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高的身姿,身着细长的绿袍,向四方舒展,郁郁葱葱。叶片上浅浅的绿*逐渐褪去,深邃的绿意充盈其中,别有一番风姿。这便是生长在我们身旁两年有余的龙须兰。
最近,龙须兰硕大的根茎已经将花盆挤得水泥般坚硬,哪怕是一颗石子也找不到安放之地。为此,谢老师决定给龙须兰换上一双新的"鞋子"。
谈起来容易,实行起来却颇为不易。更换花盆,非同小可。所需的泥土、水源、宽敞的花盆、剪*和铲子,皆是必不可少的。一切准备就绪,唯独缺少最后的"换鞋"一环。
谢老师和周佳乐费力地将角落里的新"鞋子"搬来,只见这双"鞋子"非塑料制成,而是精致的陶瓷。其厚实的外壁上雕刻着兰花的素雅图案,与我们的龙须兰相得益彰。穿上这双新"鞋子",龙须兰定会更加高雅。谢老师捡起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底部的排水孔上,以防止土壤从中泄漏。
终于,开始了关键时刻,帮龙须兰脱下旧"鞋子"。谢老师蹲在地上,左手托着花盆,右手持剪*。为了保护龙须兰的根系,谢老师不得不剪掉旧花盆。她先在旧盆上切开四条缝隙,试图提起茎干,但却难以移动,或许是因为它们在一起生活久了,已经产生了感情,不愿轻易分离。谢老师只能用剪*将旧花盆剪成碎片,塑料过硬,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她花费了足足五分钟才成功脱下旧"鞋子"。
接下来,谢老师准备将龙须兰移植到新花盆中。她右手捏着茎干,轻轻提起,此时我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盯着,生怕龙须兰一不留神摔倒,定会痛苦不堪。同学在一旁焦急地催促:"快放下,快放下——"。谢老师迅速而稳健地将龙须兰移入新盆中,站在盆的*。她呼唤着周佳乐前来帮忙,示意他小心翼翼。谢老师弯下腰,在花盆周围倒入土壤,用铲子压实,最后浇上清水,整个过程终于圆满完成,谢老师已是满头大汗。
我凝视着焕然一新的龙须兰,它似乎更加生机勃勃,叶片更加翠绿,茎干更加挺拔,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彩。龙须兰——我们的好伴侣,让我们共同成长茁壮。
龙须兰400字小学生作文2
新学期,我发现陪伴同学们两年的龙须兰已经比以前的长高了,长大了许多。
龙须兰的叶子十分茂密,最下面的叶子是墨绿*的,往上一点是淡绿*的,最上面的叶子是新长出来的,所以是嫩绿*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龙须兰已经陪伴我们两年了,个子也是原来的两倍,自己的“腿”——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粗,导致原来的盆子太小了,不好继续生长了。
谢老师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于是发动大家带一个大盆子,邢运涛听了就从家里带来了一个陶瓷的大花盆,而且还是三个人一起搬来的呢!
谢老师下午一来,就带着周佳乐去挖泥土。泥土挖回来了,谢老师把以前的塑料盆剪开,一剪开我就吓了一跳,这根也太多了吧,又粗又多,而且这些泥土成了之前塑料盆的形状了。
谢老师把带来的花盆放在地上,先把土放在绿盆子里,然后用水浇湿,放上龙须兰,最后把其余的泥土放上去,压平。
龙须兰终于换了双新“鞋”,我相信它和它的主人都非常开心!
双龙洞作文3
五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览了北山的双龙洞。从金华城出发大约五公里到达罗甸,经过罗甸之后,道路逐渐蜿蜒进入山间。山上满是绚丽的映山红,无论是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里的杜鹃更有生机。此时油桐也盛开着花朵,一丛丛、一簇簇,相当壮观。山上的沙土呈现出粉红*,这种颜*在其他地方似乎很少见。粉红的山体、各种*彩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象。
一路上,伴随着潺潺溪水的流淌。随着山势的变化,溪水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溪水的声音也随之变化。约行至山中五公里处,便来到了双龙洞口,这条溪流便是从洞中流出。
站在洞口仰望,高耸入云的山峰显得异常壮美,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洞口宽敞,犹如一座桥洞,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踏入洞内,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礼堂,四周是高耸的石壁,头顶是高高的石顶,仿佛能容纳上千人举行盛大的会议而不显得拥挤。泉水从洞口的右侧缓缓流出,形成了外洞。
在外洞寻找泉水的源头,发现原来是从左侧石壁下方的孔隙中流出。虽然这个孔隙不大,但足以容纳一只小船进出。这样的小船有多小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好合适,再多一个人就无法容纳,可以说是相当小了。船两端系着绳子,管理人员先是在内洞拉绳子,让船进入,然后在外洞的工人拉着另一端的绳子,船便缓缓驶出。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自仰卧在小船中,感觉从头到脚几乎都贴着船底,才轻声说了一声“行了”,船便开始慢慢移动。眼前一片昏暗,但仍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仿佛在向我靠近。我甚至觉得稍微抬起头可能就会碰到额头,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船终于登陆,我们来到了内洞。
内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即便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亮很小的范围,其他地方仍然笼罩在黑暗之中,让人难以想象其广阔程度。工人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映入眼帘的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去,感觉有些像,因为它们盘绕在那里,似乎随时都要飞腾而起。但又因为这些双龙是自然形成的石钟乳,没有经过人工雕琢,所以叶老说有些像,也算是对它们的肯定。
其次,洞内还有许多石钟乳和石笋,形态各异,大都可以根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甚至宫殿、器物,共有四十多种。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不仅形态多变,而且颜*各异,即使不深究其象征意义,单纯欣赏它们的美丽也是一种享受。
在洞内转了一圈,发现内洞比外洞要大得多,大约有十几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右缓缓流淌,轻柔的水声在深黑的石洞里回荡。我排队等待,再次仰卧在小船里,驶出了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