷在信中告知傅聪,他的家庭背景在*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傅雷的胞弟傅敏选编了这部实录,使其更加真实,体现了家庭的独特氛围。

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父母对在外游子的思念和关心,令人感动。这不仅表达了父母对国外子女的思念,更承载了*知识分子的民族大义,是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挚爱和关怀,还传递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艺术的追求。这是一种超越民族的艺术,同时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展现了永恒的力量。

《傅雷家书》将百年前翻译家的人品传达给我们,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些文字的记录,傅雷与傅聪、傅敏父子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残缺不全。愿这部家书永远传承下去。

在书信中,傅雷告诉傅聪,写长信并非空谈,而是有多重作用。首先,他将儿子视为讨论艺术、为父亲提供新鲜灵感的对象;其次,他希望激发儿子对音乐的思考和讨论;第三,通过通信培养儿子的文笔和思想;第四,他希望时刻警示儿子,不论是在为人处世还是其他方面。这些信件中不仅充满了对儿子的教导,也透露出傅雷在艺术和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

在家书中,傅雷不仅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还向他谈论音乐作品、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傅雷并非只期望儿子一味地训练,而是强调技巧和从事物中领悟情感,以免成为艺术的奴隶,鼓励他用心书写创作。傅雷的教导中也包括了如何面对压力、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表达了对儿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困境的关切。整个《傅雷家书》中透露出傅雷对儿子无尽的爱与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