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
通过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多种比较策略,增强数学思维,发展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在实际问题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体验并掌握多种比较策略。
教学准备: 小黑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硬币、学具袋、彩*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设计“我说你点”的游戏:老师说,学生指,看谁反应最快,能够指正确。)
师: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大家知道这个游戏里有数学的内容吗?谁能猜猜,你们指到的是什么?
生:物体的“面”。
师:没错,你们指到的就是它们的“面”。(板书)
意图: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感官体验“面”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感知面积大小
摸一摸
师:现在请大家摸一摸你们手上的面、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你能摸到哪些不同的“面”?
生:摸到手的面、书的面、课桌的面。
师: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的;有的大,有的小。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吗?
生:面积。
师:非常好,面积就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板书)
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然后讨论,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师:你们涂的是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通过涂*和描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图形的面积大小不一样。
师:所以,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它们的大小。(板书)
意图:通过动手*作,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平面图形的面积差异,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用简练的语言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生: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很好!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
师:看一下我们的数学专家怎么定义面积。(课件展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能区分“周长”和“面积”吗?
生:周长是物体表面边线的总长度,面积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意图: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清晰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避免混淆。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小黑板展示图形
师:看小黑板上的这两个图形,谁能用“面积”这个词语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你认为哪个面积更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观察。
师:用眼睛观察并比较面积,这种方法叫做“观察法”。(板书)
动手探究
师:请大家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然后使用身边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测。看看你们能想到多少种方法来比较它们的面积?
师:现在,通过眼睛看,能分辨出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吗?
生:不能。
师: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可以小组合作,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学生通过剪拼、重叠、数方格、用硬币摆等方式比较图形面积。)
师:你们提出的办法都很有创意。有的小组用“重叠法”,将两个图形重叠比较;有的用“剪拼法”,将多余部分剪掉拼合;有的同学用硬币摆放,叫“拼摆法”;还有的小组通过画方格来数出面积,叫“数方格法”。
师:大家的探索非常精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拼摆法”。大家能不能用别的图形代替硬币,来做这个活动?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三位数学教师能团结协作,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基本能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认真学习教材专教法。
开学初,我们就认真学习了教材、大纲、教法,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邀请市教研室李秩维同志到校指导教研活动,帮助我们进行新授课的探索和复习课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几位教师平时能经常探讨教学工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因材施教。
三、开展计算竞赛活动。
为提高学生们的计算速度能力,本学期,我们学行了计算比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通过比赛,引起了学生对计算的重视,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率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存在问题及方向。
一、成绩差
全级135名学生,平均分70分,合格率77%,优生率18.5%与镇平均相差分别分12.1分、16%、24.7%,相差太远。
二、计算能力不强,差生多。
学生普遍计算能力差,差生面大,全级31人不合格,10分以下9人。
三、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3
为了全面提高本班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我们将实施以点带面的全面提高策略。通过培优补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我们将认真挑选适合的培优补差对象,并且在辅导工作中,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有针对*和可行*的辅导。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数学课本内容的补充。培优补差的对象将包括本班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且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辅导,包括利用课堂时间的即时辅导、下午放学后的个别辅导,以及老师和家长的配合。
在课堂上,我们将经常提问学生,针对优等生提出启发*问题,对后进生则注重基础知识的提问,以促使他们的进步。针对后进生基础薄弱的情况,我们将采取系统化的辅导方法,以新知识引导旧知识,帮助他们填补知识上的空缺,发展智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另外,在课余时间,我们将组织课外辅导活动,对于优等生,我们将提供阅读材料和布置有挑战*的作业,对后进生则进行个别辅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我们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比赛,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将布置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进行辅导,并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我们还将定期让优等生分享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在培优补差过程中,我们将注意以下几点:不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不定期进行知识的小测验,以及讲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总之,培优补差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将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培优补差工作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