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打工者,我深知其不易。学生往往是廉价劳动力,但在假期打工期间也能收获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以下是我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第一章 初踏社会征途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二十余载春秋已过。作为步入成年的青年,我肩负着责任与使命,不能再如懵懂少年般徘徊忧虑。
假期到来,有人主张回归家庭,享受闲暇之余。然而,我却认为,在社会中磨练、经历挫折,对于个人成长更为宝贵。当面临困境时,曾经走过社会的人往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因此,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征程。
第二章 挫折与转变
一月八日,我跟随学校一行人前往上海务工。然而,抵达后却发现中介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在漫长的等待和奔波中,我们的身心饱受煎熬。最终,我们决定离开上海,前往苏州的一家电子厂。
在电子厂工作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打工的艰辛与心*。经过一番辗转,我与其他两人决定离开苏州,重返上海。背井离乡,举目无亲,我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第三章 坚持与收获
在上海,我们四处寻觅工作,居无定所。但我们没有放弃,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出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一家大酒店找到了服务员的工作。
在酒店工作的二十余天里,我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面对挫折时不再慌乱,面对未知时勇于发问。这一段经历让我深深意识到,人生中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结语
假期打工虽然短暂,却为我带来了宝贵的财富。挫折和磨难是青年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唯有敢于经历、勇于面对,才能练就一颗坚强的心灵。社会实践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也拓宽了我的视野,为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假期社会的实践报告2
在基础医学院团委梁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于 200X 年 7 月 10 日至 16 日在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九人组成。
我们受到南昌路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在他们的支持和协助下,顺利完成了本次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涯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
通过亲身经历和深入调研,我们对南昌路社区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在活动前期,我们与南昌路社区主任沟通并了解社区基本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服务活动。
本次实践主题为“预防进社区,健康进万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宣传
7 月 10 日至 11 日,我们走访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随后,在科学院住宅区开展了海报、宣传板和宣传单发放活动,向居民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共发放资料 600 余份。
我们重点向中老年人普及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肿瘤和意外伤害等疾病的防治知识。同时,围绕食品卫生、合理营养、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健康宣传,倡导控制吸烟、酗酒,预防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对于中小学校学生,我们重点宣传近视、龋齿、沙眼等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2. 社区居民健康体检
7 月 12 日至 13 日,我们利用血压仪、听诊器等设备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许多居民积极参与,排队等待免费体检的机会。根据体检结果,我们有针对*地向居民讲解高血压和低血压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3. 健康专题讲座
7 月 14 日,我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在南昌路社区活动室举行了两场健康知识讲座。上午的讲座主题是糖尿病的预防和前期治疗,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与。我们通过与居民互动,了解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饮食情况,并详细介绍了糖尿病患者的正确饮食和综合治疗方法。
下午的讲座主题是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居民如何通过饮食、运动和用*等生活方式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讲座持续近 5 小时,圆满结束。
4. 社区居民常见疾病认识程度和预防意识问卷调查
在活动早期,我们参考网络、相关书籍以及学院专家建议,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涵盖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一开始,部分社区居民有抵触情绪,但经过我们的耐心解释和交流,他们逐渐消除顾虑,向我们诉说了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收集到了较为准确的信息,真实反映了社区居民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和需求。
学生暑假打工实践报告3
人总是很羡慕那些得不到的东西。作为学生,我曾经很渴望上班一族那种自己挣钱,自己花钱的日子。而当自己真正开始利用暑假的时间挣钱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个时候我总是很怀念学习生活,总是很想快点开学。
回顾暑期打工生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这种困难不同于学校所遇到的,我个人觉得比学校遇到的难题更上了一个层次。
首先,找到一份工作都很难。想想也是,谁愿意找一个没有任何经验,而且还是想做短期的学生呀。我找过贴有招聘启事的店面。谁知道,当我说出我的原意后。本来笑面相迎的老板来个180度大转弯,冷冷回应一句我们这里已经找好了人。鬼才信他的话,那启事明明是新的,而且店里面就他一个人,哪来的新人?陆续还找过别的工作,我甚至找过中介,但都失败了。最后还是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
打工过程中,遇到很多十几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开始,只恨自己出道太晚了,和他们比起来,好像我都老了。但是,慢慢的,我感觉到了世事的艰难。难以想象那些十几岁就开始面对社会的年轻人是怎么承受的,或许每一个青年都会羡慕还在上学的同龄人。现在我很知足,二十几岁还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我一定要利用这个条件,路还掌握在自己的脚下,前面的路还很光明,我有信心走好以后的路,也一定会的。我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第一天上班,就面对种种规定。什么理成平头,什么穿工作服,什么把胡子剃了。如果在学校,就算是执行也会打些折扣。而工作中,这就是命令。执行也要执行,不执行也要执行,除非你不想干了。虽然,领导也会说什么不要当面顶撞,私下可以单独解决,可是有用吗?现实吗?这些大多数都是空话。领导喜欢那种溜须拍马的人,而不是喜欢忠言的人。得罪领导意思的话很少有人说。
在工作中办事情还要处处小心,虽然不至于溜须拍马,但是,说话还要谨慎。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小事,我会终身记得的。那是在总经理的办公室里,我坐在总经理的椅子上。这时,一位姓于的经理走了进来。我故意拿总经理的腔调说了一句:小于,随便坐。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不妥,但事后,那位于经理和我说,当时我弄得他很没有面子,祸从口出,如果我对别的经理说的那话,或许,我会惹来一些是非。想想也是,毕竟,他是我的上级,又有老总和几位经理在场,这样称呼很是不好。还好,于经理没有追究。
上下级关系,也完全不同于师生关系。我的实习经理说过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世上没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如果是一位单纯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其实,事实就是如此,遇到多么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有应付的能力和毅力,都要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就没有这种情况,有一次我们竟然和老师关于如何考试讨价还价起来了,想起来可笑。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老师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毫无情面的执行某些死的规定。这也是为那些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挣钱难,就算你认真的工作,合理的得到你的劳动所得都很难。老板总会想方设法的尽量少开给你*,上班迟到扣钱,上班吃东西扣钱等等,这就是小老板的一个发财之道吧。这使我想起了《雷雨》里面的情节,周老爷为了不发给工人*,竟然制造工难使工人丧生。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是,类似的事情却始终没有断过。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我总觉得自己不是活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在一个人剥削人的旧社会,我是处于底层的劳动*,我也处于资本家的剥削之下。老板尽可能的延长员工的劳动时间,还会给一个经理一份*的情况下,安排不止一份工作,最大限度的榨取他们的价值。难以想象如果始终这样过下去,我会怎么样去承受;难以想象那些同事是如何熬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不敢想,也不再想。毕竟,我不会是这个岗位的人,我还有时间,有机会去奋斗,去争取自己的新生活。
工作中遭人家白眼,甚至受训,也是有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只能有利益的关系呢?为什么这种关系就那么明显呢?有的时候,当我遇到这种事情,一时冲动真想不干了,或是找几个朋友收拾仇人一下。可转过来想想,我能干上几天,能忍就忍吧。就当成提前去适应这个社会一次机会,用一点孔乙己精神胜利法,全当成儿子训老子就算了。但还是希望以后我的工作生活不会这个样子,人们之间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很平静的解决的。
每天只是单调的上下班,没有很多的节假日,这使本来就很厌倦的工作变得更加无聊,也许工作就会是这个样子。现在学习期间每周休息,以后工作就不一定会是这个样子。在无聊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也是一种能力,现在只会抱怨一天八节课很烦,可这又算什么呢?最多只是一天吗?有的是时间去调整,去适应。
很不适应工作中称呼的改变,从同学,海超,变成了师傅,小庄,不久以后就会是老庄。这样一变,使我从一个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很是纳闷,为什么有名字非要直呼其姓呢?同姓的人很多,同名的人却很少。直呼其名不是很亲切,又不易混淆。难道人们只是因为称其姓方便才会这样做吗?只要稍微用一点心把对方的名字记住,称其名,一定会使对方感觉到很温暖。反正,别人叫我的名字,而不是姓的时候我会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也尽量成别人的名字,拉近和他人的距离,这也是一种交往之道吧。
其实,工作中也会有欢乐。因为不是在家里,要学会满足。领导的一个微笑,同事的些许关心,都会使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要注意关心别人,给与别人温暖。给予和收获是成正比例的。不管是苦,还是累,暑假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在暑假的实践中,我学到了以前不懂,而且在学校里不会学到得知识,并且增强了自己的能力。这些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这次实践对我的帮助实在不小。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把自己推向社会的机会,感谢实践中给与我无私帮助的人。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