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对象
XX年9月新加入我校的张三、李四老师。
二、培训目标
1. 帮助张三、李四老师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使其适应教学环境,熟悉教师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自信心。
2. 加强张三、李四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
3. 引导张三、李四老师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掌握班级管理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与技巧。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 培训内容
(1)为张三、李四老师提供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改革动态等方面的学习,重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班主任工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2)要求张三、李四老师完成上级布置的教学实践任务,具体包括:
a. 听课30节以上,并撰写详细的听课记录与心得体会。
b. 指导林晨老师的班级管理,同时提供课堂教学常规的指导,并撰写评析意见。
c. 完成两次课堂教学考核,第一次为教研组汇报课,第二次为校级公开课,同时评定林晨与柯颖老师的教案、听课记录及考核课等成绩。
d. 学年结束时撰写一篇教育或教学相关论文。
2. 培训形式
培训结合学校课题研究,通过课前辅导与课后跟踪,采用校本培训模式进行。
四、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 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将定期检查新教师的培训进度,确保每项培训任务如期完成。重点监督指导教师的工作,确保他们在思想和业务上对新教师提供持续支持,做到听课、观课、辅导、帮助全程跟进。
2. 学校将组织两次课堂教学评估,安排一次教研组汇报课和一次校级公开课,评定新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考核课等相关成绩。
五、师徒安排
- 张三老师由王小红老师带领
- 柯颖老师由李小明老师带领
六、学校培训工作安排
1. 11月-次年4月完成校本培训20学时。
2. 9月-次年5月完成教学综合实践活动60学时。
3. 11月-次年4月组织听课活动,了解新教师对新课改的课堂实施情况。
4. 次年5月-6月上旬,由学区组织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在这一学期,我负责教授初三50、51、52三个班的化学课程,共有学生 人 。这些学生来自城乡,学业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基础扎实,成绩优秀,而也有少数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我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在进入现代社会后,所需具备的化学基础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顺利适应现代生产、学习、工作与生活。从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实际出发,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教材内容涵盖了金属和有机物、空气与水污染防治、硬水、*能源的利用、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等话题,紧扣实际需求。
教材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不仅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巩固化学概念,还特别设计了9个选做实验和若干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其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实际*作,提升实验技能,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自然及社会现象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增强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
2.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其综合能力。通过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常见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础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进行安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社*需的综合素质。
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计划3
一、作为专职音乐教师,我深知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充电的重要*。因此,除了日常的备课和上课,我将保证每天有固定时间进行练声和练琴。通过不断的练习,我力求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确保自己的专业技能不因年限增长而退步。
二、我将更加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我会定期收集最新的专业理论资料,不仅提升自身素质,也能将这些新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分享给学生们。
三、每天关注时事新闻,及时了解国家及社会动态,是我认为每一位合格教师都应具备的素质。这不仅有助于我与时俱进,也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考。
四、我将坚持每周摘抄,特别是针对热点问题、专业技能、师德等方面的文章。通过摘抄,提升自我修养,同时也能从中获取新的灵感与启发,不断提升自己。
五、用心备课和多听课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只有用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在新学年,我将积极参与同行的课堂观摩,特别是向优秀教师学习,通过互相交流,不断发现并改进自身的不足,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