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在眉州的象耳山下,有一条叫磨针溪的小河。传说李白小时候就在那里的象耳山下读书学习,每天课间的时候就到磨针溪边玩耍*。
李白小时候很顽皮,上课常常三心二意。不是玩玩手中的玩具。就是看看蓝天。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李白听到窗外鸟儿的歌声。就放下书本,趁老师不注意,跑出去逗鸟玩儿。
李白看见了一只大白兔从身边跑过,李白看见了就去捉兔子。不知不觉到了磨针溪边,看见了一个茅草屋。旁边坐着一个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一个铁杵。李白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绣花针。”“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吗?”“当然”老婆婆说。“可是铁杵那没粗什么时候才能磨得像绣花针?”李白疑惑了。老婆婆说“水滴能把石头滴穿,愚公都能移动大山,为什么铁杵磨不成针?”
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羞愧难当。他看了看老婆婆,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学校。从那以后他在也没逃学,成绩一天一天的提高让老师同学很惊讶。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
磨杵成针2
【后的版本】 【成语名字】磨杵成针 【汉语拼音】móchǔchéngzhēn 【成语解释】 杵,是舂米、捣*时用的棒槌。“磨杵成针”指将铁杵磨成针。典出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后用“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努力,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 【成语典故】 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中有记载:磨针溪位于象耳山下。相传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学,学业未成,便中途离去了。在离开的路途上,经过一条小溪,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在磨铁杵。李白好奇地问老妇人在做什么,老妇人说她想把铁杵磨成针。李白深深地为老妇人的毅力感动,于是返回学堂,从此发愤读书,终于有所成就。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磨杵成针”,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努力去做,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 【成语注解】 1、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个*率真豪放,以诗才著称于世。 2、老妇人:年老的妇女。 3、杵:舂米、捣*、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棒槌。 4、有志竟成:意志坚定就能达到目标。 【成语出处】 明代杨慎的《七星桥记》中有:“人心若坚,神功可冀。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阎?椤?rdquo;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比喻只要有恒心、努力,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成功。 使用类别:用于表述“努力不懈”之意。 【磨杵成针造句】 1、读书、学习都应该有磨杵成针的精神。 2、磨杵成针靠的是坚持,而非力量。 3、想要精通一门学问,必须具备磨杵成针的毅力。 4、他凭借磨杵成针的毅力,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5、只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6、他决定花时间、下功夫,以磨杵成针的毅力赢得心爱之人的芳心。 7、求学、从事工作都要具备磨杵成针的毅力,不可急于求成。 8、你思维敏捷,只要肯坚持不懈,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9、在做任何事情时,除了磨杵成针的精神,还需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获得好结果。 【近义词】有志竟成、滴水穿石、磨穿铁砚 【参考词语】磨杵作针 【汉语拼音】móchǔzuòzhēn 【成语解释】即“磨杵成针”。见“磨杵成针”条。 1、明代黄淳耀《自监录一》:“耐心持久,如磨杵作针,不计岁月,此用功样子也。” 2、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五.颐养部.行乐第一.夏季行乐之法》:“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尘入土。” 【参考词语】铁棒磨成针 【汉语拼音】tiěbàngmóchéngzhēn 【成语解释】即“磨杵成针”。见“磨杵成针”条。 1、《黄绣球.第一○回》:“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得迟,实在收效最速。” 【磨杵成针的成语故事】 南宋祝穆所撰写的《方舆胜览》中记载:相传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学,学业未成,便中途离去了。在离开的路途上,经过一条小溪,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在磨铁杵。李白好奇地问老妇人在做什么,老妇人说她想把铁杵磨成针。李白深受其毅力感动,于是返回学堂,是的,以上就是后的版本。需要再做些什么修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