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活动,期望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以及整体健康的重要*,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中;
2. 初步掌握本学期学习的各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3.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能够展现公正、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并与同学们保持友好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包括:
1.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体能发展;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田径:跳跃项目
3. 体*:体*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球类:篮球与排球基础技能
5. 韵律*
6. 太极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速度与爆发力发展的敏感期,整体活泼好动,具备较强的体育活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与集体意识。特别是女生在此阶段进入了身体快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学生因生理变化如月经初潮,可能产生对体育课的抵触情绪,需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关心。本学期教学重点将在提高学生的速度与爆发力素质上做出更多的练习与培养。
四、本学期预期学科教育目标
1. 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并能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 运动技能:掌握太极拳技能,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熟练掌握篮球、排球等球类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自如地运用;理解游戏中所要求的动作标准与技巧;
3. 身体健康:提升柔韧*、灵敏*、力量与速度等综合身体素质;了解并能够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做到自我调节与适应;
4. 心理健康:正确理解体育活动对自尊与自信心的影响;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够表现出积极、愉悦的情绪;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树立团队精神;
5. 社会适应:能感知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区别,并能够按顺序轮流使用公共运动设施;在体育活动中,乐于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并注重与他人建立*关系,发展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
五、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三段六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
2. 结合大课间与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与能力;
3. 实施“体委轮流制”,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营造互帮互助、传帮带的教学氛围;
5. 通过合理设计游戏与比赛环节,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动力。
六、教学进度
| 周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
| 第一周(3.1-3.2) | 一、素质练习;二、立定跳远 | 2 | 身体素质练习 |
| 第二周(3.5-3.9) | 一、立定跳远;二、球类运动 | 2 | 立定跳远考核 |
| 第三周(3.12-3.16) | 广播*复习 | 2 | |
| 第四周(3.19-3.23) | 一、推铅球;二、推铅球 | 2 | |
| 第五周(3.26-4.1) | 一、推铅球考核;二、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 2 | |
| 第六周(4.5-4.6)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 1 | |
| 第七周(4.9-4.13) | 快速跑;太极拳 | 2 | |
| 第八周(4.16-4.20) | 一、快速跑;二、韵律* | 2 | 速跑考核 |
| 第九周(4.23-4.28) | 一、身体素质练习;二、韵律* | 2 | 游戏课 |
| 第十周(5.2-5.4) | 理论课:你的身体健康吗? | 2 | |
| 第十一周(5.7-5.11)| 一、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二、排球比赛 | 2 | |
| 第十二周(5.14-5.18)| 耐久跑练习 | 2 | |
| 第十三周(5.21-5.25)| 耐久跑练习 | 2 | |
| 第十四周(5.28-6.1) | 耐久跑考核 | 2 | |
| 第十五周(6.4-6.8) | 太极拳复习 | 2 | |
| 第十六周(6.11-6.15)| 期末考试 | | |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书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围绕学生的体能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求,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身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兴趣及健康情感,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潜力,推动其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奠定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各班学生的体质水平各异,部分学生通过较少的锻炼即可取得优异成绩,而一些学生即便付出更多努力,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果。这一现象亟需在课堂上深入探讨,同时也应在评价机制中加以考量,确保评价更加科学、公正。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及评估锻炼效果的基本原理,理解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通过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体育动作,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质测试,力争达到优秀水平。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乐于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正确看待胜负,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通过游戏与比赛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难度较大的或抽象的动作,可以在课堂内进行详细讲解,辅以挂图、电脑或幻灯片等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实践,培养其创造力与动手能力。遇到雨天时,可组织室内活动并教授相关的体育常识,如预防运动伤害的措施等。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观摩高年级体育课,激发他们提出对教师授课水平的新要求,通过不断变换形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吸收能力。为更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制定以下教学措施:
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材,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2.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精心备课,确保每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4.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每节课都有实质*的收获。
5.合理使用体育器材和设施,强化学生体育活动技巧的培养。
6.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以增强体质为目标。
7.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8.加强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进度及内容
周次 | 教学内容:
课程引导
武术*游戏:20米迎面接力
武术*游戏:截住空中球
武术*:队列练习
30—50米短跑游戏:素质练习
障碍跑(30米—40米):选修内容
小球类活动游戏:运球接力
轻物掷远:小排球垫球(自抛自垫)
2×30米接力跑:小排球
立定跳远游戏:运球、传接球
投掷跑:50米快速跑
健康知识游戏
耐久跑素质练习
投掷与健康知识
定距离跑游戏
跳跃拓展与延伸
质量评价与潜能开发
复习与考核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在六年级教授两个班的学生已有六年。他们逐渐习惯了上课的要求,并正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我们着重发展他们的灵敏度和柔韧*,并且需要加强速度方面的训练。从我对学生的了解来看,他们在柔韧*方面表现不错,但在体能训练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未来我们将增加更多速度训练,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体育课程的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精心编写。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小学六年级的课程标准,体育课程主要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展开。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主要集中在走和跑的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全面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还围绕学校的趣味运动项目展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体育课程和锻炼对身体的好处,掌握一些简单的健康保护常识和方法。 2、学习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提升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3、享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五、教学方法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精讲和多练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2、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和自主锻炼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
六、教学措施 1、注重“三基教学”,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2、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3、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安排课程密度和运动量,确保教学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