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浯。
p?nxu?n b?ol?i zh?hu? n?ngji?
( ) ( ) ( ) ( )
g?ngdi?n y?ny?ng d‰?n c?ngy”
( ) (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气魄()() 神()气()
金碧()() 殊()拼()
3、选择词语全对的一组是( )
a.呼应、囤兵、堡垒、打仗
b.肩膀、知慧、凝结、柱于
c.宫殿、掩映、堤岸、气概
d.端详、鸟瞰、匀称、金壁辉煌
4、给下列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写字组词。
敢:______( ) 疑:______( )
充:______( ) 巩:______( )
5、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
(1)长城 世界遗产 * 文化遗产
(2)临潼 兵马俑 将*俑 西安
6、把我国的世界遗产名称与相对应的城市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莫高窟 *
避暑山庄 苏州
布达拉宫 敦煌
园林 承德
明孝陵 *
天坛 南京
7、按课文内容埴空。
(1)___________的树丛,掩映着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琉璃瓦屋顶和___________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
(2)游船、画肪在湖而慢慢地___________,几乎不留一点儿___________。向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望见几座古老购___________和城里的___________。
8、根据诗句的上半句,选择相对应的下半句。
(1)“树红树碧高低影”,下半句是( )
a.一径竹*云满地 b.烟淡烟浓远近秋 c.半帘花影月笼纱
(2)“清风明月本无价”下半句是 ( )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一城山*半城湖 c.近水遥山皆有情
二、用序号标明下面句段的顺序。
( )鸽子两眼注视着高空,对喜鹊说:“不!我们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
(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下面。
( )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在低空飞翔,便喳喳地叫道:“世界正数我飞得最高了。”
( )喜鹊抬头一看,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和彩云并肩飞向远方”
(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清脆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上一望,可不,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
( )“啊!”是这样”喜鹊有所省悟,把双翅一拍,飞向新的高度:
( )它伸长脖子朝上喊道:‘‘鸽兄,看样子数你飞得最高了。”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ng)立在半山腰上,黄*的琉(li’)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g?)。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昆明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中,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它。
四、习作。
题目:迷人的——
要求:1.写一处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点.
3、字数不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2
语文学不好不能成就大业。学好语文可能成为作家、歌唱家、自然科学家、帝王将相。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注拼音、写汉字(8分)
家juàn()shù()守hé()家团聚qióng()楼玉宇
撺掇()佞臣()邪魔鬼祟()泅水()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划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我国有广阔的陆地国土,①还有大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②要不要保护我们的蓝*国土是我们的责任。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
修改一:
修改二:
3、默写。(8分)
(1)但愿人长久
(2)四面湖山归眼底
(3)青山有幸埋忠骨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5)后天下之乐而乐
(6)青天有月来几时
(7)《水调歌头》一诗中,作者积极处世态度战胜消极遁世态度诗句是:
4、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的知识,删改下面句子,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待修改的句子: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步赢得自我。
下联:
5、古诗赏析(8分)《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十五夜:秋思:(2分)
(2)诗的前两句写出望月之景,有何作用?(3分)
(3)诗的后两句是咏月怀人的名句,为后人所称道,试赏析其妙处。(3分)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阅读《社戏》片段,回答6-10题:(22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6.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月*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
7.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的特点。(6分)
8、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有何作用?(4分)
9、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4分)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10、本段主要写月夜出航,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4分)
(二)阅读《本命年的回想》,回答11-16题:(28分)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11、文章开篇引用“二十四节”歌,为了衬托____________,突出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6分)
12、文中“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句中的“发烧”原指发热,本文中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分)
“发烧”:指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13、文中多处语言生动传神,富有蕴味,如:“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一句,富有节奏感,具有音乐美,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突出了土炕热的程度,也写出了其家乡运河一带独特的风土人情。请从文中自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
原子:
赏析:
14、课文第四节,写了春节来临前乡村里十件习俗,习俗虽多,但不繁杂,作者是采用什么顺序将其组织在一起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5分)
15、文末“今年岁逢*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句中“*子”是什么纪年法?“高龄”加引号表示什么?(4分)
16、生活中,人们习惯称30岁为“而立之年”,50岁为“知命之年”,那么40岁、60岁又称为什么呢?(4分)
40岁:
60岁:
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升测试题3
老师交完学生知识,需要找一些习题给学生做练习,为方便老师们找找,百分网小编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提升测试题,可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一、看拼音,写字词。
二、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画“√”。
快乐()长大()爸爸()妈妈()树林()祖国()
三、看名称,写笔画。
横____竖____捺____横折____撇____
四、连一连。
五、加一笔,变新字。
六、一字组多词。
七、比一比,再组词。
八、填一填。
“个”共_____画,笔顺:____________。
“天”共_____画,笔顺:____________。
“土”共_____画,笔顺:____________。
九、写句子。
例:小河是鱼儿的家。
1.蓝天是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
例: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老师、同学。
3.爸爸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天地。
(一)课内阅读。
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地长大。
1.“我”有一个________的家。
2.用“快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暖的家”是什么样的?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爱
袋鼠爱它的乖宝宝,怎么爱?
胸前缝个大口袋,整天抱着不离怀。
老虎爱它的乖宝宝,怎么爱?
用嘴叼(diāo)着使劲摔(shuāi),越摔它越长得快。
青蛙爱它的乖宝宝,怎么爱?
生下扔掉不理睬,让它自己去成才。
1.儿歌写了哪几种动物爱宝宝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袋鼠是怎样爱宝宝的?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来。
十一、看图写话。
下课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请你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