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30是一个数的3/4,这个数是()。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参考(汇总9篇)

(2)2吨增加1/2吨是()吨,增加它的1/2是()吨

(3)比300少15%的数是()。

(4)小红做语文作业用1/3小时,做数学作业用1/2小时,做作业一共用了()小时。

(5)植树400棵活了380棵,成活率是()。

(6)六(1)班有21个女同学,20个男同学,女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7)五(4)班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比男生少()%。

二、解答应用题。

(1)山区沟子北小学植树,六年级植树占总数的13%,五年级植树占总数的12%,这两个年级共植树325棵,这个小学共植树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学精密仪器厂为科研部门生产一批微型零件,第一星期完成总数的10.5%,第二星期完成总数的12.5%,这时才完成69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电缆剪去3.6米,还剩下全长的2/5,要想剩下全长的1/4,应剪去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城市一所医院抽调医务人员的10%到居民区巡回医疗,第二批抽调的人数相当于前一批的20%,这时医院还有医务人员132人,这个医院共有医务人员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双江食品厂,实际每个星期生产饮料9000瓶,比计划提高2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生产多少瓶饮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客车厂子弟小学有一位同学在今年区运动会上投垒球的成绩是35.7米,比去年提高5%,今年比去年多投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数学考试应用题2

1、一桶油第一次倒出全部的2/5,第二次倒出全部的1/3,还剩12/5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用方程解)

2、学校组织96名同学排练体*,其中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8,后来增加了几名男生,这是男生人数带到了女生人数的5/6。增加了几名男生?

3、把一些水果糖分别装在4个盘子里,其中20%放入甲盘,3分之1放入乙盘,放入*盘的水果糖是甲,乙两盘水果糖总数的4分之1,丁盘放入10块水果糖,这些水果糖一共多少块?

4、瑞达宾馆推出下面两种住房优惠方案:

方案一:团体5人以上,每位100元。方案二:*每位120元,小孩每位80元。

现有*3人,小孩5人,选哪种方案省钱?

5、甲、乙、*三人原来共存款3460元,如果甲取出380元,乙存入720元,*存入他原来存款的1/3,则三人存款数之比是5:3:2。甲、乙、*三人现在存款分别是多少元?

6、买一套180平方米的商品房,第一次交房款是第二次的八分之七,第二次交房款是第三次的九分之八,已知第三次比第一次多交6万元,买这套房子需要多少钱?

7、一种洗衣机原价1350元,现降价20%出售,此时售价比成本多1/9,则这种洗衣机成本价是多少元?

8、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dm,做一只这样的水桶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这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1.小升初数学考试应用题综合练习

2.小升初学数学考试典型应用题解析

3.小升初应用题

4.应用题小升初数学

5.小升初应用题大全

6.小升初应用题集

7.小升初应用题练习

8.济南小升初数学考试之应用题题常见错误有哪些


精选小升初数学各校应用题真题参考3

1(清华附中考题)

从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6厘米的长方体中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厘米.

2(三帆中学考试题)

有一个棱长为1米的立方体,沿长、宽、高分别切二*、三*、四*后,成为60个小长方体这60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是______平方米

3(首师附中考题)

一千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体,大正方体表面涂油漆后再分开为原来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至少有一面被油漆涂过的数目是多少个?

4(清华附中考题)

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1.5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后追上了大货车.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那么出发后3小时就追上了大货车.问:小轿车实际上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西城实验考题)

小强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去,平常只用20分钟。由于途中有2千米正在修路,只好推车步行,步行速度只有骑车的1/3,结果用了36分钟才到学校。小强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精选小升初数学各校应用题真题参考]相关文章:


小升初数学奥数应用题4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想: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解:下午2点是14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想: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4.5-3.5)=3.5-1=2.5(千米)

2.5÷(4.5-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想: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解:乙仓存粮:(32.5×2+5)÷(4+1)=(65+5)÷5=70÷5=14(吨)

甲仓存粮:14×4-5=56-5=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想: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解:乙每天修的米数:(400-10×4)÷(4+5)=(400-40)÷9=360÷9=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40×2+10=80+10=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想: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解:每把椅子的价钱:(455-30×6)÷(6+5)=(455-180)÷11=275÷11=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25+30=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想:根据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根据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解:(7+65)×[40÷(75-65)]=140×[40÷10]=140×4=5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


小升初数学试题-应用题5

1.甲乙两人在河边钓鱼,甲钓了三条,乙钓了两条,正准备吃,有一个人请求跟他们一起吃,于是三人将五条鱼平分了,为了表示感谢,过路人留下10元,甲、乙怎么分?

*:甲收8元,乙收2元。

解:

三人将五条鱼平分,客人拿出10元,可以理解为五条鱼总价值为30元,那么每条鱼价值6元。

又因为甲钓了三条,相当于甲吃之前已经出资3*6=18元,乙钓了两条,相当于乙吃之前已经出资2*6=12元。

而甲乙两人吃了的价值都是10元,所以

甲还可以收回18-10=8元

乙还可以收回12-10=2元

刚好就是客人出的钱。

2.一种商品,今年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10分之1,但仍保持原售价,因此,每份利润下降了5分之2,那么,今年这种商品的成本占售价的几分之几?

*22/25

最好画线段图思考:

把去年原来成本看成20份,利润看成5份,则今年的成本提高1/10,就是22份,利润下降了2/5,今年的利润只有3份。增加的成本2份刚好是下降利润的2份。售价都是25份。

所以,今年的成本占售价的22/25。

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

原来甲.乙的速度比是5:4

现在的甲:5×(1-20%)=4

现在的乙:4×(1+20%)4.8

甲到B后,乙离A还有:5-4.8=0.2

总路程:10÷0.2×(4+5)=450千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减少25%,要使体积增加1/3,现在的高和原来的高度比是多少?

*为64:27

解:根据周长减少25%,可知周长是原来的3/4,那么半径也是原来的3/4,则面积是原来的9/16。

根据体积增加1/3,可知体积是原来的4/3。

体积÷底面积=高

现在的高是4/3÷9/16=64/27,也就是说现在的高是原来的高的64/27

或者现在的高:原来的高=64/27:1=64:27

5.某市场运来香蕉、苹果、橘子和梨四种水果其中橘子、苹果共30吨香蕉、橘子和梨共45吨。橘子正好占总数的13分之2。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吨?

第二题:*为65吨

橘子+苹果=30吨

香蕉+橘子+梨=45吨

所以橘子+苹果+香蕉+橘子+梨=75吨

橘子÷(香蕉+苹果+橘子+梨)=2/13

说明:橘子是2份,香蕉+苹果+橘子+梨是13份

橘子+香蕉+苹果+橘子+梨一共是2+13=15份

[小升初数学试题-应用题]相关文章: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复习参考6

复习必备:20XX年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1.甲、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5/12=1/10,支付855-750=105元

所以通过比较

选择乙来做,在11/6=6天完工,且只用2956=1770元

这就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20XX年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题解7

有一群猴子,分一堆桃子,第一只猴子分了4个桃子和剩下桃子的1/10,第二只猴子分了8个桃子和这时剩下桃子的1/10,第三只猴子分了12个桃子和这时剩下桃子的1/10........依次类推.最后发现这堆桃子正好分完,且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同样多.那么这群猴子有多少只?

方程解法:设总的桃子个数是10a+4个,那么第一只猴子分得a+4个桃子

剩下9a,假设9a=10b+8个,那么第二只猴子分得b+8个桃子。

所以a+4=b+8,即b=a-4个。那么就有9a=10(a-4)+8。

解得a=32。所以桃子有3210+4=324个。

每只猴子分得32+4=36个,所以猴子有32436=9只。

明月清风老师的解法。

第一只猴子分得的那1/10比第二只猴子的那1/10多8-4=4个

第一只猴子分得的那1/10对应的单位1比第二只猴子分得的1/10对应的单位1多41/10=40个。

那么第一只猴子分得的那1/10是40-8=32个。

所以桃子总数是3210+4=324个。

每只猴子吃32+4=36个,那么有32436=9只猴子。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题解]相关文章: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析8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这个题目和第8题比较近似。但比第8题复杂些!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析]相关文章:


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9

1.小明买了1支钢笔,所用的钱比所带的总钱数的一半多0.5元;买了1支圆珠笔,所用的钱比买钢笔后余下的钱的一半少0.5元;又买了2.8元的本子,最后剩下0.8元。小明带了多少元钱?

解:还原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答。买圆珠笔后余下2.8+0.8=3.6元,买钢笔后余下(3.6-0.5)2=6.2元,小明带了(6.2+0.5)2=13.4元

2.儿子今年6岁,父亲10年前的年龄等于儿子20年后的年龄。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是在公元哪一年?

解:儿子20年后是6+20=26岁,父亲今年26+10=36岁。父亲比儿子大36-6=30岁。

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儿子的年龄就和年龄差相同,那么到那时儿子30岁。

所以,是在30-6+2007=2031年时。

3.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黄甲虫在8:20从右端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向左端爬去;8:30红甲虫和蓝甲虫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1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去,红甲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间?

解:恰好在中间,我的理解是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假设一只甲虫A行在红甲虫的前面,并且让红甲虫一直保持在蓝甲虫和A甲虫的中点上。那么A甲虫的速度每分钟行132-11=15厘米。当A甲虫和黄甲虫相遇时,就满足条件了。

所以A甲虫出发时,与黄甲虫相距12100-15(30-20)=1050厘米。

需要1050(15+15)=35分钟相遇。

即红甲虫在9:05时恰好居于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4.一支*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某地抗洪抢险,如果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20分钟赶到;如果先按原速度行驶72千米,再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3,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30分钟赶到。这支*部队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解:车速提高1/9,所用的时间就是预定时间的1(1+1/9)=9/10,所以预定时间是20(1-9/10)=200分钟。

速度提高1/3,如果行完全程,所用时间就是预定时间的1(1+1/3)=3/4,即提前200(1-3/4)=50分钟。

但却提前了30分钟,说明有3050=3/5的路程提高了速度。

所以,全程是72(1-3/5)=180千米。

这题我有一巧妙的,小学生容易懂的算术方法。

如将车速比原来提高9分之1,速度比变为10:9,所以时间比为9:10,原来要用时20*(10-9)=200分。

如一开始就提高3分之1,就会用时:3*200/4=150分,这样提前50分,而实际提前30分,

所以72千米占全程的1-30/50=20/50,

所以全程72/(20/50)=180千米。

回答者:纵览飞云-魔法师四级1-918:56

5.一只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12千米。因此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那么甲、乙两个码头距离是几千米?

解:逆水行的182=9千米,顺水要行122-9=15千米。所以顺水速度是12(15-9)15=30千米/小时。

逆水速度是30-12=18千米/小时。所以两个码头相距182+9=45千米

解: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意味着前2小时只行到了离乙码头18/2=9千米的地方。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多行12千米,那么2小时就应该多行12*2=24千米,实际上少了24-18=6千米,从而,顺水只行了:2-6/12=1.5小时。逆水行9千米用了2-1.5=0.5小时,逆水速度是:9/0.5=18千米顺水速度是:18+12=30千米甲乙两码头的距离是:30*1.5=45千米。

1812=1.5(时)就是回来时顺水所用的时间,那么去时所用的时间就是4-1.5=2.5(时)

那么去时的速度就是18(2.5-1.5)=18(千米)

路程就是:182.5=45(千米)

6.甲、乙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的比是5:4,如果从乙班转走9名学生,那么甲班就比乙班人数多2/3.这时乙班有多少人?

解:甲班比乙班多2/3,说明乙班3份,甲班3+2=5份,份数刚好没有变。

说明乙班转走的9名同学刚好是4-3=1份。所以这时乙班人数是93=27人。

解:乙班转走9人后两班人数之比为5:3

则这个9人就是乙班原来人数的1/4,现在的1/3。所以乙班现在有9*3=27人`

7.甲、乙两堆煤共重78吨,从甲堆运出25%到乙堆,则乙堆与甲堆的重量比是8:5.原来各有多少吨煤?

解:后来甲堆有78(8+5)5=30吨。

原来甲堆就有30(1-25%)=40吨。

原来乙堆就有78-40=38吨。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2天完成,如果这件工作先由甲队做若干天,再由乙队做完,两个队共用了14天,甲队做了几天?

解:如果14天都是乙做的,那么就会多做14/12-1=1/6。

乙做一天就会多做1/12-1/20=1/30。

所以乙做了1/61/30=5天。

如果全是乙队做要用12天,实际上两队做用了14天,比乙队独做多用了14-12=2天,

这是因为甲队的工作效率低的缘故。

甲队一天比乙队一天的工作量少;1/12-1/20=1/30

所以甲队做了:1/12*2/1/30=5天

回答者:晨雾微曦-高级经理六级1-1013:05

9.某电机厂计划生产一批电机,开始每天生产50台,生产了计划的1/5后,由于技术改造使工作效率提高60%,这样完成任务比计划提前了3天,生产这批电机的任务是多少台?

解法一:

完成1-1/5=4/5的任务,由于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以工作时间就相当于原来的4/5(1+60%)=1/2。

那么原计划的工作时间是3(1-1/5-1/2)=10天。

所以生产这批电机的任务是1050=500台。

解法二:

生产了计划的1/5后,实际的天数:360%=5天

计划的天数:5+3=8天

总计划的天数:8(1-1/5)=10天

总共有1050=500台

生产了计划的1/5后,实际的天数:

360%=5天

计划的天数:

5+3=8天

总计划的天数:

8(1-1/5)=10天

总共有1050=500台

10.两个数相除商9余4,如果被除数、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等于2583.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解: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时,余数也会跟着扩大的,商不变。

因此商还是9,余数就变成了43=12。所以,被除数=除数9+12。

所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9+12+除数+9+12

整理可以知道:除数=(2583-122-9)(9+1)=255

所以被除数是2559+12=2307。

所以原来的被除数是23073=769,除数是2553=85

以上是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读后您收获多少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