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自李贺的《马诗》。这首诗是咏物言志的作品,堪称马诗中的经典之作。诗的前两句“沙如雪”和“月似钩”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出战场的典型景象,突显了诗人的情感。后两句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宏伟志向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向往,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天地与作者心中的抱负。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含义,感受马的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并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的情感与诗人的情志。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借助教师引导和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在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融入诗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五、教法与教具

查阅关于李贺的资料,了解背景。

课件展示。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开场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学习了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有谁能为大家展示一下,带着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教师板书课题《马诗》)

初读古诗,纠正字音

“首先,我们一起听教师范读,注意字音的准确*。”

“然后,大家自读一遍,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感知诗意

默读全诗,理解大意。

赏析前两句:“沙如雪”,“月似钩”

解释:“大漠”指广阔无垠的沙漠,“燕山”指边疆的山脉,历史上是征战之地。“钩”是战场上的武器。

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分享自己眼中的画面,激励学生用个*化的方式表达理解。

师生共同讨论:这种寂静、清冷的环境,能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引导学生思考悲凉的背景如何衬托诗人的抱负与愤懑。

赏析后两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解释:“何当”表达期望,“络脑”是马的笼头,金络脑是对马的高度重视,“清秋”指秋高气爽的季节。

师生共同思考:这匹马的形象如何体现出诗人心中渴望施展才华的迫切心情?

“诗人为何如此焦急、愤慨?”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带入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品读升华

比较《马诗》与《兵曹胡马》:两首诗虽然都写了马,但表达的情感和背景各有不同。引导学生从比对中体会两首诗的异同。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描写马的古诗,分享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2

一、全册教材内容安排

本册教科书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课文”、“习作”和“练习”四部分组成。

全册教科书共安排 7 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 3-4 篇阅读课文,共 24 篇。课文分精读和自读两种。每单元安排习作 1 篇,共 7 篇。每单元安排练习 1 个,共 7 个。

1. 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 24 篇,其中韵文 3 篇。全册教材大体上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课文,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训练。

本册教科书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 137 个,其中要求会写的 114 个,其余 23 个生字只要求认识。教科书最后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如下内容:

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旨在继续让学生认真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让学生扎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本册的样字为行楷,意在帮助学生在写好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

常用词语的训练。

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句子;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上述作业均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安排。

2. 关于作文

本册教科书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 7 课。

3. 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 7 个,每个单元后面安排 1 个。综合练习包括用钢笔描红、拼音识字、词语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又各自形成系列。

4. 关于语文综合*学习

本册综合*学习以“我的成长册”为主题。

二、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1. 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能够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培养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培养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 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 137 个生字。

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 114 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 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经过近六年的学习,本班学生对语文学科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其基础知识扎实,常常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然而,也存在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基础不够扎实,导致目前成绩不尽如人意。在本学期,我们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复习方法,以确保他们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广见闻,提升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包括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注重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通过精读课文提炼语文学习方法;

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组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素材;

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促进知识的延伸与应用。

四、主要教学措施:

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持之以恒的积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强化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和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表达真实情感和创意,培养真情实感的表达能力;

教研专题:探索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方法与实践。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单元教学。

第4~5周:第二单元教学。

第6~7周:第三单元教学。

第8~9周:第四单元教学。

第10~11周:期中复习、测试和总结。

第12~13周:第五单元教学。

第14~15周:第六单元教学。

第16~17周:第七单元教学。

第18~21周:期末系统复习和毕业测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