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标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1. 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理。

2. 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具

演示用: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

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

橡皮膜

压强计

水、盐水

200mL 的量筒

玻璃板

练习题 2 和习题 9 的装置

学生用:

压强计

200mL 的量筒

水、盐水(每两位学生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 定义压强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单位和含义(15 帕斯卡的意义)。

二、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液体是否具有压强?如果具有,其分布规律如何?

三、新课讲授

1. 演示实验

(1)演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少量水倒在平放的玻璃板上,观察水的散开情况。

(2)演示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将水倒入端部有橡皮膜封闭的玻璃圆筒和侧壁有橡皮膜封闭的玻璃圆筒中,观察橡皮膜的形变。

2. 学生分组实验

(1)提出研究问题: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其规律如何?

(2)介绍压强计并演示其工作原理。

(3)讲述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作

一部分学生用水,另一部分学生用盐水,记录不同深度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

3. 课堂讨论

液体内部是否具有压强?

液体内各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之间的关系?

液体密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4. 总结

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课堂讨论,归纳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并在黑板上板书总结。

四、归纳小结

表扬学生认真实验和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继续发扬研究精神,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五、课堂练习

演示并讲解习题 1 和习题 9 的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解答演示实验中的观察结果。

六、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 1 和习题 9 的实验解释。

完成练习题 2 和习题 8。

大气压力实验周记400字2

今天在科学课上,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惊奇的实验。他拿出了一个红*的脸盆,脸盆里放着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然后问道:“有没有同学能够将这个装满水的杯子倒过来,而且保证水不会漏出来呢?”一位同学高声回答:“可以用手盖住杯口倒过来。”另一位同学则抢着说:“可以用塑料薄膜盖住杯口再倒过来。”然而,当李老师尝试这两种方法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同学们摸着头想不出其他办法。

就在这时,李老师突然拿起一张白纸和一枚大头针,装模作样地说:“只要在纸上扎几个孔,水就不会漏出来了。”同学们小声议论着,有些人认为可能,有些人则认为不可能。李老师随后将纸扎成了麻花状,然后将扎满小孔的纸盖在杯口上,同学们好奇地凝视着杯子,期待着奇迹的发生。李老师一手轻轻按住纸,另一手紧紧抓住杯子,迅速地将杯子倒过来,然后慢慢地松开手,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没有一滴漏出来。“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但是,倒过来的杯子为什么水不漏出来呢?当大家都好奇不解时,李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水具有张力,会形成一层薄膜将小孔封住,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水就不会漏出来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体验到了动手做实验的乐趣,还学到了新知识,真是意义非凡。

压力传感器实验报告3

灵敏度s=(549+493.5+440.5+383+329.5-273.5-218.5-164-108-56)/10/5=27.51(mv/kpa)

实验步骤:

1、

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实验模板的支架上,根据图8连接管路和电路(主机箱内的气源部分,压缩泵、贮气箱、流量计已接好)。引压胶管一端*主机箱面板

图8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压实验安装、接线图

上气源的快速接口中(注意管子拆卸时请用双指按住气源快速接口边缘往内压,则可轻松拉出),另一端口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引线为4芯线:1端接地线,2端为u0+,3端接+4v电源,4端为uo-,接线见图8。

2、实验模板上rw2用于调节放大器零位,rw1调节放大器增益。按图8将实验模板的放大器输出v02接到主机箱(电压表)的vin插孔,将主机箱中的显示选择开关拨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rw1使放大器增益k=20,再仔细调节rw2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

3、合上主机箱上的气源开关,启动压缩泵,逆时针旋转转子流量计下端调压阀的旋钮,此时可看到流量计中的滚珠在向上浮起悬于玻璃管中,同时观察气压表和电压表的变化。

4、逐步调节流量计旋钮,使气压表显示某一值,观察电压表显示的数值。记录数据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