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分钟》课文讲的是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相关的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学目标:

《一分钟》语文公开课教案

知识目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识9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识9个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知道时间有多宝贵。

2、了解为什么多睡一分钟会迟到20分钟。

3、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2、板书课题:一分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给大家提个重点。“背”是多音字,在“背着书包”bēi,不读bèi。“钟、迟”读翘舌音。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叹、悔。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决、海—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检查认字情况:

(1)同桌互相检查读书情况,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2)请六位同学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5、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自由谈)应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教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放在学生初读前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再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心理;然后派代表到全班交流;最后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整整迟到了望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小组讨论:让大家感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四)总结全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我知道了一分钟的重要*。

学生乙:我知道了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一分一秒钟。

2、老师总结:同学们一分钟虽然不是很长,但它能做许多事情,珍惜每分每秒,才能收获成功。

(五)板书设计:

一分钟

多睡1分钟——过十字路口——乘公共汽车——到学

(晚了)  (晚了)

校上课——迟到了20分钟。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节配乐朗读课文,师生评仪。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自主识字:《一分钟》优秀教学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包:里边是巳,不是己;

钟: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

迟: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闹:的“门”要写得稍大一点。

(三)指导书写

悔:第六笔“撇折”、第七笔“横折钩”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不要缩得太小。

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的小一些,位置偏上。

(四)扩词练习:

学生记分说:

欠:欠钱 亏欠 欠情

钟:时钟 钟表 闹钟

零:零声 响零 零花钱

悔:后悔 悔过 反悔

迟:迟到 迟来 推迟

(五)板书设计

欠哈钟闹零元叹悔迟

(六)课堂练习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hāqiànnàozhōnghòuhuíchídào

( ) ( ) ( ) ( )

2、组词练习

钟() 零() 悔()迟()

《一分钟》公开课教学设计2

《一分钟》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本篇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认识。本文正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和创造*。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加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钟、零”等9个字,会写“叹、迟”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轻声、停顿给朗读带来的美感。

3、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画面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朗读。

2、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我和你们的数学老师吵架了!是这样的,我做了一道数学题,可是你们的数学老师说我做得不对,于是我们就吵起来了。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帮我看一下,究竟是我对,还是你们的汪老师对。(板书:1=20)我的这道数学题对不对呀?

师:啊?为什么不对?谁能说说。

师:大家都认为朱老师的这道算式是错的,不过我相信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会有很多小朋友认同朱老师的说法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读课题,师板书,重点讲解“钟”字的写法。

2、生初读课文。

3、好了,现在,认为1等于20的小朋友请举手。那现在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指的是什么?20指的是什么?(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构成:1分钟=20分钟。)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早晨闹钟响时,元元是怎么做的?自由朗读。

2、学生演示打哈欠,理解意思。

3、重点研读“再睡一分钟,就一分钟”,感受元元没睡够,体会元元的不在乎。过渡:可是,事情真的像元元想的那样吗?他发生了什么事?

(二)精读第五、第六自然段

1、出示图片:红着脸,低着头的元元。说说元元此刻的心理。

2、学生扮演元元迟到的场景,体会元元的尴尬。

过渡:元元明明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再读课文,看看他把时间丢在哪儿了?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重点读“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

2、开火车读“很快地”。

过渡:错过了绿灯,元元还会遇到什么状况呢?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又叹了口气”,读出了什么(感觉更后悔了)。

2、其实一个红绿灯交替少数是一分钟,大多数都是半分钟。可是为什么半分钟元元却觉得好一会呢?(生再读这一句,体会元元着急的心理。)

3出示图片:元元看到公交车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他是怎么跑?怎么喊的(演一演)。

4、即便再怎么追赶,汽车还是开走了,此刻元元心情怎样?读出他的心情。

过渡:没赶上公共汽车,元元会怎么做呢?

(五)精读第四自然段

1、体会“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这句话里元元焦急的心情。

2、学生扮演背书包走路的元元,体会元元步行的辛苦。

3、元元最终明白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联系生活

1、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7.一分钟

多睡迟到

1分钟=20分钟

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的时间的宝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就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首先,激趣导入。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形成初步的感受。其次,读课文。《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教学中我以“元元把时间浪费在哪了”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

再次,结合学生的表演,入情入境,体会元元的焦急、悔恨。

最后,巩固与拓展。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并把“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作为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内容。

整节课下来,我特别感谢二(1)班的汪美玲老师,在上这节公开课之前,我曾借她的班级试上,是她帮我听课,给了我许多很好的提议,真心感谢她。

但是由于自己以前一直教的是初中英语,缺乏上小学语文的经验,本来很完整的教学流程,结果漏洞百出,留下了很多遗憾。特别是引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本来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实际教学中仍没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激发起来,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所以这堂课的效果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

通过本次公开课,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确定了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用心教育,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认识分数》公开课教案3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生:喜欢)我们来猜一下数学谜语吧。第一个谜语:考试成果(打一个数学名词)。

生:分数。

师:你真聪明。我们再看一个:再见了妈妈(猜一个数学名词)。

生1:毕业。

师:跟妈妈再见,你就毕业了。(众笑)

生2:分数。

生3:上学。

生4:分数线。

师:有点接近了,很靠近了啊。

生5:分子。

生6:分母。

师:与母亲分别,就是分母啊。有意思吧,再来一个怎么样?成语“七上八下”(猜一个数)。

生1:78。

生2:15。

生3:。

师:同意吗?(生:同意。)请同学们在心里想一下,八分之七怎样写?好了,准备上课。

【一、情境引入,引发考虑】

师:刚才我们猜出的三个谜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呢?(生:分数。)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我们都知道小猴喜欢吃水果,猴妈妈给4个小猴子带来了两盒水果,小猴可激动了。我们打开看看。呀!是苹果。有几个苹果?(生:一个)。把一个苹果分给4个小猴要怎么分才合适呢?

生1:分4份。

师:随便分4份吗?

生2:要平均分4份。

师:这个词加得好。是什么词?(生:平均)

师:平均分就是4份一样大小。那么每个小猴分得多少个?

生1:。(师:谁的?)这个苹果的。

生2:就是一小块。

师:一小块,就是多少呢?(生:)

师:是个什么数?(生:分数。)大家学过分数吗?(生:学过。)什么时候学过?(生:三年级上学期。)

【二、学习新知,*作探究】

师:你们只学了一个分数吗?为什么只用了,不用别的分数表示?

生3:因为把一个苹果分成了4份,一个小猴拿走一份,所以用表示。

师:谁能补充一下?

生4:平均分成四等分。

师:因为平均分了4份,一个小猴就吃了,假如平均分了5份呢?(生:)

师:现在再来看看第二盒苹果。也要分给4个小猴,要想分得公平,必需怎么办?

生1:把它平均分成4份,然后每只小猴分一份。

师:每个小猴还是得到这盒苹果的,那你们猜猜有几个?

生1:2个。

生2:1个。

生3:4个。

生4:3个。

师:不论有几个苹果,猴妈妈要公平,都要平均分4份,每人分1份。

(师打开盒子,有8个苹果)

师:有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要怎样分?

生1(*作):

生2(*作):

师:虚线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让我们很快看出平均分成了几份。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刚才一个苹果其中一份是它的,现在我们分8个苹果,其中一份还用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有4只小猴,要平均分4份,每猴得1份,所以用表示。

师:不同的是第一个是谁的?(生:一个苹果的。)第二个是谁的?(生:8个苹果的。)

师:请看大屏幕,现在有几个苹果?谁能把它平均分4份?

生1(*作):

师:谁能说说哪是它的?(生上台指出)也说是说每一份都可以看作它的。现在想一想:苹果由1个变成8个,再变成12个,为什么还是用来表示?

生1:因为有4只猴子,要平均分成4份,或者说四等份,每只猴子拿一份。

师:因为仍然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4份,每1份就是它的。不论有1个苹果,还是一些苹果,只要你把它们平均分了4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

师:有20个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生:)200个呢?(生:)20000个呢?(生:)不论有多少个苹果,只要平均成了4份,每份就是它的。

【三、抓住实质,辨析提高】

师:以前我们只分一个物体,现在我们会分多个物体。现在我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习题)

师:第一题中红*局部占这个圆片的几分之几?

生1:因为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一份都占。

师:第二题中红*圆片占这些圆片的几分之几?

生2:红*圆片占这些圆片的。

师:第三题中红*圆片占这些圆片的几分之几?

生3:还是。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4:还可以表示成。

师:有反对的吗?

生5:不能。因为图上画的虚线只分成了5份,没有分成10份。

师:你赞同是吗?为什么会想到是呢?

生:因为他没有看虚线。

师:虽然有10个圆,并没有平均分成10份,只平均分成了5份,所以用来表示。假如让你把图改一改,改成用表示,该怎么改?

生(边说边*作):把每个圆片分成1份,再把2个涂上红*。在中间再加一条虚线。

【四、趣味练习,活学活用】

(考考你,大屏幕出示)

师:孙悟空神通广大,有七十二变。小朋友们你们说“变”他就变。(生:变)涂*的猴子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因为平均分成了3条。

师:说变他就变。(生:变)现在涂*的小猴子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因为平均分成了6份,涂*的占1份,所以用表示。

师:说变他就变。(生:变)现在涂*的小猴子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涂*表示1份,假如平均分就是12份。

师:我没看到12啊,哪里有12啊,你是估算的吗?

生(边说边指出):一共有3竖条,每条可以平均分4份,我是算出来的。

师:一共有3竖条,每条有4份,加上一点虚线就看出来了。

【五、巩固效果,拓展思维】

师:下面你们自身变吧。请拿出练习纸。先签上大名,看第一道题。(生读题)

师:要我们做哪几件事?

生:分一分,涂一涂

师:第一,看分数;第二,分一下;第三,涂一下。

生做题后,师生一起讨论并订正。

师:挑战难度大的吧,看第二题,有12个小方块,谁用不同方法,写出不一样的分数。

生*作,师巡视,展示不同的方法并评价。

【六、总结交流,回顾反思】

师: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把分数学得更好了。

生2:让我们知道了分分数有更多的方法。

师:上学期我们只学了分一个东西,今天我们学习了分许多东西。不论是一个东西,还是很多东西,都要将它们平均分,要看分的份数,看表示的份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